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2021年同步练习卷(1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符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文体特点的三项是( )
组卷:86引用:1难度:0.5
二、填空题。
-
2.名著阅读。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拽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①选段中的“我”是指
②选段中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的三本书是组卷:96引用:5难度:0.6 -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
组卷:334引用:7难度:0.8 -
4.忠者,至公无私。有人忠诚于自己的主人:如
组卷:171引用:4难度:0.5
三、名著阅读。
-
5.《红星照耀中国》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对此,有人评论说:“预言来自客观的判断,而判断源自一个又一个的细节。”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评论的理解。(100字左右)
组卷:80引用:3难度:0.7 -
6.《红星照耀中国》又叫《西行漫记》,你喜欢哪个标题?用一段文字阐释理由。
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7.(大人物 小细节)纪实文学如何体现“用事实说话”?请联系以下《红星照耀中国》里关于毛泽东的三则细节简要分析。
甲:“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乙:我记得有一天我和毛泽东谈话的时候,看见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毛泽东把身子往床上一躺,脱下了裤子,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如研究了二十分钟。
丙: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详尽地问我,关于工党目前的政策,很快就使我答不上来了。组卷:27引用:1难度:0.5 -
8.请按要求完成写作。
如图是《红星照耀中国》的三个版本的封面,请选择其中一个版本的封面,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其设计意图。
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组卷:72引用:3难度:0.6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久之后,《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了,它立刻轰动了英国,在数星期内就销售了十万册以上。纽兰多姆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书的销售量,比迄今出版的任何描写远东的非小说作品都大。
(斯诺) (材料一)
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出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材料二)
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队员没有一人中弹掉下深渊,勇士们在川军轻重机枪和炮火的狙击下已经靠近泸定桥北岸的桥头堡。
(《①____》王树增) (材料三)
②_____(体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作品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阅读这类作品,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1)比较阅读材料一、二,完成下面的表格。材料一 材料二 作者 斯诺 王树增 作者身份 ① 中国军旅作家,中共党员,少将军衔 ② 参与事件的当事人 下层战士层层转述 内容之同 都记叙了③ 创作目的之异 向全世界展示真实的“红色中国” 发掘伟大的长征精神 那里还有一座内城,从前驻扎过边防军,还有一座堡垒,围绕着约莫一英里见方的土地,就是现在保安城所在的地方。我在那里终于找到了南京与之作战十年的红军领袖——毛泽东。
(斯诺)
采访提纲时间、地点 1937年的某几个晚上 毛泽东的住所 采访对象 毛泽东 采访目的 了解毛泽东的成长经历、① 采访方式 ② 采访器材 纸、笔、相机 采访问题 ③
◎你是如何成为共产主义者的?
◎为什么说红军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
④
◎红军为什么能在山西苏区得到发展?……
毛泽东:是的,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是十分穷苦的,但这些苦难并不妨碍我保持韧劲继续前进。①
……
毛泽东:那一年有一次严重的饥荒,在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食物。(剧哉边海民,②
……
毛泽东:从那次之后,我惺惺地信服了只有 经由群众的行动而得到的群众政治力量,才能保障有力地改革的实现。(③
毛泽东:红军们一个个地站上前来,请求拿他们的生命来冒险。这不是在发疯吗?可是他们做的却正是这类的事。(⑤
……组卷:50引用:1难度:0.4 -
10.电影《夺冠》中,女排队员朱婷在职业成长中,曾一度陷入迷茫和沮丧。她能通过阅读以下哪本书籍获得精神力量,自我勉励?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A《红星照耀中国》
B《老人与海》组卷:9引用:1难度:0.5 -
11.致敬红色经典。
班级举行纪实作品阅读交流分享会,请你帮助完成以下的信息。阅读有方法 学习有成效 把握作品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下列有关纪实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对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的人物形象。
B.埃德加•斯诺之所以冒险去苏区采访,是出于他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拜和对红色的苏维埃政权的向往。
C.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用了全景式的写法,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明确作者立场,领悟故事精神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最终,要从中有所收获。 (2)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朱德》这一章,三位同学展开如下对话:
A同学:朱德的人生经历很震撼,斯诺说他的人生“是一个为着忠于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主义而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故事。”书中他的以下事件
B同学: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在《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里可以找到原因
C同学:我发现下面这件事,书和课文里表达不同:
“后来在地主的压迫下,我们这个大家庭无法再过下去了,为了经济上的原因分了家。”(《红星照耀中国》)
“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回忆我的母亲》)
这是因为:组卷:198引用:3难度:0.4
三、名著阅读。
-
33.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在此以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我把毛泽东主席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评价毛泽东主席时说,“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红军长征时,毛泽东主席的领导能力在大渡河的军事行动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单分析。组卷:135引用:2难度:0.3 -
3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红星照耀中国》都塑造了不少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们既平凡又伟大,这些主人公有哪些英雄品质让你触动?请结合具体情节,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组卷:98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