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诚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子”字有这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暗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吸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容更丰富。这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流贯在筋肉中的血液营养着、滋润着全部形体。有了骨、筋、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近人丁文隽说:“于人,骨所以支形体,筋所以司动转。骨贵劲健而筋贵灵活,故书,点画劲健者谓之有骨,软弱者谓之无骨。点画灵活者谓之有筋,呆板者谓之无筋。点画劲健飞动则见刚柔之情,生动静之态,自然神完气足。”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材料二:
          何谓“形象”?我想一般是指生活中各种现实存在的或幻想变形的具体物象:山水花鸟、人物故事、体貌动作以及妖魔鬼怪等等。何谓“抽象”?则大概是指非此类具体物象的形体状貌,如线条、色彩、音响等等。足见,“抽象”也者,并非无形体无物质结构之谓。园林里的怪石耸立,寺庙中的香烟缭绕,沙丘风迹,屋漏雨痕……均为有形之物,而与形体全无的思辨抽象不同。思维抽象也有其物质载体的形状符号,书法与它们的不同在于:作为思维抽象的物质形体的符号、记号(从大街上的红绿灯到纸上的数学公式、化学方程……),指示的是一些确定的观念、意义、判断、推理……而书法及其他作为艺术作品的“抽象”却蕴含其全部意义、内容于其自身。就在那线条、旋律、形体、痕迹中,包含着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非符号所能传达、说明、替代、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这“意味”经常是那样的朦胧而丰富,宽广而不确定……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这“形式”不是由于指示某个确定的观念内容而有其意味,也不是由于模拟外在具体物象而有此意味。它的“意味”即在此形式自身的结构、力量、气概、势能和运动的痕迹或遗迹中。书法就正是这样一种非常典型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
          书法一方面表达的是书写者的“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韩愈),它从而可以是创作者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的全部展露;另一方面,它又是“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同上),它可以是“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的宇宙普遍性形式和规律的感受同构。书法艺术所表现所传达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构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这远远超出了任何模拟或借助具体物象、具体场景人物所可能表现再现的内容、题材和范围。书法艺术是审美领域内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的一种典型代表。它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整个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身(从指腕神经到气质性格)、心(从情感到思想)的各个方面……前面所引韩愈的话主要讲的是人的自然化方面,即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自然的人化则表现为在审美捕捉和艺术物态化这个同构中无意识地积淀着社会性时代性的宽广内容。汉碑晋帖,唐法宋意,明清个性……同样的“忧悲愉佚”,同样的“日月列星”,却又仍然有所不同。它们仍然是积淀着不同社会时代特色的韵味风流。那么,在今天,新的韵味风流、新的书法创造又该是些什么呢?这不正是向书法热和美学热共同提出的问题么?
    (摘编自李泽厚《略论书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汉字书法与其他民族书法相比更具有表现书者情感的特点。
    B.中国书法艺术是通过汉字的点线,笔画来表现“字”的生命的。
    C.相比数学通过抽象符号来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中国书法的“抽象”则有着无穷的意味。
    D.“人的自然化”就是书家在创作中无意识地积淀社会性、时代性内容的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能够发展为一门艺术,只是因为汉字是方块结构的象形文字。
    B.俗话说“字如其人”,中国书法艺术最能集中体现这一说法。
    C.只要感受到了书法作品展现出来的笔画形态特点,就算完成了对书法作品的鉴赏。
    D.我们无法从古代某个著名书法家的作品里看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艺术观点的一项是
     

    A.点画劲健者谓之有骨,软弱者谓之无骨。
    B.把“鸟”字尽力写得像“鸟”之形态。
    C.有人用注射器隔空在纸上“射墨”写出的字。
    D.初学者临摹时写成与字帖一模一样的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请结合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鉴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组卷:5引用:6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孤独树(节选)
    马金莲
           打袼褙子算是老手艺了,窝窝梁的妇女没有不会的。把破旧衣裳拆洗整理成大小不一的布片晒干,再熬一马勺油渣糊糊,晾温,就可以打袼褙子了。木匠奶奶把小木桌儿搬到窗边,到一口箱子里找纸。打袼褙子最理想的纸是幅张较大的报纸,但山里人生活简朴,加上窝窝梁这地方僻远,庄里都是土里刨食的老农民,十个里头九个半是文盲,没人舍得花钱订阅报纸,所以他们的生活里一般很难见到报纸。
          箱子里压了满满一箱书。有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小本书,有初中和高中的大书,有厚的,也有薄的,有崭新的几乎没有翻阅过的,也有翻得卷边发毛破旧不堪的。木匠奶奶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从1到10十个洋码号数字。这些书上的字儿她自然是一个都不会认,但是她爱书。这一箱子书是儿子马向虎念过的。从他念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学期,每一年,所有的书,只要儿子不弄丢,带回家里来了,她都捋平压展,一本不少地收藏起来。儿子小学留过一次级,高中出来没考上,又补习了一年,前后加起来,他一共念了十三年书。十三年里用过的书,沉甸甸压了一大箱子。
          那十三年,娃没少吃苦。窝窝梁这庄子太偏了,默默藏在群山最深处,八岁那年小虎子就背上了花书包,每天爬上弯弯曲曲的山路到梁后的小学去念书。初中更难,要到乡中学住校。娃岁数小,背个铺盖卷儿,步行十五里路才能到乡上。高中在县上的回民中学住校,路途就更遥远了。儿是娘的心头肉,她心里疼娃,但又实在帮不上忙,只能给娃多做几双鞋,鞋底纳得厚厚的,让娃走山路舒坦点,给娃烙干粮时,多多地放清油和苦豆粉,用尽了心思,只为儿子啃这些干粮的时候能够觉得香一点,好吃一点。
          复读了一年又没考上大学,马向虎带回一个落榜的消息,接着就进了他自己住的偏房,倒头大睡,好像又一次高考落榜,让他攒了几座山的瞌睡,怎么都睡不醒。
    “拿我们的血汗钱白糟蹋哩,十三年呐,光他背的馍疙瘩就有几口袋了,他对得起我们吗?”老汉跳着脚,给老婆子抱怨。
          木匠奶奶不敢接老汉的茬,心里火烧一样难受,儿子不吃不喝一口气睡了两天两夜,她当娘的心疼呐。娃从小性子闷,有话爱装在心里头,高考连着两年没考上,这打击有多大,她当娘的能不知道吗?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
          她去厨房打一碗荷包蛋,她一边打一边落了泪。眼泪落进碗,散开在油花里,她看见那油花沉下去又浮上来,像一朵一朵泛着亮光的花儿在盛开,她擦干泪,端起碗走向偏房。
    “做啥去?”老汉蹿过来拦住她,“你给他端吃的?还是荷包蛋!”
          木匠奶奶发现老汉的眼仁子都是红的,额头的老筋硬绷绷跳起一层,一条条像暴露在泥土外面的老树根。
    “娃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你就是再心狠,还能不叫娃吃饭了?”木匠奶奶一边后退,一边小心护着碗。
    “吃!你还有心给他吃好的?他还有脸吃?老子我敲打了几十年木头,我图个啥?盼个啥?就是他考上啊——考个大学,端一碗国家饭,给咱老马家长个脸,也给他自己争口气!可他……我……”他越说越气,气冲上脸,蹿上头,脸红成一片布,头发丛里的锯末子灰尘一样唰啦啦往下掉。老汉的怒火噌噌往上冒,边骂,边甩出一根刚刚锯下的木头板子。
    “啪——”木板子砸到了碗上。
          碗应声落地。
          蛋汤横飞,四枚白玉一样的荷包蛋在碎裂的瓷片间乱滚。
          木匠奶奶忙忙弯下腰拾鸡蛋,黑狗早就蹿过来,叼一颗,滚烫,吐出来,赶紧去叼另一颗,它贪婪地一口气叼遍了四颗,才发现不能一口全吞下去,就飞快地吃掉一颗,呜咽着再抢另一颗。木匠奶奶气得抹眼泪。四颗鸡蛋呢,就这样悄没声地没了,她心疼呐。
    “死老汉!”她一边捡碎瓷,一边抹泪。
          一直关闭的偏房门开了,门里走出马向虎来。他明显瘦了,嘴皮上起了一层白痂,本来就瘦,站在门口风一吹,单薄得更像个纸剪的人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匠奶奶是个文盲,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她对书的喜爱,因此她总是将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带回来的书都小心地整理好,存放起来。
    B.虽然马向虎的求学道路非常艰难,但木匠奶奶总是尽力帮助儿子。纳厚鞋底和多放清油、苦豆粉等细节体现了她的爱子心切。
    C.因为学习压力大,在学校睡眠严重不足,所以高考再次落榜后的马向虎回家之后也不理会父母,不吃不喝一口气睡了两天两夜。
    D.为了缓解儿子高考失利后的痛苦,熟悉儿子脾气性格的木匠奶奶,并没有像丈夫那样大发脾气,而是去给儿子做了好吃的饭食。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对窝窝梁打袼褙子这门老手艺的介绍,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表明了窝窝梁百姓生活非常贫穷的状态,同时引出了相关人物。
    B.小说运用了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手段,将木匠老汉看到妻子给儿子做了荷包蛋后越来越生气的情态、心理变化,展现得细腻生动。
    C.题目“孤独树”内蕴丰富,既象征着窝窝梁地处偏僻,和外面的世界缺乏正常沟通交流,又暗示了马向虎高考落榜后无处倾诉苦楚。
    D.小说写四枚荷包蛋被黑狗吞吃这一细节,特意将黑狗叼吃鸡蛋的画面放大,和木匠老汉咒骂的画面形成对比,增强了悲剧意味。
    (3)节选部分木匠奶奶、木匠老汉对待马向虎的态度有怎样的异同?
    (4)结尾段是怎样刻画马向虎这一人物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组卷:12引用:6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肝癌的主要诱因。人们常觉得①          ,而身材苗条的人与脂肪肝无关。但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脂肪肝患者看起来身材不错,这就是所谓的“瘦型脂肪肝”。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体重指数正常的人群中,平均每6个人就有一个是患脂肪肝的。而且这类脂肪肝患者②          ,更有严重者已发展成了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恶性疾病。
          其实,“瘦”是相对的,仅用体重指数衡量胖与瘦有它的片面性。有的人虽然体重指数是正常的,但会出现明显的腹部脂肪堆积,而体重指数是不能准确地体现出脂肪分布的。也就是说,(  ),腹部和内脏脂肪含量升高,很容易引发脂肪肝。形成脂肪肝的重要元凶是③          ,比如长期饮用甜饮料、食用油炸食品,这些都很容易造成脂肪肝。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一部分人的腹部和内脏脂肪分布异常,但其体重指数正常
    B.有一部分人虽然体重指数正常,但其腹部和内脏脂肪分布异常
    C.有一部分人的腹部和内脏脂肪分布异常,不会影响其体重指数
    D.有一部分人虽然体重指数异常,但其腹部和内脏脂肪分布正常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组卷:18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一批又一批新职业诞生,吸引着大量从业人员。泥塑艺人、补锅匠等职业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到陌生,网络主播、程序员、淘宝店主等几十年前完全不存在的职业正在走红。对此,有人为新职业的诞生而欢欣,有人为传统职业的消亡而伤感。有人认为从事别人曾经历的,有经验可循,成功的把握性更大;也有人认为,从事新职业虽意味着无经验可借鉴,也许要走很多弯路,但从传统领域跳出,进入一个新领域,这也意味着无限可能。
          职业选择问题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6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