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莆田二中、泉州一中、南安一中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它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一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C.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D.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
B.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
C.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观念的影响。
B.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有审美价值。
C.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中国人才把四季感知纳入到“中央一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
D.农事是规律性的活动,中国人据此划分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使时间获得表征。组卷:14引用:18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广东顺德格兰仕集团工业4.0示范基地,传送带次第向前,机器手灵活移动,从投料到产品下线一气呵成。“与格兰仕开源芯片基地产能衔接,我们只花了50天时间就建成了1100万台产能的健康家电工业4.0示范基地,为即将到来的出口旺季完善了现代化产能。”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商贸往来受阻,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但对格兰仕来说,现在担心的不是订单,而是如何加班加点地完成订单以及顺利交货。
“今年1~5月,格兰仕的销量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在北美地区,同比增长了41%。”格兰仕北美市场负责人庄瑞玲表示,广交会在线上举行后,海外订单纷至沓来,现在手头几个品类的订单已经排到了第四季度。对格兰仕来说,加快建成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的现代化工业4.0示范基地,意义重大。“如果还用传统方式生产,今后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此前,由格兰仕发起创建的开源芯片定制公司已经落户顺德,着力打造千亿级芯片产业生态链,加快助推“中国芯”自主设计研发生产进程。据悉,自主开发的开源芯片投入使用后,格兰仕高端系列,产品将不再接受代工生产,而是统一以自主品牌在全球销售。业内人士表示,相关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是格兰仕此次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
格兰任在智能家电时代致力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广东顺德乃至整个珠三角,大批生产制造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发力上游芯片,模组和系统,努力谋求多产品、多场景的扩展。
(李刚《核心技术在手市场订单不愁》,《人民日报》2020年7月5日)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下苦功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从全球范围看,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靠两个因素驱动,一是国家安全等战略需求驱动,二是商业和市场驱动。近年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代表性成果如量子卫星等,大都属于前者。相对而言,商业和市场驱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仍是一个短板。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掌握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科研上下游共同努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要发现新材料、新原理和新方法,为人类知识宝库增加新知识,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企业的科技人员则要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合适的知识组合,满足性能、质量、成本等各种约束条件,研发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关键核心技术源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的成果是新知识,主要体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上,大都不是能直接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当看到,从纸上的知识到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发挥市场的驱动作用。从实际来看,要想把具有市场优势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拆除阻碍技术产业化的“篱笆墙”,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需要指出的是,基础研究的努力方向应是挑战“无人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可用变成可用。基础研究应鼓励往上游走,啃别人不敢啃的硬骨头,针对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原理性突破。例如,高性能计算机的降能散热、长时效的电动汽车电池等都需要这样的原理性突破。而现有产品改进、性能提高、成本降低等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技术课题,主要应由企业科技人员来解决。因为工程性的技术创新是在成本、时间等强约束条件下的创新,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大多对市场了解不深,往往难以理解这些强约束条件,他们一般习惯于从技术出发找市场,但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许多时候是根据市场找技术。可见,简单地要求大学和科研机构直接开发企业能接过去的关键核心技术,许多时候并不现实。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除了大学和科研机构要努力,企业更是责无旁贷。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目前还难以完全担负起这一重任。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很薄弱。现在,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已有相当一部分有能力开展创新活动,但所占比例还是不够高。事实表明,一些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难以取得突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激励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人才进入企业,为提升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牵引作用,由企业牵头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令人高兴的是,当前我国若干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创新活力较强的企业。这说明,我国企业有能力掌握高精尖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李国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新华网2019年8月9日)材料三:
中国品牌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中国价值的传播者。中国品牌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世界通过中国品牌与中国对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品牌如何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成就新时代的新辉煌?
第一,要夯实产品品质,巩固品牌基石,矢志提质增效。中国品牌要练好基本功,深入践行工匠精神,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将打造“百年品牌”作为引领发展的长远战略。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突出以质取胜、精益求精。行业领军品牌在用一流品质为品牌代言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树立和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品质标准,发挥领头雁作用,助力中国经济整体提质增效。
第二,要秉持创新精神,优化供给结构,服务消费升级。中国品牌企业离市场最近、离消费者最近,是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品牌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理念,探索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品牌赋能。同时,发挥一流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行业性的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要挖掘中华文化,创新表达方式,赋能品牌建设。企业应从脚下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汲取养分、提炼精华,并通过具有穿透性和感染力的创新性表达,讲好品牌故事,打造具有较高文化附加值和辨识度的中国品牌,让中国品牌成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体现,让中国品牌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葛志荣《用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2019年1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如果还用传统方式生产,将来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B.由于历史原因,尤其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研究开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以致难以突破一些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C.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对市场了解肤浅,要求他们直接开发出企业能接过去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不现实。
D.事实证明,我国企业有能力掌握高精尖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关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是格兰仕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
B.自主开发的开源芯片投入使用后,格兰仕高端系列产品已不再接受代工生产,而是统一以自主品牌在全球销售。
C.我国企业要讲好中国故事,须打造好具有中国价值的中国品牌,深人践行工匠精神,突出以质取胜、精益求精。
D.中国品牌要挖掘中华文化,秉持创新精神,优化供给结构,服务消费升级,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行稳致远。
(3)新形势下如何才能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组卷:6引用:4难度:0.3 -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
宗 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这在昆明是很少见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各样的宣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糊的纸张被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宽了。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仿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地赶来的。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讲义是江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前把黑板仔细地擦了一遍,一面哼着“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要自强——”
打胜仗,打胜仗!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不含着烟斗上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随着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这是他的习惯,带了书来,摊一下就算是用过了。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先介绍了《国殇》在《九歌》中的地位,便逐句讲解。江昉讲话时,微阖双目,有时把烟斗在桌上磕一磕。讲完这两句,他问大家:“我说得够明白?”稍停了一下,又接下去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首身分离是古来一句常用的话,用具体的形象表示死。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屈原在《离骚》中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靠这点精神。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有的版本作‘子魂魄兮为鬼雄’,这样一来就差一些,还是‘魂魄毅兮为鬼雄好’,这个‘毅’字很重要。”
江昉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他毫不觉得,只管讲述,同学们也视而不见。写完板书,他就捏着粉笔站着讲,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其他同学在议论滇西情况。敌人占领了我滇西土地,切断了滇缅公路,一切外援物资都靠空运。这条空运道路非常艰险,飞机在山谷中飞行,又有敌机拦截,坠落牺牲常有所闻。大家愤愤不已。有人说战场听起来太远了,应该走进去,每人都出一把力。
嵋想到了“面目枯槁、衣衫褴褛”这几个字,好像有人这样形容屈原,他用生命的膏汁点燃丰富的思想,把自己烧尽。他的死如同琴弦的崩裂,如同夜空中耀眼的闪电,留下滚滚雷鸣,响彻古今。先生们也是这样,会不会?大概那也是值得的。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同学庄无因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要下雪了,知道么?”又下雪了,下的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走进图书馆,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在后面接着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不觉“哧”地一笑,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也许战场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大作为。我相信你就会为这世界增添很多,增添什么我不知道。”“莫非是数学定理?”嵋抬起眼睛又一笑,微向上翘的睫毛挂着几颗晶莹的水珠。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看着年轻的教员,只觉得他很像一个士兵。
晚饭后父亲弗之才回来,他是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长,下午刚去送过一批参军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母亲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妻子的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火盆里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谁都有责任去打胜这场战争,难得有这些好青年。可是嵋究竟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叫人怎么放心。碧初坐起来,走到灯下缝东西。弗之说:“又缝什么?灯这么暗,不要缝了。”碧初叹息道:“你没看见嵋的手冻成什么样了?想缝一双棉手套,反正家里有旧布,总比买的便宜。”弗之默然半晌。碧初又缝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便说:“总有办法的,只要大家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现在,嵋又要走了。”弗之叹道:“这也是她的志气。”碧初不再说话,小小的银针在手里飞舞。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同学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注】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西征记》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一代学子放在悠远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塑造,他们的精神深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小说中《国殇》《木兰辞》的诗句,起到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的作用。
B.小说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江昉先生授课时的个人风采。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入和洒脱不羁的性格。
C.从庄无因与孟嵋的对话可以看出庄无因是一个只为自己前途着想的人,他认为战事和自己无关,这一形象的塑造衬托了孟嵋从军之心的坚决。
D.对于女儿放下学业选择从军,孟嵋的父母起初虽感不舍,但最终都表示了支持,让读者感受在战争面前,人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决心。
(2)文中有多处关于雨雪的环境描写,请结合文章分析该描写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组卷:29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
科技部对外公布,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选择这11个城市建设试验区,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方向,在“新基建”赛道上,它们已抢先开跑。按照科技部规划,到2023年,全国将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组卷:14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父母想为即将十八岁的小明举办一个隆重的生日宴,给他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小明劝父母:“今年情况特殊,经济也不景气,该节约还是要节约。”
母亲却认为:“大事就该大办,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也都这么办。”
父亲也表示:“消费也是为扩大内需做贡献。”
小明听后一筹莫展。
请你以李华的名义写一封信给小明的父母,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