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9/14 4:0:8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组卷:13引用:3难度:0.9
  • 2.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健雄证实,结果只有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

    组卷:39引用:6难度:0.7
  • 3.“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266引用:21难度:0.7
  • 4.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组卷:306引用:52难度:0.5
  •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组卷:47引用:7难度:0.8
  • 6.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8
  • 7.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 8.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组卷:21引用:4难度:0.8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 25.《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蜡烛的性质、火焰、组成元素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任务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任务二:对比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
     
    ,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任务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2所示)。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小组讨论】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反思评价】蜡烛的主要成分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任务四: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产生火焰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小组交流】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燃烧时,
     
    (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组卷:76引用:4难度:0.6
  • 2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展开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双氧水的浓度 双氧水的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时间
    5% 1 20 0.1 4 16s
    15% 1 20 0.1 4 6s
    30% 5 35 0 4 98min
    30% 5 55 0 4 20min
    (1)写出用上述方法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能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其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3)实验③④的实验目的是
     

    (4)为完成上述实验中收集氧气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与c连接的是
     
    (填“a”或“b”)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对实验测量结果
     
    (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5)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他们在等体积的三个锥形瓶中加入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MnO2)、氧化铁(Fe2O3)、氧化铜(CuO)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观察该图得出结论:
     
     
    (从不同角度写出2条)。

    组卷:2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