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发布:2024/12/27 22:30:2
一、判断题(正确的观点或做法在相应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白天太阳是光源,晚上月亮是光源
组卷:34引用:11难度:0.4 -
2.陶瓷被用作污水管道,是利用了它的耐腐蚀特性。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用烧水壶在炉灶上烧水时,只存在一种热传递方式。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4.发生地震时应收拾好财物并快速乘电梯逃离。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5.VR眼镜的镜片是放大镜。
组卷:37引用:4难度:0.4 -
6.为减小甲醛带来的危害,在进行装修时我们应尽量使用环保材料。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7.凡是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是由漂浮材料做成的。
组卷:22引用:2难度:0.5
四、科学实验
-
20.如图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潜望镜。
(1)制作潜望镜时,选用的镜子是
A.放大镜
B.三棱镜
C.平面镜
(2)在本作品制作中加进去的镜面的位置是
(3)潜望镜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A.凿壁偷光
B.用镜子看自己的后脑勺
C.有时瀑布附近会出现彩虹
(4)自制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原因可能是组卷:12引用:1难度:0.2
五、科普阅读
-
21.喜马拉雅鱼龙大约一亿六千万年前,阳光照耀下的海面波光粼粼。突然,一头十多米长的鱼龙高高跃出海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又潜回大海深处。一群正在海底觅食的菊石,似乎受到了来自海面的惊吓,呼啦啦地四处逃走了。这头既像海豚又像鲸的动物,就是喜马拉雅鱼龙,它在大海中很少遇到对手。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在某处的岩层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生物化石。他们对这种生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化石的结构特征还原出这种生物原来的样子。这竟然是一头十多米长,长得既像海豚又像鲸的鱼形动物。科学家最终将它命名为“喜马拉雅鱼龙”。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根据化石中古代生物的样子,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当时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根据化石所在地层的形成年代和变化过程,推演出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
喜马拉雅鱼龙的出现,以及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更多的菊石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化石,证明了这个地区在一亿六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1)科学家们是根据哪些证据,推测出喜马拉雅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2)化石是保存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
A.诸城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
B.汉代古墓中发现的丝绸
C.煤块上发现的三叶虫痕迹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面不断隆起而形成的。还有哪些自然力量会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请至少举出三个例子)组卷:8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