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4 8:0:9

一、读•书(12分)

  • 1.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山水相映,风光旖旎。驻足其间,赏读古色古香的楹联,是一件乐事。这里呈现的是水镜台门口的楹联。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3难度:0.6
  • 2.学诗文,寄情怀,思人生。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春夜洛城闻笛》中,反映诗人因闻笛声而引发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
    (4)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6)《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失意的际遇和寂寞苦闷情怀的诗句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8

二、读•思(38分)

  • 3.小涛同学朗读了下面的语段,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我们少年时代,像是春天的百花,颜色多么鲜艳,姿形如此繁华,无风自飞舞,怡然笑春风,那是美好的。青年时期,飞扬浪漫狂放恣肆,就有如夏日的凉风,一路的奔chí,欢畅的笑声,那也是美好的。告别了春日和丽日,chà那间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凉,只留下一片晶莹清透,那还是一种美好。恍惚间,生命下起雪来,寒冷彻骨的老年到了,雪的白掩盖了生命中一切灰暗与玄黑,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

    组卷:21引用:1难度:0.8
  • 4.小丽同学为此次活动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根据资料为“山西文旅”拟写一则广告词。
          三晋大地涵养了华夏文明的主根主脉,勾勒出“最初中国”的文明图景,也因此凝练了一系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成为追溯历史记忆、探寻古老文明的“文化故里”。作为文旅行业的“梧桐树”,持续出圈的文旅精品吸引了大量观众。话剧《于成龙》、歌舞剧《北魏长歌》、京剧戏歌《中华》、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实景剧《再回相府》、实景演艺《如梦晋阳》等系列山西印记,成为“晋”字号文化新名片。这背后,是对晋风晋韵的深度挖掘,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组卷:5引用:2难度:0.8

三、读•写(7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如喜欢音乐的同学,在听音乐时体验到愉快,因此,在学习音乐时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例如学生为了获得教师或家长的表扬、奖励而努力学习。一般来说,直接动机更能持久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最早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进行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二者呈现的是倒U型曲线(见图一)。

    材料二
          除了较强的学习动机,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例如:
          (一)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
          根据所学材料的学习量不同而划分的两种学习方式。整体学习又称全部学习,是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部分学习又称分段学习,是把所学材料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学习,最后把已学会的各段综合起来。
          (二)记忆术
          1位置记忆法: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
          2缩写与编歌诀:指利用每个调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常常采用简语或歌谣口诀来记忆。比如二十四节气歌;理解、背诵柳宗元《江雪》时,记成“千万孤独”。
          3谐音联想法:是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语音联想,假借意义,将无意义材料转变成有意义材料的一种精加工策略。比如将“thank you”记成“三克油”。
          4关键词法:是指将新词或概念与之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一般用于外语学习,先选择一个发音与外语生词类似的母语词(最好是具体名词),然后利用表象或一个句子将外语词的意义与母语词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外语单词。例如记忆单词“tiger”时,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
          (三)及时复习
          识记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要不断遗忘的。对于遗忘的进程,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做了大量研究。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见图二)。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

          (四)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也是由艾宾浩斯提出,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例如一篇课文读10遍刚好可以背下来,但读完10遍之后最好再多读几遍。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地重复。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果也最好。
          (五)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
          这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比如读完一篇文章后,问自己“我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如果自认为读懂了,便开始做题;做题时有意关注时间,判断做题速度,如果太慢,就加快作答速度。
    材料三
          七年级(1)班“今日学习小结”精选
          甲同学:上午老师讲了“明朝的统治”这一课,我对这课的知识很感兴趣,听得比较认真。放学后,我留在教室做作业,做了几道题后,感觉答案写的不是很全面,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没有熟练掌握,就没再做了,随即翻开笔记复习。复习后再做作业,就轻松多了。
          乙同学:今天,我们学了《爱莲说》,老师要求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背诵全文。晚上,我拿出书来开始背。啊,太……难了吧,又是一个“酸爽”的晚自习,又是一个“愉快”的夜晚!
    班里召开了以“高效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认真观察图一,请你谈谈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
    (2)学习了很快就遗忘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原因,想想应该怎么做?
    (3)假如你是七年级(1)班的学习委员,请结合以上材料,对材料三中乙同学的困扰提出指导性建议。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②思路清晰,语言得体;③不少于100字。

    组卷:4引用:2难度:0.5
  • 12.作文。
          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鼓励、大自然的启迪、书香的熏陶……无不在成长路上点亮一盏灯,这盏灯让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冷静,让我们收获成功的果实,收获满满的幸福。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               ,是我成长路上的一盏灯》
          题目二:请以《那一刻,我很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提示:①题目一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务必先补全题目;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组卷:4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