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3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1难度:0.7 -
2.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组卷:1096引用:127难度:0.9 -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22引用:44难度:0.9 -
4.已知:2SO2(g)+O2(g)⇌2SO3(g)△H,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43引用:3难度:0.7 -
5.下列应用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组卷:64引用:4难度:0.5 -
6.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组卷:852引用:32难度:0.9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
18.工业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可用于物质的合成与纯化等。
(1)二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法是工业制备CO的方法之一,利用如图1关系计算:C(石墨)+CO2(g)═2CO(g)ΔH=
(2)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和真菌的危害,一氧化碳可用于羰基硫的合成。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使CO和H2S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CO(g)+H2S(g)⇌COS(g)+H2(g)ΔH<0。
①若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8mol,且化学平衡常数为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c.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②在图2中画出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图
③在某温度下,向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0mol CO和10mol H2S,平衡时测得CO的转化率为4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羰化冶金工艺是气化冶金技术的重要分支,其原理是利用Ⅷ族过渡金属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挥发的碳基化合物进行分离提取金属的一种方法。以某镍合金为原料的羰基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已知Cu、Au位于ⅠB族)
“热交换”步骤涉及的反应有:
Ⅰ.Ni(s)+4CO(g)⇌Ni(CO)4(g)
Ⅱ.Fe(s)+5CO(g)⇌Fe(CO)5(g)
Ⅲ.14CO+Ni3S2⇌3Ni(CO)4+2COS
Ⅳ.2COS+4Cu═2CO+2Cu2S
①温度不变时提高反应Ⅰ中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
②Ni(CO)4的沸点为:43℃,其分解温度也只有60℃,Fe(CO)5的沸点为:106℃,精馏的温度应控制在
③实际生产中要调整合成原料中铜元素与硫元素的重量比为组卷:22引用:1难度:0.6 -
19.为探究锌和FeCl3溶液的反应,室温下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1000mL 1mol/L的FeCl3溶液,pH约为0.70,即c(H+)=0.2mol•L-1。
①从反应条件考虑,影响FeCl3水解平衡的因素有
②取10mL 1mol/L的FeCl3溶液加水稀释,盐的水解程度
(2)小组同学利用上述FeCl3溶液探究其与锌粉的反应。
向500mL FeCl3溶液中加入65g锌粉,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ⅰ.实验前期,溶液的pH逐渐增大,锌粉表面未发现气泡;
ⅱ.随着反应的进行,观察到瓶底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出现少量气泡;
ⅲ.15分钟后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ⅳ.……
①经实验确认“实验前期”溶液中有Fe2+生成,确认有Fe2+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②查阅资料发现:Fe(OH)3常温下的溶度积常数为2.8×10-39,请写出Fe(OH)3的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③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过程中气泡变化的原因
(3)锌和FeCl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l-浓度的测定。
用cmol•L-1AgN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后溶液中的Cl-,采用K2CrO4为指示剂,利用Ag+与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滴定终点,实现操作如下:CrO2-4
ⅰ.以醋酸纤维滤膜过滤掉水样中的悬浮物,调节水样pH在6.5~10.5;
ⅱ.取10.00mL水样,加入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VmL。
①滴定时,AgNO3标准溶液应加到
②锌和FeCl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l-浓度为
③已知:Cr2(黄色)+H2O⇌2H++2O2-7(橙色),解释滴定时调节水样pH在6.5~10.5的原因CrO2-4组卷:65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