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必修4《第二单元》2019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做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组卷:6引用:2难度:0.7

二、课内诗词阅读(10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 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为什么详写刘裕的事迹?
     

    (3)近代学者王国维评论苏、辛二人的词风时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对“旷”与“豪”的理解。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三、课外诗词阅读(23分)

  •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组卷:40引用:11难度:0.7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8.如图是大学生国家助学金贷款的还款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组卷:9引用:12难度:0.8

五、写作(60分)

  • 9.请以“你是一部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组卷:9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