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九十六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8/4 8:0:9
一、选择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 )无限情怀。从人与月的最初相遇,一直到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发问,直到明月照耀我们的今天……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 ),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在初一,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内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子,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月亮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从初一,经过十五,再到月末,完成一个循环。
月亮的这种阴晴圆缺,折射到世界万物和人生百态上,就是老子说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有的东西残缺了,实际上它获得了另外一种“圆满”——月亮只有一弯月牙的时候,是一种“损”,一种缺失,但它已经蓄满了生命,正在迈向圆满,这就是“损之而益”。有的东西圆满了,完成了,实际上却逐渐走向残缺——圆月当空,流光( )地,是一种璀璨,一种“益”,但它的力量已经达到巅峰,无力再更圆一些更亮一些,只能慢慢消瘦下去,这就是“益之而损”了。用一种辨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最圆满的日子——十五的月圆,就成了中国人心灵的寄托。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寄托 趋之若鹜 泄 B.承载 情有独钟 泄 C.寄托 情有独钟 泻 D.承载 趋之若鹜 泻
A.因为正是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B.正是因为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C.正是因为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
D.因为正是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组卷:12引用:4难度:0.7
二、选择题(每题3分)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2引用:4难度:0.9 -
3.很多场合,沟通语言的确很重要。如果你发微信邀请朋友来自己家里做客,该怎样说?下面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4难度:0.7
八、名著阅读(8分)
-
10.文学社拟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100字。
组卷:9引用:4难度:0.5
九、话题作文(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英勇无畏的牺牲、守望相助的感动,源于坚定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所激发的精神动力。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节选自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 材料二: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
材料三: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
——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的战地日记 请综合理解以上材料,以“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英雄”为主题,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