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版必修3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2018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题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4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6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六、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汉子精神
李国文 有一次,画家韩美林告诉我,他正要做一件大作品,计划为项羽塑一尊顶天立地的雕像。我为他这伟大的构思,不由得击节赞赏。他说地点定在这位英雄愧对故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自刎处。
就这处江边,项羽“令骑者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忽然,项王见重重包围着的汉军中,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便指而问:“若非吾故人乎?”汉骑司马吕马童一惊,马上也认出了对方,赶紧告诉身边的另一汉军将领王翳:“此项王也。”项羽对这两个人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于是,自刎而死。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胜利者总是有理。所以,历朝历代的失败者,总是会被胜利者缚在耻辱柱上。但韩美林说:我就是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中国最有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就为这位失败者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强者之歌,题曰《绝句》,只有二十个字,给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汉,作出了最高的褒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最早为项羽唱赞歌者。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祖的帝王本纪里,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有胆有识的勇气,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良知。要知道他在写作《史记》时,已经是身陷缧绁的罪人,看来项羽的挺直腰杆的汉子精神,也是使他能够秉笔直书的力量。
李清照也是一位失败者,爱情,婚姻,家庭,事业,无不使这位具有高超才华的女子抱憾终身;司马迁也是一位失败者,受诬,冤狱,蚕室,幽闭,连做人的资格都丧失殆尽,唯有埋首在竹简中著书立说,苦度残年。所以,这两位文学大师来写项羽这位历史上的大失败者,是再合适不过了。
美林对西楚霸王投注进去这么大的感情,也许和他本人也是一个经常失败的汉子有关。几十年来,他饱尝或被高压,或被责难,或被修理的种种滋味,所以,他刀砍斧凿下雕刻出来的项王形象,不光是情态上的惟妙惟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应。
试想一下,这位头戴盔甲,身披战袍,横刀马上,面江而立的西楚霸王,有数百米高,几乎等于一座山,兀立于滔滔长江之滨,那英雄末路的悲壮感,那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英武感,这是怎样一种磅礴的气势啊!
我觉得,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也许,近年来,读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而较少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刚健,所以,每当看到美林的雕塑绘画等大作品,马上就会涌上来此人真不愧为一条“汉子”的感喟,而且,他作品中所充满的那种“汉子精神”,也使我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因之激动不已。
翻开中国史,凡盛世,总是政治上产生大作为的时代,也是文化上产生大作品的时代。乐山大佛,始建于盛唐的开元元年,而洛阳龙门石刻,也是到了盛唐,达到巅峰状态。因此,我在想,当我们跨入21世纪,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这尊西楚霸王的巨大雕像,在长江之滨矗立起来,这对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一点象征意味的。
(1)文中的“汉子精神”指的是怎样一种精神?作者为什么认为“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
(2)韩美林为什么偏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请说出两点理由。
(3)文中提到李清照和司马迁,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在中国的古代还有哪些人堪称“汉子”?请举两例加以说明。组卷:0引用:1难度:0.6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动以来,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的位置,在整个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读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组卷:24引用:3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