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高二(上)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未来的医疗可能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将收集到的人体生理数据传入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医生给出诊断或康复建议,甚至为个人定制健康全记录。”
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这样的:个人学习终端融入资源云平台,线上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学生特点推送相关资讯,特别是培训信息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信息,并贯穿于终身学习的全过程。
尽管很多人还不太熟悉“大数据”这个新兴的术语,但正如一篇专栏文章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大数据被称为“碎片中的智慧”,被视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力量,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消息称,大数据给某搜索引擎公司带来的日均收入高达2300万美元,一年就有80多亿美元;某社交平台并没有多少实物资产,但上市后拥有1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就是它的数据。
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识,并将其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动。美国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将其视为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并发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众多行业、企业开始使用并利用大数据作出变革,全球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重要决策都取决于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不少创业者也扎根大数据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机会”;数据技术产业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已经成为各路投资者角逐的对象。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不遗余力地投入这片蓝海,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商业效益。
中国有6亿网民,手机设备持有量超12亿台,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这也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推出相应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IT基础设施,推动隐私保护和公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立法,明确界定互联网数据商业化应用范围、确定数据滥用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合法性。此外,还要资助大数据的基础技术研究,尤其是人才培养,以解决产业发展急需数据科学家、数据架构师的人才供给问题。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抢占“大数据时代”先机》) 材料二: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熟的经历。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管住企业大数据杀熟的手,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
俗话说,人熟为宝。在传统商业道德里,熟客应该享受优待。然而,如今人们发现,熟客往往频频挨宰:个人信息被滥用、给老客户的价格高于新手价、专挑会员定向涨价、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一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后,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熟客,以至于有人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这种怪现象产生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都与一款款软件牢牢绑在一起。商家通过算法,对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制,而消费者对商家的运作方式却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之所以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有敢于杀熟的底气,正在于大数据垄断、算法不透明等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依靠这种便利,无良企业杀熟“杀”得神不知鬼不觉,消费者不仅难以发现,更不易取证,维护权益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恰恰也是监管的难点和痛点。面对大数据的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传统的监管查处机制显然已不适用,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要想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相关部门应在监管的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尤其是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依托新技术,建立如大数据价格监测体系,创建消费者网上投诉机制,对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到及时、全面地管控。此外,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还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明确界定大数据的法律属性和使用范围,从而做到监管有法可依,提升执法效率。
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被用来优化服务我们欢迎,被用来精准“杀熟”我们必须亮剑。把个性化服务变成坑人陷阱,既失信缺德,也涉嫌违法。监管层、法学界、商家必须对这一问题提高警惕,及时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让大肆薅用户羊毛者付出应有代价,让无良商家不敢为、不能为。
(摘编自高健钧《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很多金融机构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正不遗余力地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利益。
B.想要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全方位做好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的相关工作。
C.中国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
D.企业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手段来杀熟,主要原因在于大数据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为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数据技术产业将成为投资者角逐的对象。
B.材料一所举大数据效应的例子,论证了大数据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观点。
C.两则材料均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合法性作为了论证的观点。
D.如果相关部门在监管上积极创新,提高执法效率,就能管住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手。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农产品生产企业邀请当红影视明星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并为农产品代言。
B.众多快餐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开始根据“送外卖”的数据调整门店布局。
C.三大互联网巨头上演争夺移动客户端的“三国演义”。
D.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送产品信息,发现潜在消费客户。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大数据”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3引用:5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镖头杨三
聂鑫森 杨三的名气很大。杨三的镖局名叫吉成镖局。他从十八岁开始当镖头,到不惑之年,还没有过“失镖”的记录。
这一年年景不大好,秋收后,湘潭城里的粮价不但没有落下去,反而上涨了,而且涨价的大米还供不应求。这天他正跟一个老者下棋,突然城中最大的茂丰粮行老板朱启人找他走一趟镖,运一批粮食去贵州。
茂丰粮行此次出行的有二十多辆马车,装运着几万斤上等白米。粮行随行的只有一个账房和一个伙计。朱启人说“粮队所经的地方民风强悍……”杨三说“如若失镖,我杨三赔偿。”朱启人说“这就好,这就好!“
第二天一早出发时,杨三骑马在前面开路,挎一口单刀。在风扬起的尘雾中,镖旗在第一辆马车上自矜而立。一路无事,渐渐地进入湘西。
这一天傍晚,他们在一家车马大店安歇下来。阳光金红金红的。远处,青山如黛。
天色暗了下来,他点燃桌上的桐油灯,摆开棋盘,忽听见隔壁房里有棋子落桌的脆响,寂寞感油然而生。要是有个人下下棋,多好,他忍不住走出门,来到隔壁房间的门前。房门敞开着,果然是一个穿长衫的很文弱的中年人在自己跟自己下棋,神情十分专注。杨三咳了一声,那人抬起头来,问“先生找人?”杨三在光影中看到的是一张白净的脸,双目有神,便说“冒昧冒昧,我就住在隔壁,听见有棋子的声音,便过来看看。”
“先生定是好棋之人,旅途相逢,何不来一局?”
杨三飞快地扫了一眼房间,说“正好来请教。我叫杨三,是湘潭吉成镖局的,押镖路过这里。”那人说“镖局?啊,我听说过,我是个教书匠,叫沙风里,回贵州老家去的。长夜漫漫,在这里摆棋消磨时间哩。“
于是,他们坐下来,一边聊天一边下棋。
“沙先生回老家省亲?”
“是的。今年家乡年景很坏,很多田地因久旱无雨,颗粒不收,而粮价飞涨,老百姓叫苦连天,有些地方竟出现食人肉的惨景。“
“老百姓怎么活啊”杨三叹息道。
沙风里说“政府虽有赈灾粮,贪官层层克扣,老百姓只有望天叫冤。”
杨三说“老百姓走投无路,往往冒险!”
沙风里说“先生所押何镖?”
“大米。”
“这大米老百姓如何买得起,简直是粒粒珠玑,享用的只是富豪阔佬,唉。”
一直聊到鸡叫三遍,杨三才恋恋不舍揖别回房。
第二天出发时,沙风里也雇了一匹马和一个马夫,和杨三并排而行。
粮行的账房曾暗地里告诫杨三,别让生人同行,以免出事。杨三一笑曰“他一个书生,防他做什么”
一连六七日,沙风里和杨三同吃同住,聊天,下棋,竟如兄弟一般。
车马队进入了贵州境内。沙风里明日将走另一条路,要与杨三分手了。夜里,沙风里用漂亮的行书写下一首七绝赠与杨三“横刀江海世人知,几日纹怦并酒厄,最忆镖师情言重,可怜野老例悬时。”
这一夜,他们一直聊到东方破晓,然后沙风里拱手揖别杨三,跨马飘然而去。杨三望着渐小渐杳的影子,很是惆怅。
一进入贵州境内,到处凄凄惨惨,村墟不见坎烟,路边横着饿殍,逃荒的人一拨一拨在眼前经过。
这天午后,行至一个荒僻处,忽然尘土飞扬,从一个山谷中蹿出一彪人马。领头的是个连鬓胡大汉,双手握一把单刀,他高喊道“杨镖头,请留下粮车”
杨三说“朋友,我也是受人之托,护镖为生,请借一条路,以后再重重致谢。”
连鬓胡说“我们之所以劫粮,实不为己,请留下粮车,可以活一方百姓的性命。”
杨三说“如果是我的粮食,你尽管取去。只是镖行有规矩,主动丢镖,罪同叛逆,杨三不愿坏一世英名。”
连鬓胡说“杨镖头,那就失敬了。”说毕,舞着单刀劈了过来,杨三用单刀撩开。三五回合后,又有几人围将上来,或枪或锤或剑,真正是蹄声如鼓,寒光如瀑。这几个人一边围着杨三,一边策马往后退杨三既无法脱身,又不忍用绝招伤他人性命,故一时难以取胜。
在一个山的拐弯处,突然听见有人高喊:“众弟兄且停手。”随着喊声,一马飞来,跨在马上的竟是沙风里他依旧是长衫,布鞋,两手空空。
杨三一愣,突然愤怒起来“想不到是你,你原来是绿林中人”
沙风里笑着说“不,我以前真是个教书匠。”
“你跟着我,就是为了这些粮食?”
“正是。杨先生,这一方百姓已饿死不少了,就等它救命。”
杨三冷笑一声“我不相信!你们得了粮食,又去卖高价!我不相信!再说我从未失过镖,岂能毁身誉于一旦?”
沙风里正色道“你若让出粮车,可救百姓于不死,是大恩大德,怎么只想着自己的声誉?”
杨三握刀的手颤了一下。
“杨先生如果不相信我,我可以舍此性命,以彰心迹。”说完,从怀中抽出匕首。
“慢!”杨三大喊一声。
沙风里说“杨先生留下粮车,如不好回去复命,请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救济百姓。”
“不。不是不敢,是不能。”
……
残阳如血。
吉成镖局归了朱启人,但他好些日子展不开眉头,常自语“杨镖头这样好的武艺,怎么会‘失镖’呢?几万斤雪白雪白的大米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里有棋子落桌的脆响”“房门敞开着“等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沙风里精于设计、善于谋划的形象特点。
B.“不是不敢,是不能”体现了杨三的矛盾心理,根据结尾推测,杨三最后还是把粮食留给了百姓。
C.小说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叙事节奏紧凑,突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讲述了杨三接镖、护镖、失镖的故事,并用沙风里这一形象反衬杨三的江湖侠义精神。
(2)关于文中几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风扬起的尘雾中,镖旗在第一辆马车上自矜而立,“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杨三护镖出行的壮观场面及其张扬自负的性格。
B.“阳光金红金红的。远处,青山如黛。”写出了湘西美丽的景色,烘托杨三暂时放松的心情,为后文二人下棋营造氛围。
C.“一进入贵州境内,到处凄凄惨惨,村墟不见炊烟,路边横着饿得……”写出了贵州灾民的惨状,与上文沙风里所谈家乡年景的情节相呼应。
D.“残阳如血。”表面上写了夕阳西下,映衬出的晚霞犹如血色鲜红,实际上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了人物的英雄形象。
(3)杨三“失镖”,文中多处设有伏笔,试找出其中三处加以分析。
(4)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说“他并不关注重大题材,而是在凡人琐事中体现出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组卷:24引用:10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
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适当控制盐的摄入,②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文中画波浪横线线句中“煽风点火”“失控”的引号作用相同。请简要说明。组卷:5引用:5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画匠、画家、大师”是人们对绘画艺术工作者的三种身份认同。
画匠以绘画为谋生手段,他们熟练掌握了绘画技法,摹仿别人作品,重复他人的技法,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画家全面地掌握绘画技术,在其艺术表现中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具备深厚的文、史、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艺术理论与艺术体系,他们的作品往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