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南省儋州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搜索一个关键词,随后经常收到关联信息、广告推送:网络购物时,页面上涌现出大量曾经搜索过的商品信息……算法推荐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算法推荐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阅读习惯,精准为用户画出“用户画像”。
算法推荐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显身手,受到广泛重视。不过,算法推荐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信息茧房”问题就是被业界诟病的问题之一。算法推荐不断为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让用户的信息选择面收窄。个性化推荐仿佛以用户的兴趣为用户筑起了一道“墙”,形成“信息茧房”,导致用户视野受限。部分网络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吸引眼球,以算法推荐为手段一味迎合用户,推荐庸俗、低俗、媚俗等信息,固化了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另外,还有电商平台根据算法推荐“算计”用户,进行“大数据杀熟”。业内人士认为,算法推荐只是一个工具,用得好能为商家、消费者带来便利,实现双赢,而如果打歪主意,则会产生一系列消极问题。
算法推荐产生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是设计方的价值导向出了偏差。一些观点认为,只要迎合用户,博取眼球,就能获得最大收益。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算法推荐的设计方把价值导向变成了流量导向,推荐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用户围在“信息茧房”中。推动算法推荐技术规范发展,打破“信息茧房”,使用算法推荐的网络平台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突出价值引领,主动为用户推荐正能量的内容。
当然,用好算法推荐技术,仅靠行业本身的自律远远不够,还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对算法推荐的法治监管,堵住算法推荐的监管漏洞。
相关专家建议,不妨把使用算法推荐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用户,比如设置算法推荐的提醒按钮或者关闭按钮。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化评议机制,倒逼网络平台更好使用算法推荐。在用户选择使用算法推荐后,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守牢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和安全底线,改进算法推荐,最大限度压缩低俗不良信息生存空间,把更多优质内容推荐给用户,让用户摆脱“信息茧房”。
(摘编自《算法推荐如何打破“信息茧房”》)
材料二:
1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智能算法的传播逻辑与价值迭代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在万物皆媒背景下,学界业界热议“算法个性化”“信息茧房”等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喻国明以近期对算法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为基础发表了看法,在理论上“算法导致信息茧房”这一假说从未被证实,算法本身就具有反茧房的本质;实践方面,算法更是已经越来越多元并不断被优化,今天人们在选择面如此之广情况下,不太可能只依赖于一个算法平台获得信息。就像今日头条,虽然它在信息流通中举重若轻,但只有少数人会将它作为自己信息的全部来源;产业需求方面,平台也从不追求用户兴趣的窄化,它更希望可以看到人们不同的需求,以获得更多的服务空间与价值实现的空间。
新京报社编委兼评论部主编于德清认为,近年来社会都在关注“信息茧房”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茧房”是不人阅读信息“偏食”“挑食”的一种反映,无论是在传统纸媒或门户网站时代,这种现象都可能存在,并非算法崛起时代才有的问题。一个好产品的本质应该是满足人的好奇心与让人兴趣的多样性,而不是沉迷。算法本身也是多元的,好的算法不会造成“信息茧房”,反而可能根据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提供相关的延展知识点,形成一个衍生的知识网络,使得读者的阅读面更广、更深。并且,当前的市场是开放的、多元的,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众多,市场也提供多种多样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茧房”出现的可能性并不高。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看来,某种意义上“信息茧房”指的更多的是信息偏食造成的视野局限,通过生产内容与传播策略调整可以突破“信息茧房”。在当前信息环境中,我们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信息网络和公共性信息平台获取信息。这三种主要路径模式因个人性格特点、路径依赖惯性和获得满足感的差异而存在信息固化的可能性。同时,信息平台或社交平台的自身形态设置和信息引导模式也会导致用户信息获取路径的固化,用户获取信息路径的偏移也会造成信息“偏食”的视野局限。随着时间推移、个人兴趣爱好和用户认知发生变化,用户信息需求具有流行性特点,而且社交关系网络的舒服,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信息获取路径偏移。因此,信息路径固化和路径偏移都将影响我们获取信息的视野。
(摘编自《专家热议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也许是个伪命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在网上进行浏览、阅读等时会留下痕迹,这为算法推荐提供了依据。
B.对于网络平台和用户而言,好的算法推荐可以实现双赢,因此算法推荐的原则和方法至关重要。
C.网络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的需求,而一旦出现用户兴趣窄化现象,其价值就不复存在。
D.个人兴趣爱好、用户信息需求的流行性特点及社交关系网络的选择,都可能造成用户选择信息时的“偏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推荐对于网络用户来说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一旦只是以流量导向作为算法推荐的价值导向,就容易引发“信息茧房”效应。
B.算法推荐既需要网络平台的高度自律,坚守住法律、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也离不开网络用户自身的主动参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
C.好的算法最终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不会局限在某一点上,借助不同的平台、选择不同的算法,有利于我们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D.人们获取信息的路径基本相同,信息平台或社交平台的自身形态设置和信息引导模式相似,这是导致信息固化的根本原因。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最近我打算买辆车,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款自己喜爱的车型,之后网络页面上不断推送这款车型的视频,还有一些车展的消息。”
B.“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论文,我连续一个星期在网上查阅各种相关资料,通过搜索关键词等方法,很快就将各个平台近几年的与论题相关的资料都翻阅出来了。”
C.“我常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一些搞笑的视频,一段时间以来,发现这个短视频平台给我推送的几乎都是此类内容,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D.“我是一个网购达人,但我发现同一家店铺的同一件衣服,用自己的账户买比较贵,只好选择使用不常网购的朋友的账户来购买。”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算法推荐”是否会导致“信息茧房”?针对这一问题,请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简要概括。组卷:5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烟火漫卷【注】
迟子建 刘建国驾驶着“爱心护送”车从道里出发,去南岗的一家医院接翁子安时,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翁子安是一周前来哈尔滨入院的,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他提前办好相关手续,给刘建国打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
刘建国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电话,是三年前的阴历二月初二。也许是被医院门前泛着蓝光的路灯给映照的,翁子安给刘建国的第一印象,显得阴郁。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说:“往太阳岛开。”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
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待到风声骤然衰落。他知道江桥已过,吩咐刘建国:“往绥化开。”
刘建国那时感觉自己像是遭绑架了,任由驱遣。而他并不反感,翁子安与他的寻找对象年龄相仿,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陌生男性,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当然,因为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着他在寻人空间静悄悄地成长,而刘建国也奔七十了。
他们到达绥化时,曙色微露。翁子安让他停车,说要打点肚子。他们进了一家早点铺,吃了猪头肉、豆腐脑和葱油饼,之后又一起进理发店剃头。饭钱翁子安率先结了,所以刘建国抢着结了两人的理发费。刘建国的头发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头发是漆黑的。他们剪下来的发丝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
他们再上路时,翁子安突然问:“过了七十岁,您就不能开这车了吧?”
刘建国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我看上去很老了么?”
翁子安说:“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
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
翁子安点点头,说:“要是需要,我可以帮您改档案。您要是改年龄,是为了能开车去找孩子,这个高尚!”
就是这番话,让刘建国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长辈了,但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请翁子安像别人一样,叫他刘师傅或是刘建国。
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
他们不约而同向对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凉,刘建国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焙热。
他们再次上路,翁子安给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车最终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厂停下,翁子安跟刘建国结算路费,给了他双程费用,让汽修厂的师傅,搬出一台半新的摩托车,抬到“爱心护送”车上,说是空车回去浪费汽油,这台摩托车顶一个人的费用。翁子安塞给刘建国一张写有一个人电话的纸条,说这台摩托车是送他的,进城后打电话问一下送货的具体位置。
刘建国回到哈尔滨后给接货人打电话,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结识的病友,一个泥瓦匠,常年干装修贴瓷砖,累伤了腰。他可能无意中说自己骑一辆破旧的电瓶车,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台性能好的摩托车。
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无论出院是回嫩江、富锦还是尚志,刘建国返城时,他总是让刘建国捎点东西,付双程车费,不让刘建国空跑回去。有时捎的是物--工艺品或土特产,有时捎的则是人--通常是搭顺风车去哈尔滨看病的。
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的瘦削,也更加沉默。刘建国没问他是在哪儿发的病,只问他这次去哪儿。
翁子安说:“过阳明滩大桥,先到松北去。”
刘建国点了点头。
翁子安上了车,依然是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刘建国发现翁子安在读书上是个杂食动物,有时读哲学书,有时读医学和植物学的书。刘建国忍不住问他,这次带的什么书?他淡淡回道:“桥梁建筑。”
刘建国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阳明滩大桥呢。
文本二:
2019年岁末,长篇初稿终于如愿完成了。记得写完最后一行字时,是午后三点多。抬眼望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我穿上羽绒服,去了小说中写到的群力外滩公园。十二月的哈尔滨,太阳落得很早。何况天阴着,落日是没得看了。公园不见行人,一派荒凉。候鸟迁徙了,但留鸟仍在,寻常的麻雀在光秃秃的树间飞起落下。它们小小个头,却不惧风吹雪打,该有着怎样强大的心脏啊。
我沿着外滩公园猩红的塑胶跑道,朝阳明滩大桥方向走去。
这条由一家商业银行铺设的公益跑道,全长近四公里。最初铺设完工后,短短两三年时间,跑道多处破损,前年不得不铲掉重铺。如今的塑胶跑道早已修复,它早以全新的面貌,更韧性的肌理,承载着人们的脚步。去冬雪大,跑道边缘处有被风刮过来的雪,像是给火焰般的跑道镶嵌的一道白流苏。
还记得去年十一月中旬,长篇写到四分之三时,我从大连参加完东北学会议,乘坐高铁列车回哈尔滨。
透过车窗望着茫茫夜,第一次感觉黑暗是滚滚而来的。一个人的内心得多强大,才能抵抗这世上自然的黑暗和我不断见证的人性黑暗啊。列车经过一个小城时,不知什么人在放烟火,冲天而起的斑斓光束,把一个萧瑟的小城点亮了。但车速太快,烟火很快被甩在身后,前方依然是绵延的黑暗。这种从绽放就宣告结束的美好,摄人心魄。所以回到哈尔滨后,我给小说中的一个历经创痛的主人公,放了这样一场烟火。
(有删改)[注]文本一为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的节选,文本二是迟子建《烟火漫卷》后记。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建国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是因为他希望自己与他人像朋友一样交往,也透露出豁达超脱的心态。
B.小说两次写到了“握手”,分别是发丝的“握手”和真正的握手,两次握手的过程也正是二人逐渐熟识的过程。
C.翁子安每次都给刘建国双程车费,并在回程时也不让他空车,表现出他对刘建国的尊敬与善意。
D.“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刘建国半生的艰辛与执着。
(2)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故事主要依托刘建国的“爱心护送”车来生发,身患疾病的翁子安和一直在寻人的刘建国两个人物的命运彼此交织又各自独立地向前发展,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张力。
B.文本二中作者写了外滩公园的塑胶跑道由新成到破损再到重铺的变迁,看似无意的描述却寓意深刻丰富读者的联想,耐人寻味。
C.文本一的情节安排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跨度,看似松散无序,实则紧扣“爱心护送”这一核心事件,用质朴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
D.两则文本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的不幸遭遇还是后记中的日落黄昏与茫茫黑夜,始终笼罩在一种低沉黯淡的色彩中,萦绕着一种悲伤的叙事氛围。
(3)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以翁子安的形象为例,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一、文本二的内容,分析迟子建创作本篇小说的意图。组卷:10引用:4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
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加临安府。未几,宋降。仍除天祥枢密使。十月,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盂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逐移漳州,乞入卫。时赏、孟溁亦提兵归,独浚兵不至。未几,浚降,来说天祥。天祥缚浚,缢杀之。天祥收残兵奔循州,驻南岭。
十二月,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阳风而起者/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迁都,古时特指国家由于受到某种军事胁迫,用另一个城市取代原来的都城。
C.溪峒蛮,指西南的某些少数民族,古代称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为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D.千户,元朝将人民和土地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首领一般由贵戚、功臣担任,并世袭管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他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在答对论策时,他提笔写下一万多字的议论策对,被理宗亲自选拔为第一名。
B.文天祥刚直不阿,敢于发声。董宋臣劝说皇上迁都,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来稳固民心;贾似道以病要挟皇上,文天祥起草制造加以讽刺。
C.文天祥散尽家财,坚持抗元。文天祥平常衣食丰厚,但面对国难,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吴浚降元后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把他勒死,誓死抗元。
D.文天祥坚守气节,从容殉国。文天祥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明志,张弘范感其义节,以礼待之;文天祥临刑向南跪拜,坦然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
②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
(5)德柘初年,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人卫京师,他的朋友为什么要阻止他?组卷:4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Il
-
8.无接触配送领域团体标准的出台,为电子商务平台、配送和餐饮企业提供了翔实可操作的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给疫情期间的消费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阅读如图,对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6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11国代表签订条约。因为这一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称为《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阿拉斯加举行。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20年了,两个甲子时光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不是那个中国了!2021年的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实力,让中国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充满底气、满怀硬气。
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校团委举行以“有底气,够硬气”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