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一诊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 1.寻美山水胜景。
    【山】素有“缙岭云霞”美誉的重庆缙云山,常年云雾绕,色赤如霞,似雾非烟,礴聚积。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而得名。这里古代本就有许多被谪的官员,再加上巴山夜雨现象明显,因此常给人以凉之感。
    【水】嘉陵江江面开阔,波光粼粼,岸边芦wěi摇曳,时而有成群的水鸟掠过□“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若是赶上有雾,江面则烟波浩渺,雾霭苍茫,千里风光含烟带月,让人深深陶醉在这如梦似幻的景象里。华灯初上,璀璨的星子似乎zhuì落在江中,与岸边的万家灯火一起点zhuì着江面,形成了流光溢彩□璀璨华丽的山城夜景。
    【雾】平凡的都市生活孕育着大美景致。桥梁、列车、云海,如诗如画。近日,都市风光短视频《重庆云海列车》刷屏无数,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纷纷前往。视频将古典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纵向移镜,俯瞰追随列车钻入嘉陵江上的云海。作品以歌曲《大鱼》中最空灵的两段为配乐,将人间易逝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世奔忙,需要诗情。《重庆云海列车》就是献给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的影像抒情诗。
    (1)第一段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niáo)绕
    B.(pán)礴
    C.(biǎn)谪
    D.(qí)凉
    (2)阅读第二段,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芦wěi
     

    zhuì
     

    点zhuì
     

    (3)依次填入第二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4)第三段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孕育
    B.纷至沓来
    C.俯瞰
    D.淋漓尽致
    (5)参照示例,从重庆的山、水、雾中选择一个对象,运用多感官互通的手法具体描绘。
    示例: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 2.沙沙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发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与红岩精神的杰出代表江姐(江竹筠)有诸多相似之处。请帮他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苦难的童年经历 革命引路人 革命伴侣
    江姐(江竹筠) 在重庆的织袜厂当童工 戴克宇 彭咏梧
    保尔•柯察金
     
     
     
    (2)两位英雄身上都兼具“坚硬”和“柔软”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请参照对江姐的分析,结合具体情节,对保尔的这两种气质进行解析。
    江姐: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她严守党的秘密,视死如归,宁折不弯。行将就义,她梳理头发,整理衣衫,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

    组卷:21引用:1难度:0.6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 7.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新闻时评】
    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曹林
          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说文字失语,好像挺不可思议的。我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话痨,在群里、朋友圈里、论坛上常常很活跃,抛梗、接梗行云流水,表情包比谁都多,段子一个接一个,张口就是流行语,喋喋不休,没失语啊?
          其实,这正是失语的病症之一,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这种表达并非自我的语言创造与生成,而是网络和流行的语言生成。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为“语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语,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语言不只是工具,文字也不只是说出、写出来的话,它是一种受思维支配、有活性的、需要保持训练才能自如表达的东西。表达是具有创造性的,从“所想”到“说出”是极为艰难的工作。也就是说,言语和文字表达并不是现成的,它是一个生产和创造的过程。
          依赖梗、表情包、流行语的人之所以“失语”,是因为在“被梗说”“被表情包说”“被流行语说”中,失去了思考过程和文字的自我生成能力。把梗当成现成的外套,渐渐就失去了用自己的语言给“想法”穿上衣裳的文字力。社会学家伯格曼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装置范式理论”。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的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友好性,便捷易上手,甚至成为肢体的一部分,让人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停思,无思,文字断片。
          应用界面、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梗、段子,很多人看上去所谓的“能说”,不过是依赖这些“装置”而已。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一套语言,进入需要自我生成语言的现实生活或创作场景,便严重失语了:那什么,是吧,你懂的。
          那么,如何锻炼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能力,避免文字失语呢?这里有三个建议。
          其一,多读纸质书,创造默读和静观的主动思考空间。要读整本书,读原著原作,千万不要迷信“让别人替你读书”。公众号、微博、B站、知乎……有很多地方可以获取知识。一本很厚的书,总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则视频讲完。可是这些东西都很零碎,很难帮人建立一个思想谱系,也很难被用于“再输出”。
          其二,多看文学经典,积累对美好事物的丰富表达力。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功能就是,描绘隐于语词之后的生动的情感。王尔德也说过,人们看见雾不是因为有了雾,而是因为诗人和画家教他们懂得了这种景色的神秘可爱性。语言干瘪贫乏,张口就那么几个词,说明缺少文学的丰富阅读,无力用文学家教我们的语言表达出大千世界的灵动可爱。
          其三,戒除对网语、省略、表情包、奶化语言的依赖,有意识地用“生活语言”替代那些脱口而出的“魔性语言”。养成把想法写成长文字的习惯,进行完整的文字表达,不要让网络社交替代现实社交。在网上,那些省略语在小圈子里能创造出亲近感和交流效率,容易形成一种温暖的幻觉,到了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中,就说不出话来了。
    (选自2021年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网友跟帖】
    【“文字失语症互助联盟”小组成员@枕水】“文字失语症”患者的一大特点就是“思维懒惰”。“文字失语症”患者通常抽象思维占据上风,不愿去深入思考如何让表达更具体。克服文字失语症实际上是要去克服我们的抽象思维,让抽象思维降低到具象思维层面上。同样,单向度的审美,也在助推着语言的单一化。表面上看起来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实际上不过是单向度审美的不断重复,就像别人打出了一个“yyds”,你复制粘贴同样的“yyds”。然后除了“yyds’,我们再也无法用更纷繁多样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叹咏了。
    (节选自2021年9月17日“新浪看点”《15万年轻人患上了“文字失语症”》)【写作指南】
    第四讲  评论写作的表达效率      所谓表达效率,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和清晰的文字,以让人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尽可能让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不费力”。在新媒体时代的观点信息海洋中,表达效率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加重要。
          一、直话直说,不要绕来绕去
          二、宁要片面的深刻,也不要肤浅的全面
          三、亮点和论点体现在标题上 好标题具备的几大元素:要避免正确的废话;要能体现某种冲突性;设置悬念,激起读者好奇心;直指要害,直击痛点;注重与读者的交流感。
          四、有冲突性的开头
          五、结尾要首尾呼应
    (节选自曹林《时评写作十六讲》目录,有删改)(1)四位同学阅读【新闻时评】后有以下发言,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沙沙说:“这则时评围绕‘文字失语’,先摆出‘失语’现象,接着分析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具体建议。”
    B.坪坪说:“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的窘迫现状称为‘文字失语’,也就是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C.小坝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显示,超过2/3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D.小美说:“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不仅没有丰富我们的日常语言表达,反而限制了我们的语言使用能力。”
    (2)根据【新闻时评】和【网友跟帖】,探究“文字失语”产生的原因。
    (3)结合【写作指南】,对【新闻时评】的标题作出评析。
    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4)学校霁月文学社向全校学生征集优秀稿件——为都市风光短视频《重庆云海列车》配一段文质兼美的画外音。以下是沙沙的投稿。请分析稿件中暴露的“文字失语”问题,并运用【新闻时评】和【网友跟帖】的相关内容,提出改进建议。
          一列轻轨迎着初升红日,穿行在云雾缭绕的轨道专用桥上,风景如画,十分美丽……有人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重庆云海列车,让人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仿佛童话世界,大美山水,真是腻害!可谓绝绝子!YYDS!

    组卷:22引用:1难度:0.5

四、作文(5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应该寻找外在旅程能够反映内在旅程的方法。这不仅是优秀游记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亚当•霍克希尔德《游记:内在和外在的旅程》请从以下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写作任务 读者 目的 文体 写作提示
    任务一 出门远行,
    寻找自己
    全校师生 分享 游记 记录你的游览经历,书写一次绘景与走心的独特体验。
    任务二 生活有眼前,
    更有诗和远方
    同学坪坪 劝说 书信 劝说放假宅家与网络为伴的坪坪走出家门,实地感受重庆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致,在知行合一中获得成长。
    任务三 世界那么大,
    我要去看看
    外地游客 推介 说明文 推介一处最具重庆特色的自然或人文景点,写出景点魅力和由景点引发的对生活的思考,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打卡。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若写书信则符合书信格式,署名为“沙沙”,写信日期为“4月25日”;
    ③不能写诗歌;
    ④不少于500字;
    ⑤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⑥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