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浙科版(2019)选修2《2.2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5/1/4 6:30:2

一、选择题(每题0分)

  • 1.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5难度:0.7
  • 2.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组卷:94引用:31难度:0.9
  • 3.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组卷:7引用:5难度:0.8

二、解答题

  • 9.“杨-麦间作”是山东省推广的一种农林间作模式:“杨”指的是窄冠黑杨,“麦”指的是小麦。窄冠黑杨树冠小、遮荫小、根深,不与小麦争水肥。炎热的时候,窄冠黑杨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为小麦适当遮荫,可避免小麦因干热风而提前干枯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的“杨-麦间作”比单独种植杨树或小麦每亩增加收入明显,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研究人员对增产的麦田进行调研发现:与单纯的麦田相比,“杨-麦间作”的麦田中害虫的数量很少;高大的杨树上栖息着多种鸟类。据此可以推断杨树上栖息的鸟类很可能属于
     
    消费者。农林间作的麦田中不易爆发虫害,其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
     
    比较强。
    (3)“杨-麦间作”的农田中需要不断地施肥,原因是
     
    (至少答出两点)。需要除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组卷:3引用:3难度:0.7
  • 10.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分区 杂草密度(株/m2 物种丰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组卷:1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