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A卷)

发布:2024/8/9 8:0:9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八月湖水平,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2)
     
    ,不必藏于己;
     
    ,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
    (3)《送友人》中巧用比喻,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词句是:
     
     

    (5)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们用诗歌客观描述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白居易《卖炭翁》中的“
     
     
    ”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卖炭翁悲惨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情,以及诗人对卖炭翁深深的同情。

    组卷:11引用:3难度:0.8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当它为灿烂阳光所yíng rào
     
    ,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2)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fú zhí
     
    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
    (3)深水映照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
     
    啊。
    (4)此刻倒霉迹象jiē zhǒng ér zhì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组卷:9引用:2难度:0.5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0引用:5难度:0.5

二、阅读(4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
    (徐鲁)
          ①前不久,省作家协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一位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县政协的同志就告诉我说,谢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我在心里难过了好些日子。
          ②有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狭窄的斗室里,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划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③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那时候都称他为“老谢”。
          ④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
          ⑤我当时在与嘉鱼县同属咸宁地区的(后来划归了黄石市)阳新县文化馆工作,自然也全力参与了阳新县“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嘉鱼县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了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了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
          ⑥我记得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里的人,谁也不知他是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谢。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尤深。
          ⑦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瞎子”,两个“老顽童”。夜里走路,一根绳子上拴着两人,活像“耍猴儿”。
          ⑧有一天采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想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回去还不是光棍一条?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
          ⑨杨鹏说的是事实,老谢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却一直是个单身汉。他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
          ⑩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了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着大声喊叫着,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了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好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了20 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
          ⑪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⑫按说,快要迈入古稀之年的人了,又是孤身一人,应该坐下来享享清福了。可他偏不服老。有时开会见面,我问他:“尊体近来可好?”他眨巴着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种“潜台词”来,笑着说:“托福,托福,昨天没死,就意味着今天还好好活着。”
          ⑬大半生的基层文化生涯,可谓阅人多矣,受人冷落、遭人白眼的境遇也委实不少。可他又常常为了事业而宠辱皆忘,乐此不疲。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
          ⑭他跟我讲,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当时的县委领导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刘书记鞠了一躬。
          ⑮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⑯老谢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和大度的人。当他满头华发,背着铺盖,翻山越岭跋涉在嘉鱼乡间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老同志的工作,还受到过原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的表彰,湖北省首届民间文学“屈原奖”的领奖台上也曾出现过他的身姿。而当他俯身在昏暗的台灯下,铁划银钩地批阅着一篇篇来稿时,没有人会想到,一大批年轻的文学作者已从他编辑的文艺小报《蜜泉》上起飞,像山雀子一样飞向了全省和全国。不用说,老谢就是帮着他们“打过背包”、扶过他们踏上“战马”的人。
          ⑰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这使我想到,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
    (1)请参考示例,再写两个有关老谢的事例。
          他年逾花甲依旧勇担工作重任,毅然下乡采风→A
     
    →B
     
    →他即使深获殊荣,依旧扎根人民、跋涉乡间,认真批阅来稿。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大量修饰性词语,请赏析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狭窄的斗室里,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
    (3)同学们想从下列诗句中选一句送给文中的老谢,不能选的一项是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C.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文章最后,作者深情写道: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这使你想到了语文教材中的哪些人物?请任选一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13引用:2难度:0.5

三、作文(50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岁月总是匆匆而过。伫立在时光深处,蓦然回首,你可能会有一次难忘的遇见——或遇见一人,或遇见一件事,或遇见一本书,或遇见一株开花的植物……那次遇见可能给你打开了一扇窗,让你走进了另一个精神世界……所以,我们要感谢那次遇见。你有怎样的关于“遇见”的故事呢?请你写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
          题目:感谢那次遇见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组卷:26引用:7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