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30 19: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近两月来,疫情在上海、吉林等多地散发,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严重过载,出现舆论的“流动性过剩”,泥沙俱下,夹带了很多谣言。谣言的病毒式传播是加速度的,产生的溢出效应和负面冲击极大,在舆论场上带节奏,对中央要求的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产生很大干扰,不利于万众一心打好抗疫“动态清零”攻坚战。
②谣言之所以能以假乱真,传得有鼻子有眼,有其内在奥秘,只有破解谣言生成、传播的内在逻辑,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谣言之所以产生,是因信息黑洞的存在。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认为,谣言总是起源于一桩重要而扑朔迷离的事件。它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给无法解释的事件寻求一种答案。法国学者让•诺埃尔•卡普费雷曾对希布塔尼关于谣言的观点做了这样的概括: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这是一个乘法关系:假如重要性等于零,或者事件本身并非含糊不清,谣言就不会产生了。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人们信以为真,在真相没有抵达之前,谣言就是人们心中的“真相”。谣言并不能说服人,也不能征服人:它只是蛊惑人。
③谣言并不需要证据,公众舆论的根据经常是印象而不是事实。当某一事件已经成为公众的心理事件,此时又没有真实信息的补给,谣言就出场了。等到谣言成为满天飞絮的时候,再有真相出现,为时已晚。也就是说,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卡斯•桑斯坦认为,谣言的传播是由社会“流瀑效应”和“群体极化”导致的。所谓社会“流瀑效应”,就是我们认识的大多数人都相信一则谣言,我们就很容易相信那则谣言。我们接受他人的信念,是因为自己对此缺乏相关信息。特别是当我们对某则谣言的内容一无所知时,就更容易相信它。当人们追随一些先行者或“领头羊”的言行时,社会“流瀑”现象就会发生;“群体极化”效应指当想法相似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比交谈之前的想法更加极端。
④疫情语境下,谣言极易滋生和传播,引发“信息疫情”。信息疫情往往与处于危机状态的人们对于风险的扭曲、失真认知有关。互联网编织起来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使得谣言传播甚为方便。因物理媒介的广泛互联,人们对疫情获取的信息量激增,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因为没有对等的信息鉴别能力,无法证实或证伪自己关注的信息,而凭借直觉捕获的信息,难辨真伪,容易引发心理恐慌,又进一步造成新的认知偏差。一则谣言从起飞到落地,不需要费多少周折,即可释放出巨大的信息噪音。
⑤有三类人群容易成为谣言易感人群。第一类是青少年,他们缺乏知识积累、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是不实信息的易感人群。第二类是老年人,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较弱,往往依靠积累多年的生活经验作为选择、判断信息的依据。第三类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人群,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训练,这类易感人群对于谣言的鉴别、解读能力会弱一些,也就容易被谣言和流言捕获。
⑥对谣言进行“反制”是必要的,首先是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不管是谣言制造者还是传播者,也不论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他们的现实行为违反了法律,就应该为此付出代价,受到相应的惩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明确行业红线和底线,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自媒体的责任意识,解决自媒体责任缺位问题。
⑦同时也需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没有人天生就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公众的媒介素养绝对不是像口红一样的装饰品,而是社会发展的“刚需”。此次由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几个城市的疫情,是对公众媒介素养的一场前所未有的考试。媒介素养的提升,仅靠个人努力还不够,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专业机构,特别是专业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合力推动。
(张涛甫《莫让谣言蛊惑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不利于万众一心打好抗疫“动态清零”攻坚战。
B.根据希布塔尼的观点,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
C.让真理早点穿上鞋,有及时的真实信息的补给,可以有效遏止谣言的产生。
D.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媒介素养,全社会都应有此意识并为之贡献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流瀑效应”和“群体极化”导致谣言的产生。
B.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年人,是不会受到谣言蛊惑的。
C.如果谣言制造者违反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D.造成新的认知偏差是由于人们没有对等的信息鉴别能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体极化”的一项是
A.布鲁诺被火烧死。
B.林冲被逼上梁山。
C.疫情期间,板蓝根销售火爆。
D.网络“人肉搜索”某无辜女生。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近日,某市流传“大蒜切片含服可杀灭新冠病毒”的谣言,请你分析该谣言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对待这个谣言。组卷:16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选材一:
敏探春兴利除弊
平儿进入厅中,他姊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平儿笑道:“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罢了。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juān免除)了为是。此是一件事。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三人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笑道:“好主意。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
选材二: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衣包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
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自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走王善保家的,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春姊妹和平儿讨论头油脂粉钱等浪费颇多,由此可以看出贾府奢侈铺张之甚。
B.探春去赖大家玩乐时,发现很多不起眼的事物都值钱,说明她观察细致入微且敏慧。
C.平儿提出让探春说出改革治理的方案,是因为王熙凤生病后不再管理贾府的事务。
D.探春骂王善保家的,“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你们姑娘”指贾迎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语言通俗明白却底蕴深厚。如,宝钗笑道,“三年之内无饥馑”,引自《四书》中“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
B.作者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更偏向于从日常的生活中挖掘不平常的意义,如多写儿女私语、愚妇口舌等。
C.选材二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使人物的真实性情一下子显露出来,如展现了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的小人嘴脸。
D.选材二中,平日里毒辣的王熙凤识趣地让着探春,给她陪笑脸,对探春的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一个对比突出的作用。
(3)有人说,在贾府这个表面花团锦簇的封建大家族中,探春扮演着“先觉者”的角色,请结合选文,谈谈她的先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选文二中,探春说自己“歹毒”“没有气性”,真是如此吗?试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探春的性格特点。组卷:4引用:5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体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①
(1)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3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为人民作出贡献的青春,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记忆。”
作为今日中国之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