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8/8 8:0:9

一、选择题

  • 1.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李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组卷:101引用:2难度:0.7
  • 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组卷:303引用:4难度:0.8
  •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组卷:105引用:4难度:0.7
  • 4.课本上有一幅图片,是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组卷:80引用:8难度:0.9
  • 5.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5,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

    组卷:125引用:6难度:0.5
  • 6.三星堆考古发掘惊艳了整个世界。通过碳-14含量测定,可进行年代测定。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组卷:39引用:3难度:0.6
  • 7.模型认知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卢瑟福原子结构理论观点的是(  )

    组卷:101引用:4难度:0.8

四、解答题

  • 20.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5)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组卷:148引用:3难度:0.5
  • 21.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1和图2:
    (1)放射源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厚度1μm(等于0.001m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是实心的
    D.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
    (3)在图3中3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的运动轨迹的是
     

    A.a
    B.b
    C.c
    D.d

    组卷:85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