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北江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 4: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
          材料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
          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时而动”的儒家君子就像柔弱的水一样有极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
    B.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都注重以水喻道,因为水的“柔性”具备双关的意义。
    C.先辈可能从水的变化悟出万物皆变的道理,哲学著作《易经》中阐释的道理与之相似。
    D.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等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都确定生物起源离不开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中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从中国人认识自然、社会交际的方式中观察、感知。
    B.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
    C.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D.行为不极端,懂得隐忍包容、普济众人,崇尚“至柔”的人可以说仁智兼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的“水”意象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
     

    A.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B.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C.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傲于世而不顺。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我们“以水为师”的理由。

    组卷:6引用:6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
          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有时要崩堕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亡一样……
          ——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濛濛地。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
          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咳,疲劳啊——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休息?
          ——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你去吧,我到房子里……
          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作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
    B.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的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
    C.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
    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向往热闹的心情。
    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D.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
    (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文中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子贡这一人物对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25引用:18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反式脂肪酸是在对常用植物油加热、进行氢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常用植物油的脂肪酸属于顺式脂肪酸,室温下呈液态,不易保存,容易变质;而经过氢化的植物油,①
     
    ,室温下呈固态,容易长久保存。用反式脂肪酸加工的食品,不仅可以延长保质期,口感也更加松脆香甜丝滑,因此拥有更大的消费市场。反式脂肪酸有②
     
    两种情况:人工制造较多,天然食物中存在很少。天然的乳类、牛羊肉中均存在一些反式脂肪酸,③
     
    ,对人体有影响的是藏有反式脂肪酸的人工食品。
          在生活休闲、朋友聚会时适当吃一些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油蛋糕、珍珠奶茶、炸薯条等食物,除了能获得食物本身的营养素之外,还可以愉悦心情,但要掌握食用量。科学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消化,大量摄入,在腹部积聚过多容易引起肥胖,还会造成未成年人中枢神经发育不良。不仅如此,反式脂肪酸大量摄入还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形成血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反式脂肪酸”开头,并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组卷:20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华坪女中的老校长、2020年感动中国的张桂梅老师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
          即将步入高中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组卷:7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