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课 荷花淀》2022年同步练习卷(10)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

    组卷:28引用:7难度:0.9
  • 2.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6引用:5难度:0.9

三、现代文阅读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嘱咐
    孙犁
          ①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走得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②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你!”
          ③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④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⑤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⑥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⑦“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⑧“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⑨“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⑩“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⑪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⑫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⑬“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⑭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⑮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1946年,有删改)文本二:
    荷花淀(节选)
    孙犁
          ①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②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③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④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⑤“睡了。”
          ⑥“小华哩?”
          ⑦“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⑧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⑨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⑩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⑪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⑫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⑬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⑭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⑮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⑯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⑰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1945年于延安,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不仅写出了人物美、人情美,而且情节曲折离奇。这也符合孙犁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的一贯文风。
    B.文中描写了冰床在水淀上飞行和太阳光冲开浓雾的场景,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富有象征意蕴。
    C.小说借助水生嫂的叙述,呈现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胜利的老人形象。
    D.小说语言朴实简练而内蕴丰厚,耐人琢磨,如水生见到妻子叫的一声“你!”和妻子说的“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等。
    (2)夫妻二人短暂相见又匆匆别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水生嫂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3)文本一、文本二的故事情节大多围绕人物间的对话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27引用:4难度:0.5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吴召儿
    孙犁
          我们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的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胡子拉碴的,散披着黑羊皮袄,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只能这样了。”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949年11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渲染了欢乐祥和的氛围,表现出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
    B.吴召儿认真的读书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十一月“反扫荡”中,村长安排她做向导,我乐意接受了。
    C.“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含蓄点出吴召儿的“红棉袄”,富有诗意美,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D.小说结尾“放光”一词含义深刻,表明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吴召儿出场时在背后掩藏的东西可能是假手榴弹,这为后文写她拉开真手榴弹的弦截敌埋下了伏笔。
    B.小说写“我”与吴召儿第二次见面时,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穿着红棉袄,挎着白挂包,包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C.小说对“村长”和“姑”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外貌、语言等相关描写富有个性,也从侧面烘托了吴召儿的形象。
    D.小说描写了山顶的暴雨狂风,既表现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反扫荡”斗争中人们处境的危险。
    (3)请简要分析“吴召儿”的形象特点。
    (4)“荷花淀派”小说以场景描写见长。请比较这篇小说与课文《荷花淀》在“场景描写”上的不同之处。

    组卷:22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