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2021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11/6 6:30:2

一、先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再选择正确的理由填空。(写序号)

  • 1.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回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
     
    (判断对错)

    组卷:47引用:1难度:0.6
  • 2.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他是一个坏孩子。
     
    (判断对错)

    组卷:42引用:1难度:0.9

三、基础积累

  • 7.将下面的故事情节和名著名称连一连。
    发疯的茶会 《汤姆•索亚历险记》
    逃出强盗山 《鲁滨逊漂流记》
    救下“星期五” 《爱丽丝漫游奇境》
    鬼屋寻宝 《骑鹅旅行记》

    组卷:164引用:2难度:0.7

四、课外阅读

  • 8.空城计(节选)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拊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笑容可掬:
     

    ②骇然:
     

    (2)这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A.开端(第①自然段):
     

    B.发展(第②自然段):
     

    C.高潮(第③④自然段):
     

    D.结局(第⑤⑥自然段):
     

    (3)阅读本文第①自然段,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
    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②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5)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⑤自然段中的“拊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组卷:95引用:2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