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6 15:30:2

一、基础知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4难度:0.5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1引用:2难度:0.9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50引用:3难度:0.8

二、文言文阅读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南潇湘 极:至,到达
    C.佳木而繁阴 秀:秀气
    D.上下 一:全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B.蔚然深秀者 余强饮三大白
    C.前人述备矣 山间朝暮也
    D.必曰 姓氏
    (3)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的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的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4)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选文都有写景。甲文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之景。乙文写醉翁亭四周的美景,丙文写西湖雪夜之景。
    B.三段选文均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甲文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理想,乙文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之情,丙文则流露出作者的过往之念与故国之思。
    C.三段选文均语言精妙。甲文中“衔”“吞”,尽显洞庭湖气势磅礴,乙文中的“翼然”,活画出醉翁亭翩然欲飞之势,丙文中的“俱绝”二字,写出西湖雪夜的万籁俱寂。
    D.三段选文均表达方式多样。甲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兼有,乙文议论、记叙和描写并重,丙文则重细致描写和抒情。

    组卷:28引用:2难度:0.5

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瓦片物语
    古保祥
          ①在乡下,最让我哀伤的就是瓦。
          ②风吹日晒,雨雪冰霜—一最吃亏的是瓦,最不会享受的也是瓦。
          ③瓦高高在上,貌似高冷,但它却用最普通的方式,默默罩着你,默默护着苍生。如果没有它们,风吹进来,你的房子仿佛便乱成了鸟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所以,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瓦。
          ⑤阳光漫过,狂风掠过,骤雨袭过,岁月碾过,时间流过,瓦接受着世间诸多考验:刀枪剑戟、斧钺勾叉、鞭锏锤抓、傥棍槊棒、拐子流星等各种各样的新旧武器在瓦片身上任意施展。
          ⑥瓦从不悲伤,阳光晒裂了照样坚持劳作,不敢懈怠;瓦从不炒作,它不像蝉那样站在高处,拼命宣传自我。
          ⑦我们通常选择躲在屋檐下看雨,雨从瓦片上有声有色地流过。一两片碎裂的瓦跌在地上,碎成一地苍凉。
          ⑧瓦通常喜欢与一只鸟站在一起,鸟是瓦的情人,但鸟通常选择始乱终弃,它们从瓦的身上跑到树上,瓦不哀叹,不惆怅,瓦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⑨苔藓一般喜欢寄居在瓦的身上,在瓦的缝隙里,青苔珠胎暗结,它们与瓦片一起成长。青苔是开在瓦上的花,一开就是百年千年。
          ⑩瓦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工作,它们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从窑炉里便被千度铸烧,到最后,结局只能是破碎。其实所有生物结局都一样,包括人类。人死后,埋在棺材里,若干年后被风干了,照样是碎片,土壤的碎片,空间的碎片。
    ⑪父亲说:没有瓦的乡下不叫乡下。
    ⑫而我每年回乡下,下车后就喜欢看乡下的瓦,古朴典雅,或红或紫,镶嵌在时间的维度上面,不仅仅是好看,好像岁月产生了错觉、时光回溯到了幼年。
    ⑬我更喜欢看在瓦窑里辛苦的农人们,他们每个人都像父亲一样伟大。
    ⑭他们的皮肤与瓦一样有光彩,韧性十足,坚硬无比。他们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概念,像瓦片,任凭岁月变迁,他们照样艰苦朴素。
    ⑮父亲手握蓝瓦,辛苦劳作,收入微薄,他走在贫苦大众的最底端,像瓦,朴素实在,不会卖弄,不投机取巧。瓦片碎了,钻进肉里,血与瓦融在一起,瓦有了生气,鲜艳无比。在乡下,每个父亲的手里面都有若干的小瓦片存在,它们像子弹,永远长在肉里,到老时依然坚固,像骨骼,清奇硬朗有骨气。
    ⑯父亲给瓦窑打小工,为煤矿打零工,为砖厂打短工,为全家打长工,不会歇,不敢歇。父亲一辈子就喜欢与泥土打交道,而泥土塑造了瓦片,父亲的性格与瓦一脉相承,父亲的基因里有了瓦的博大,瓦的生命里有了父亲的血汗。
    ⑰遇到一个瓦匠,灵巧的双手,在瓦片上纠缠。瓦听话谦恭,一片片的瓦,被整整齐齐地堆在土地上,每一片都同样普通。不需多久,那家的房顶上便会出现一群矫健的身影。
    ⑱父亲喜欢原始的青瓦,他说这种瓦大气、古典,有一种沧桑美。其实我知道,他是在怀念他的父亲,怀念他的先辈。那种瓦在历史上存在了几个世纪,它们见证过一代一代年轻人的忙碌劳作,由生到老,它们的工艺简单却成熟,就像爱情,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一辈子也只够爱一个人。
    ⑲我认真地端详过一片青瓦,瓦与我对视,我看到了瓦的纹路,沟壑丛生,不忍卒读。这就是瓦的路,从生到死的路,瓦的身上也有高山,也有低谷。我有些居功自傲于自己伟大的发现,而瓦却从不真情流露。
    ⑳再大的功劳,也不会让一片瓦骄傲!
    (摘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3月)(1)与“瓦”一脉相承的父辈们的“伟大”的表现有哪些?请从工作(生活)态度和精神品格两方面分条概括。
    (2)有人认为删除第⑰段并不影响内容和主题的表达,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请仿照第③段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内容形成呼应。
    (4)本文题为“瓦片物语”,实是借物喻人。下列文章,哪一篇与本文写法相似?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A.《皇帝的新装》
    B.《安塞腰鼓》
    C.《一棵小桃树》

    组卷:70引用:4难度:0.3

九、语言运用

  • 15.思念,是诗歌里永恒的情感。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是一组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名句,请你据此推断诗中抒情主人公的不同处境,并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
    代表诗歌 经典名句 抒情主人公的处境
    《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独居闺中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阅读下面有关思乡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①
     
    ?关注意象是首要方法。思乡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是月,比如“鸡声茅店月”“江清月近人”等。“月”既烘托出诗人孤独的形象,又表达出乡思之愁。鸟出现频率虽不及“月”高,然而②
     
    :在诗经中筑巢,在汉赋中孵化,③
     
    ,在宋词中栖息,一飞数千年。除此之外,④
     
    ,如“悲”“独”“思”等。
    (3)请从上面表格中的五首诗中任意选择两首,模仿示例,为“古诗中的思念”写两句话,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示例《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中的思念是静夜中的一段芦笛声,凄凉而幽怨,乡愁绵延。
    选择
     
       古诗中的思念
     

    选择
     
      古诗中的思念
     

    组卷:51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