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青海省海东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生态学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并催生了众多新生研究方向。同时,生态学也为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当前,按照数字化原则打造的数字经济系统层出不穷,这一技术系统所追求的是一以贯之地执行已设定好的算法程序,以高效率、标准化、不出错为目标。但这种“严丝合缝”所带来的压力,则要求劳动者只能服从算法规划出的“最优方案”,成为工作状况为系统所控制、所挤压的“系统人”。在此背景下,提出并探究技术生态理念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
          生态讲求互利、开放与多向回馈的循环往复状态。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为生态系统的运行贡献着不同的能量,以维系生态系统的运行。在这种状态下,人是人——技统一体中的重要单元而非为技术所钳制者,是平等对话者而非失语者。因此,人的感受与表达能够被反馈,权益能够被重视。在生态视野下,任何关系体缺失或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的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劳动者是技术生态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角色。动态平衡、互利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智慧,都是对传统技术系统思维的超越,也是当今人一技统一体所应当追求的理想状态。只有当人与技术诸关系体之间建立起合乎生态伦理的良性秩序时,才能引导科技向善,使劳动者被尊重,在维持技术高效运作的同时打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生态要打破的是对立且冰冷的技术系统,要建设的是共赢且有温度的生态,要推动的是“系统人”向“生态人”的跃迁。
          近年来,“内卷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科技行业则成为“内卷”的重灾区。当“内卷化”发生时,科技处于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这种增长在短时间内会呈现出繁荣景象,但长远来看后劲不足且十分脆弱。一方面,处于根基位置的基础性研究长期薄弱,难以供应上层技术研发之所需,一旦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核心技术环节缺失,上层技术就成为被架空的楼阁。另一方面,企业和科研人员过多集中于上层应用技术领域并陷入内耗性竞争,造成了科研结构的不均衡及科研环境的浮躁化。
    “虚胖”型增长不利于科技的长远发展,一个健康的科技发展状态应是有韧性且可持续性的,这种可持续性指技术发展自身拥有长足动力,是一种技术产业或制度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技术生态是根基性的问题,是要推动长期以来“漂浮”发展的科技下沉寻找根木。一个良好的生态如同培养皿一样,能够滋养基础性科学研究,从而源源不断地向上层研发输送“营养”,打破依赖外来投食的局面,也能促进内部良性竞争,使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打造良性生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态的视角来冷静审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而言,技术生态强调的是要在只争朝夕中仍有“工匠精神”,在突飞猛进中忘厚积薄发。只有建好生态,科技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有厚重感。
          种群生态学认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正向、负向与中性,其中,正向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协作和互利共生。生物共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与自然法则,竞争与协作是“共生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体两面。奥德姆认为,自然选择理论强调了竞争、捕食等“负”相互作用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发扬光大,但却忽略了互利的协作同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物种间的互利与协作不仅对双方有利,同样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实际上,在生物进化研究领域,除自然选择理论外,还有生物学家提出了“共生起源”理论,强调生态的整体性,透过自然界提醒人们要超越竞争、重新审视合作,彼此依存与互利共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证明,“命运共同体”并没有取消差异与竞争,而是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底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摘编自孙恩慧《把握技术生态论的价值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系统将劳动者变为服从算法的“系统人”,我们有必要运用技术生态理念对此加以改变。
    B.只有当人与技术诸关系体之间建立起合乎生态伦理的良性秩序时,才能实现技术生态共赢且生态有温度。
    C.由于“内卷化”,科技界呈现出增长、繁荣的景象,但长远来看缺少质的发展,增长的后劲不足。
    D.技术生态不仅要强调只争朝夕与“工匠精神”,还要注重厚积薄发,唯如此,科技创新才具有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技术生态论,文章交代背景后提出探究技术生态理念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的观点。
    B.文章把良好的生态喻为“培养皿”,目的是论证基础性科学研究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一定篇幅剖析了当下技术生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强。
    D.文章最后一段从生物学观点出发,提醒人们要重视构建合作、依存、互利、共生的技术生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生态视野下,只有当人与技的关系出现问题时,整个生态才会失去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劳动者在技术生态中至关重要。
    B.技术生态解决的是根本性问题,它追求的是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是科技有韧性且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C.自然选择理论关注了竞争等“负”相互作用,过度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忽略了协作的作用,应将其抛弃。
    D.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底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是对“共生起源”理论有力的反驳。

    组卷:5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连续减少。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世界瞩目,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锲而不舍开展植树造林,让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等活动陆续开展,给大地增添了一抹又一抹绿色。
          一手抓造林,一手促保护。“十三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所有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全国建立起近700万人参与的管护队伍,运用物联网、远程监控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大力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
          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增长到目前的23.04%。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林面积达1.4亿公顷,人工林面积达0.8亿公顷。“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森林面积2500平方公里以上。”

    (摘编自寇江泽《苍翠绿色扮靓美丽中国》)      材料二:
          据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胡俊介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作为一项专门遏制风沙危害的国家级生态工程,于2000年6月份启动,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7个区纳入工程范围,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施策斗风沙。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用12年的时间累计实施造林营林708万亩植树1.5亿株,构建起了北京抵御风沙的第一道防。2013年启二工程截至2020年底,已经完成造林营林187.92万亩。截至目前,两期工程已累计完成896万亩造林营林任务,同时还实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工种草9万亩、生态搬迁14934人。
          此外,从2012年开始的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突出利用废弃砂石坑、荒滩荒地造林绿化,在五大风沙危害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营造具有防风固沙、景观游憩等多功能森林25.3万亩,使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的治理。
    (摘编自王斌《京津风沙源治理累计造林896万亩》)      材料三:
          全社会造林。赤水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市)以来,坚持把“退耕还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新增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总面积达到224万亩,人均林地面积7亩,森林覆盖率达82.51%,成为“全国十大竹乡”之一。
          全方位育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全面加强商品竹林、国储林经营建设,精准有效提升森林质量,累计培育商品竹林110万亩、修复退化林4万亩,现有森林蓄积达521.9万立方米。投资18.5亿元,扎实推进32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
          全覆盖护林。探索推广无人机科技巡查、北斗森林防火系统监测,1088名林业管护人员参与,实现人机协同、地空配合,建成林区防火道路2600余公里,构建起了“人防+技防”“天上+地面”立体化管护模式,实现森林管护全覆盖。
          赤水市林地建设充分发挥了百万亩森林固土护坡、涵养水源的作用,保证了“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土保持率稳定在94%以上,赤水河入境断面流量从90立方米/秒上升至出境断面245立方米/秒,河流省界出水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Ⅱ类,珍稀鱼类逐年增加,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效持续显现。
    (摘编自刘苏颉《贵州“绿状元”!遵义这里森林覆盖率82.5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49年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特别是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截至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3.04%。
    B.2019年,我国的森林面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实现了接近倍数式增长,达到22044.62万公顷,这与我国的有关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
    C.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森林面积2500平方公里以上,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D.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多少与森林资源丰富程度成反比关系,森林资源的增加意味着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工作,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面积达0.8亿公顷。
    B.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国家级生态工程,目前已完成了二期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已经完成造林营林187.92万亩。
    C.赤水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市),“全国十大竹乡”之一,赤水一手抓造林,一手促保护,实现森林管护全覆盖。
    D.植树造林,加快国土绿化,不仅能治沙、防沙,还能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对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3)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我国“绿色传奇世界瞩目”的原因。

    组卷:2引用:4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玻璃城市
    喻永军
          赵欣已经是第九次坐着吊篮升上去了。吊篮的绳索缓缓地牵动,吊篮离地面越来越高。在高高的楼顶,马子义戴着草绿色的军帽,帽檐从楼顶的墙沿上偶尔露出一角。这是离家乡莴寨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市,三面为沙漠所围。赵子扬站在赵欣的身后,脸上毫无表情。赵子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这儿砌了四年瓷砖,原先有个搭档有事回家了,现在的搭档就成了赵欣。活儿很简单,往新楼的墙体上砌瓷片。赵子扬干这活儿很有些名气了,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高手。”他心里夸赵子扬。
          赵欣、马子义来这里很突然。两个高中生,穿着去年军训时的军装,就站在赵子扬的面前了。
    “干啥来呢?”赵子扬看着儿子赵欣。
    “打工,二十多天时间闲着呢。”
          赵子扬说:“耍两天回去。”口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第二天,赵子扬六点去工地了。赵欣与马子义进入了戈壁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站在了沙漠的边沿。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脚下是沙海,不远处是金黄的沙丘、沙浪、沙脊,无边无际,这是腾格里沙漠的一角。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赵欣脚板有些疼痛,有些失落。马子义笑笑说:“这才是真实的腾格里。”
          赵欣说服赵子扬,成了赵子扬的搭档。马子义也没闲着,在楼顶照看配重块。
          施工吊篮一米宽三米长,赵欣第一次跨进吊篮的时候,脸色有点儿发黄,手抖个不停。赵欣想站起来,但上升的吊篮摇晃得让人眩晕。吊篮落地,赵欣的脸色才恢复正常。
          这个黑瘦的、长脖子的男孩,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档的含义,并且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两个一大一小的水杯泡上苦丁茶,放在吊篮的顶里边;砂浆桶里和好砂浆,吊篮起升的时候,再加上小半桶水稀释;盛灰浆的瓷盆、灰铲、瓦刀用清水抹洗一遍,摆放在赵子扬顺手的地方。
          吊篮大致在八层楼高的地方停下了,赵子扬锁定好了绳索,弯腰拾起了灰铲。赵欣从砂浆桶里舀出半盆砂浆,然后开始用一块湿布抹净瓷片,一片一片过手。赵子扬伸出手,赵欣就递上一片瓷片,一片一片的瓷片被赵子扬贴在了楼体上。只有赵子扬抽烟的间隙,赵欣才能放眼看看四周。无数座这样的高楼遍布在这座城市里,许多栋楼的瓷片都是赵子扬他们贴的。瓷片贴好,再装上各色的玻璃,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赵欣想,父亲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样的城市了,但自己上大学、找工作,就有可能住进这个玻璃样的城市里。
          太阳已经照了几个小时,赵子扬的腰往下塌了一些。
          就在这时候,赵欣看见了西边漫天的沙尘卷了过来。他说:“爸,你看西边!”赵子扬回转身,惊得张大了嘴巴,说:“沙尘暴!”他扔下手里的东西,一把将赵欣按在吊篮里坐下,说:“坐好别动。”话音刚落,风就到了眼前。
          吊篮被风吹离了楼体,又被用力地抛开,重重地砸在楼体上,砸出的响声惊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觉。新贴的瓷片被砸脱落了一些,“刺啦啦”顺楼体滑了下去,摔碎在地面上。接着又连续撞了七八下。然后,吊篮的失控加剧,撞击之后,被风扭动,斜着一升一落,一翻腾,将瓦刀和灰盆颠簸出去撞在楼体上,落向地面,发出碎裂的声响。风中传来马子义的声音,赵欣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清,马子义在下边五层的一个窗口露出头,向他们招手,军帽已经被风吹落。赵欣张嘴想喊,风中的沙子吹进嘴里,呛得他直咳嗽。赵欣看见赵子扬管控升降装置的手臂,被绳索牵着在楼体上连续撞击,然后突然软了下来。风力在继续增大,天色更暗了。赵欣在吊篮的摇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篮上的绳索。绳索在风中绷得很紧,他伸出手抓住了赵子扬抓着升降机关的手,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着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来。赵子扬瞪着眼,样子很凶。
          吊篮在赵欣的操控下开始慢慢下降。他眼眶开始发热,一边控制着手里的下降按钮,一边用单薄的身子抵紧赵子扬的身子,让他慢慢地坐了下去。到五层窗口,风力已经转弱,马子义伸出一双瘦弱的手,抓紧吊篮的绳索。赵欣固定好吊篮,弯下腰用肩膀顶起赵子扬的屁股,把他从窗口送了进去,接着自己也跟着翻了进去。
          几天后,在返回的列车上,马子义和赵欣看见了远方的沙漠的闪光。城市退得很远,马子义说:“腾格里,蒙古语的意思是,白色、长生天、最高的神。”
          赵欣听了,不想说话。二人头抵着头趴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出神。不一会儿,火车开始穿越隧道。
    (节选自《湖南文学》)(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赵子扬在吊篮中工作时“脸上毫无表情”,但一旦危险降临,他首先将赵欣按在吊篮里坐下,表现了赵子扬的舐犊情深。
    B.在父亲抽烟的间隙,赵欣放眼欣赏城市,认为父亲这辈子不可能住进城市,而自己可能有机会,表现了他的自信以及对父亲的轻视。
    C.小说写“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从侧面表现了赵子扬往新楼墙体上砌瓷片的技艺的精湛、高超。
    D.小说以“火车开始穿越隧道”结尾,故事戛然而止,但语意双关,既交代旅途实景,又暗示两位年轻人在人生征程中跋涉、成长。
    (2)小说两次写腾格里沙漠的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玻璃城市”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习惯睡午觉的人,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拥有更高效率、更健康的午睡。午饭后,①
     
    ,要先坐半小时左右,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入睡时间建议选择在下午一点到两点半之间,如果到了下午三四点后再午睡,则容易造成晚上失眠,引起生物钟的混乱。“趴着睡”的习惯要改一改。②
     
    ,部分身体肌肉持续呈紧绷状态。趴着睡时,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而脑袋则一直压迫着胳膊,血液回流会受影响,这样毛细血管里的垃圾运不出来,营养运不进去,后果可想而知。午睡的时候,③
     
    ,能放多平就多平。有床就躺着,没床就仰着,脚下找点东西垫着。
          健康成年人午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以半小时最佳。如果没有时间午睡,打个盹儿就可以了。午睡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睡的时间长了,容易进入深睡眠或快眼动睡眠阶段,如果进入这些阶段并从此阶段醒来的话,很多时候会感觉全身无力、心慌不适。如果本身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心血管负荷加重,疾病风险增加。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组卷:5引用:10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钟南山院士做主题发言并特别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
    青年媒体人黄帅说:“在面对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人民日报》曾对偶像这样解读:他应该不只是满足你片刻审美的愉悦,还应看他能不能寄托你对美好的追求,拥有激发你见贤思齐的精神力量。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3引用:3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