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二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语言学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发展繁荣语言学,需要理论语言学先行。一些研究者习惯以西方语言学范式为标尺来看待中国语言学,认为中国的研究只有方法而无方法论,只有语言研究而无语言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汉语的特点及其书写符号汉字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文化的个性,决定了中国语言学的个性和特色,不能以根植于西方语言和文化土壤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语言学,而应在中西语言学的对比中,认真梳理中国语言学的方法和方法论,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规律及问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中国语言学界与外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与西方语言学界之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各说各话,无心对话,无力交锋。破除这一窘状,消解汉外语言学之间的隔阂,在彼此对话中发展并完善中国语言学理论,已成为中国语言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语言学要想融入世界潮流并勇立潮头,要做到汉外语言学界携手并进,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走“一体化”发展之路。同时,作为富有底蕴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中国语言学要善于同世界现代语言学理论展开全面的思想交锋,在交锋中获得话语权。
          在语言学界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轻视实践研究的“理论至上”;另一种是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唯实践论”。从语言学角度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语言实践:一是为已存在而实践。那种“语言学只能纯粹地研究语言本身”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比如训诂学就是通过对字词句的研究来实现对经典的阐释,实用研究并不脱离理论,其立足点和核心还是语言研究。二是为它服务的对象而实践。语言并不是孤立的空壳实体,它不仅要依存于更应服务于人、社会和文化,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使语言研究有用。当下,中国语言学要把语言研究与社会发展、文明传承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打造中国语言学派,要坚持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足本来就是珍视自己,发扬传统,发掘整理凝练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传统资源。吸收外来就是继续倡导开放包容、融通世界的文化理念。在新时代,对外学习需秉持“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先进性与前沿性,反对冷饭热炒。应主张在世界前沿理论、交叉理论、方法理论上做文章,吸收外来精华,寻求思想解放。二是坚持多元,反对同质。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多元性,偏执一端否定其他、追求同质化的做法是有害的。三是坚持本土化,反对“硬引进”。外来理论的吸收要坚持“为我所用”,比如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话语分析理论等来解决中国语言学存在的问题。面向未来就是做好积淀,蓄势待发。语言学派的形成需满足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学派需有公认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二是学派需有独特的理论成就和代表性著述;三是理论体系能为内部研究者基本接受并加以发展;四是理论体系在语言学界独树一帜,并与其他学派相区别。中国语言学界要大胆树人,推崇成果,加强共识,共同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语言学流派。
    (摘编自王铭玉《中国理论语言学的使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语言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语言学界中地位崇高,可以用西方语言学范式来衡量。
    B.语言学的繁荣取决于理论语言学的发展水平,中国语言学应立足自身特点建构自己的理论。
    C.中国语言学界应认真思考如何消解汉外语言学之间的隔阂,在对话中发展、完善中国语言学理论。
    D.汉外语言学发展“一体化”,进行全面的思想交锋,就能使中国语言学融入世界并领先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中西语言学的关系,论述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途径以及中国语言学派的建立方法。
    B.文章论述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的原因,批驳了一些研究者的错误观点。
    C.文章指出语言学界存在的不同倾向、语言实践的内涵,而且明确了当下中国语言学的任务。
    D.文章从立足本来、面向未来两个角度论述如何打造中国语言学派,并指出语言学派的形成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语言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是由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决定的。
    B.片面强调理论或者实践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语言学研究既不能脱离理论,又不能不联系实际。
    C.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应具有多元性,我们不能偏执一端,要反对同质化,顺应当代世界的多样性。
    D.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语言学流派要大胆树人,推崇成果,加强共识,确立独特的理论体系。

    组卷:5引用:2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商品而言,包装起着包裹、装饰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速发展、消费需求日益多元,过度包装现象“反复发作”,而且花样不断翻新:大盒套小盒的商品礼盒,里三层外三层的快递包裹,产生白色垃圾的外卖餐盒……为什么会出现过度包装问题?其实,无论是华而不实的礼盒包装,还是包裹过于严实的快递物品,背后都绕不开商家趋利避害的心理。对于商家来说,面对生产、销售趋向同质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提升产品质量,不如在包装上下功夫来得“性价比高”。为了谋求更高利润,有的商家便倾向于重包装、轻产品乃至过度包装。此外,在快递运输中,一旦商品有损伤,商家往往需要承担相应损失。为了保证商品完好,包装宁多勿少、层层叠叠,则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摘编自罗珊珊《让“轻包装”成为社会新风尚》)
          材料二
          新华社记者:目前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洪俊(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设计和使用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成本过高的包装,将包装成本附加到消费者身上,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购买食品及化妆品类商品时,消费者一般如何快速判断包装是否属于过度包装?
    魏宏(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消费者一般可以通过“一看二问三算”,简单判断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一看”,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为豪华包装,包装材料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二问”,就是问清包装层数,判断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装是否超过了三层,其他类食品及化妆品包装是否超过了四层;“三算”,就是要测量或估算外包装的体积,看是否超标。以上三个方面,只要一个不符合要求,就可以初步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
          中国质量报记者:标准发布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让新标准得到更好的实施?
    魏宏: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要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尽早贯标、用标和达标,向市场供给更高质量、更加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二是加强标准宣贯实施。我们将通过一图读懂、标准解读、标准公开、线上云课堂等多种方式,全方面宣传新标准。三是引导消费者开展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崇尚节约,减少浪费,不选购、不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
    (摘编自国家标准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年9月3日)      材料三
          快递包装绿色发展难题源于四个主要方面。一是企业为降低成本,快递包装倾向于使用传统方法生产的材料而非可降解材料。二是过度包装引起更多的浪费和污染。为避免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大多数商家和平台选择添加诸多填充物、多层包裹或重复缠绕胶带等形式进行快递包装,从而加剧污染。三是快递包装回收复用率低。由于没有统一的回收标准,纸箱、塑料袋等重复利用率很低。即便是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由于其种类繁多和规格复杂,导致分类回收再利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四是个人参与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意愿较低。消费者作为快递消费的主体,对于快递包装绿色使用和回收利用意识淡薄,尚未形成绿色消费观。
    (摘编自林伯强《日均2.4亿件快递包装“绿化”急需提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好适度的包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愉悦和便利,“过度包装”则导致商家为了拼“颜值”而降低产品的内在“品质”。
    B.某些商品包装形式大于内容,热衷于以华而不实的外表打造卖点,以包装占据商品分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全方面宣传新标准,督促企业向市场供给绿色环保的产品,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尽早达标。
    D.快递包装绿色发展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比如企业如果使用可降解材料,会加大成本;快递包装回收成本高、难度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类商家将包装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的做法,违背了市场监管总局颁布的相关包装标准。
    B.快递过度包装情况严重,源于对运输环节不放心,这样污染了环境,助长了奢侈浪费的风气。
    C.企业应增强绿色消费理念,研发有利于回收利用的包装新材料,实现生产、包装、回收一体化。
    D.过度包装会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可能影响子孙后代的权益,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3)如果你在端午节期间网购一盒粽子,怎么判断其是否属于过度包装?节日期间商的过度包装现象往往很严重,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组卷:6引用:3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梁衡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尚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有删节)文本二:
          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大”与“小”形成强烈反差,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B.中共一大后,12名与会的党代表中,有的脱党,有的叛党,说明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把关不严,让坏人有可乘之机,混入了革命队伍。
    C.文章以“船”为线索,采用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叙议结合,深情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讴歌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
    D.1958年,建国近10年之际,毛主席乘专列到杭州时途经南湖,临时停车,凝望南湖良久,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心绪难宁。
    (2)文本一中的“船”既是“形而下(物质)”的,又是“形而上(精神)”的,请对此简要说明。
    (3)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组卷:2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阻拦索表面看起来只是一根钢丝绳,   。固定翼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降落时,是通过高速着陆在甲板上,同时舰载机的尾钩需要顺势“抓住”阻拦索,才能顺利降落。   ,舰载机就必须快速起飞拉升。阻拦索是由许多小铜丝“拧”在一起的。其最内部是一根由大麻纤维和聚酯材料制成的芯索,而这根芯索外面又有多股“小钢丝”按规则扭结成的“大钢丝”呈螺旋状层层包围,并且每股钢丝之间还有交接的钢丝,    。不仅如此,制作出来的阻拦索必须满足合适的韧性、高强度等要求,才能够在瞬间承受100吨以上的拉力,否则是无法真正投入使用的。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简要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组卷:15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近两月来,疫情在上海、吉林等多地散发,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严重过载。谣言不断滋生和传播,在舆论场上各种“带节奏”,引发了“信息疫情”,严重妨碍防疫工作的有效推进。
          材料二:小明喜欢玩游戏,有一天他在短视频平台上反复观看一个游戏大神的操作。一段时间后,平台推送的消息里,十条有八条是关于游戏操作技巧的。小明开始不停浏览游戏视频,并开始和主播互动,最终沉溺于花钱购买游戏装备和打赏游戏主播。
    “Z世代”(在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群)的青年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拥有更高的“媒商”?学校“馨思讲堂”邀请你做一次演讲,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