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十九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0 8:0:8
一、积累与运用•传承文化(32分)
-
1.请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有关问题。
“文”最早指花纹、纹身。相传仓颉造字时,观察了鸟兽造型,借jiàn① 了掌心纹路,汉字走势勾陈,甲 。而“文”字的含义乙_______为文化,还要追溯② 到泰伯仲雍的故事。二人为放弃王位,远赴荆蛮,纹身断发,却也为此地带来了中原文明之光。久而久之,“文”也成了一种气质和文化的。无论是纹身还是文化,丙 ,其本身就有十足的美感——位于中心国度的美丽花纹,这就是中文!
(1)根据拼音写出①处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注音。
①
②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份优雅就是他的“文”。
②而我们的文字被称作中文。
③“文”都仿佛一个人优雅地行于世间的样子。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组卷:10引用:1难度:0.7 -
2.诵诗文,赏哲思深情。
小语在课后制作了思维导图以复习诗文,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1)组卷:18引用:1难度:0.2 -
3.阅读回答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借“杨花”的纷扬和“子规”的啼声宛转,表达诗人对好友远行的深深祝福。
B.甲诗“闻道”一词意为听说,既照应题目,又写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
C.乙诗首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以飘飘青枫和凄凄秋雨映衬出二人离别时的不舍。
D.乙诗“迷”字用得极妙,写出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
(2)两首诗的后两句巧用修辞,借“明月”“白云”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说明。组卷:21引用:1难度:0.3
二、阅读•启智润心(58分)
-
8.阅读回答问题。
苦瓜
肖复兴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儿,皮是绿的,里面的瓢和籽是红的!”这便是我最初喜欢苦瓜的原因。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甲】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㼏和籽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注视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的杰作,是她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了这朝阳般的血红和辉煌。
③后来,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像喜欢院子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用苦瓜做的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乙】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⑤【丙】自从这以后,我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因为再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⑥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我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了。
⑦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⑧如今,我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到厨房为我亲手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⑨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的怂恿下,她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以后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她依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⑩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⑪【丁】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选自《我的父亲母亲》,有删减)(1)小语在初读本文时写下了四条批注,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秋日苦瓜瓤和籽的色彩浓烈,表达了“我”的喜爱。
B.【乙】处“经久不衰”一词,表面上讲可以常吃这道菜,实则赞美了亲情的细腻和绵长。
C.【丙】处“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是因为“我”离开小院搬进了楼房。
D.【丁】处卒章显志,既点出母亲与苦瓜在品质上的相似,又有言有尽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在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就“第一段是否有必要写母亲种花种菜”的问题展开讨论。小语认为该段很有必要,为什么?
(3)小语再读《苦瓜》,联系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组卷:11引用:1难度:0.3 -
9.为采撷福州之蕴,记录家乡之美,学校特开设了“有福之州,文化之城”的主题研学活动。
材料一:
在福州鼓楼区闹市中,有一处福州最古老的文化遗址——冶山。冶山为闽越国都,已多次发现宫殿遗址,冶山春秋园则是以冶山命名的公园。小语与同学们打卡了园中几处景点。
【欧冶池】欧冶池又名剑池,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聘欧冶子铸剑,“或冶剑于山,淬剑于池”,冶山、剑池由此得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省内最古老的城池。
【唐代马球场遗址】时任福州刺史的裴次元所建。马球场三面矮墙,北面倚靠自然山,人为造景,体现了人、自然、建筑和谐共美的局面。
【仁寿堂】萨镇冰晚年居住的场所,旅客可通过馆内的数字技术了解萨镇冰的生平事迹。
(摘编自《央广网观世遗|探访福州“明星”古厝冶山春秋园》)材料二:
通过参观仁寿堂,小语得知萨镇冰出生于福建福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他戎马倥惚却不忘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其生平主要事迹如下表所示:时间 主要事迹 甲午海战 参加威海海战血战日军:
在北洋水师丧失殆尽时,毅然肩负起重振中国海军的重任。民国初年 历任北洋政府军政要职,决不与贪官酷吏同流合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奔赴华侨集中的东南亚各国宣传抗日,募集侨资支援抗战。 晚年 热衷慈善事业,为社会公益和济困扶危不遗余力,倾其所有。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冶山春秋园重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见证了闽都历史的发展变迁。
B.冶山、剑池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今存在的最古老的城池。
C.如果游客想感受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美,可以参观唐代马球场遗址。
D.由材料二可知,萨镇冰先生是一位报国恤民、廉洁无私的爱国将领。
(2)为纪念萨镇冰,仁寿堂对外征集对联。请根据已给出的上联,将以下信息组合成下联。
备选信息:犹在 大爱 济民 尽显 无疆 赤诚 七十载
上联:守疆一甲子,丹心不改,方识英雄本色
下联:
(3)小语在公园东大门偶遇一位同学,该同学想参观“欧冶亭”,请你根据材料三的示意图为其指路。组卷:8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