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6 11:0:2

一、少年日积月累,厚积薄发(23分)

  • 1.小文阅读并摘抄了一段文字,有些问题需要你帮他解答。
          阅读,是一种感受。走进春天,朱自清笔下清脆的鸟鸣、静mi的乡间,令我们醉心不已;走进夏天,刘湛秋笔下热烈而粗的雷雨浇灌灼热的大地,令我们酣唱淋漓;走进秋天,甲,令我们感kǎi万千;走进冬天,老舍笔下秀气的小山、清的河水,让我们内心有了着落。
          阅读,既让我们增长了学问,又让我们欣赏到沿途的美景,更让我们心怀美好,不断奋力前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静mì
     

     

    感kǎi
     

     

    (2)文中有一处错别字,请选出来并改正。
     
    改为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将甲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4)文中画波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分门别类辑古诗。下面是小文以“意象”为主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或作者。
    意象 作者 出处 古诗文名句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
     
    ,应傍战场开。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2)
     
    (3)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4)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5)
     
    ,小桥流水人家。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6)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7)
     
    总结:以上诗歌大部分是绝句,只有《(8)
     
    》是一首曲。即便是同一种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也不一定相同。通过此次积累,小文回顾了学过的知识,也有了新的发现,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9)
     
    ,(10)
     
    。”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3.下面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                                                        ,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作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①歌咏祖国大好河山
    ②赞颂爱国历史人物
    ③古往今来,诗人们以诗词的形式
    ④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抒发个人报国之志

    组卷:23引用:1难度:0.5

五、少年阅读经典,培根铸魂(10分)

  • 10.小文同学发现,《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鲁迅强烈的“爱”与“憎,请完成下列批注。
    原文 批注
    (选文A)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二十四孝图>》 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的憎根,对封建教育的抨击,对一切妨害白话者的诅咒,都是源于对中国儿童的深切关爱。
    (选文B)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积久的经验,知道阳间维持“公理”的只有一个会,而且这会的本身就是“遥遥茫茫”,于是乎势不得不发生对于阴间的神往,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无常》 (1)请你研读选文B,结合《无常》一文,谈谈鲁迅喜爱“无常”的原因。
    (2)小文同学以前觉得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总是语带讥讽和嘲笑,不懂得为什么先生总是看不惯这、看不惯那的。经过对《朝花夕拾》中先生“爱”与“憎”的品读,他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对此,请你在选文之外,再举一例谈一谈。

    组卷:4引用:1难度:0.6

六、少年深情表达,抒写滋味(60分)

  • 11.作文。
          读就是读人、读事、读世界。然而由“读”至“懂”,更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以《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

    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