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浬浦中学高一(上)限时训练语文试卷(三)

发布:2024/4/20 14:35:0

一、

  • 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53引用:11难度:0.9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9引用:15难度:0.7
  •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1引用:2难度:0.9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新闻评论,完成各题。
    【新华时评】五千年文明之光,照我前行
    中国网  2019-07-06    新华社记者冯源、施雨岑
          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和我国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相比,良渚古城遗址是“土遗址”,不如长城雄伟,不如故宫富丽,不如莫高窟美轮美奂,也不如大运河或丝绸之路,纵贯南北或横亘东西。
          但是,静下心来,面向大地,细数它的一系列考古重大成果,我们就会发现,玉器、大墓、祭坛、宫殿、城市、水利工程……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确凿的学术支撑,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是世人认识真实、全面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窗口。
          换言之,它“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文化如川,源远流长。国人喜欢佩戴玉器,而良渚先民就尚玉尊玉;孔子云“智者乐水”,而良渚古城就是一座“水城”……“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良渚古城遗址启发人们,在发掘遗迹的同时,更要追根溯源,探寻它的文化内涵。
          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在前行路上,我们更需要保护文化遗产,总结历史规律,坚定文化自信。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还没有足够认识,有的没有摆正经济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有的还停留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层面,还有的只是将文化遗产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入研究传承。
          要让文化遗产的价值深入人心,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守土有责,切实担负起保护遗产的责任。同时,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考古、开展研究、加强保护。我们还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外教育、公共教育、公共考古等多方面措施,动员全社会,形成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更为深远的力量。
    (1)针对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文主要是从
     
     
    两方面来评论的。
    (2)良渚古城遗址管委会就“如何持续放大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效应,全面提升杭州的人文优势和文化影响力”在全市征求金点子。请你出一个比较有创意并且切实可行的金点子,不得超过50字。

    组卷:3引用:2难度:0.6
  • 11.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诫子/以荻画地学
    B.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
    C.夫君子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
    D.死也/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译文:
     

    (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组卷:4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