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发布:2024/7/21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服饰色彩鲜明的形象。以贾宝玉为例,红色几乎是贾宝玉一生的生命底色,单从服饰上来看,有“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等,可见其对红色的偏爱。
          自周朝起,红色便被赋予了正统的地位,小至寻常百姓的婚嫁之事,大至每逢传统佳节,必离不开红色,红色成了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流行色。而贾宝玉总以红色的服饰登场,也十分契合贾宝玉富贵公子雍容华贵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在整部小说中绝对的主角地位。向更深层次探究,自古以来,中国的色彩文化里红色就寓意着火焰、太阳,象征着自由奔放,而这也是关于贾宝玉反抗精神的隐喻,跳脱于世俗之外,不为封建礼法所束缚,这样“出格”的举动,只有醒目的红色最为适合。此外,红色在传统文化里也具有浓浓的脂粉气,与女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女子的胭脂是红色,女子有“红颜”的别称,这也契合贾宝玉多情公子、尊重女性、爱惜女子的人物形象。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可以概括为贾宝玉的“爱红”,都来自他人物性格里如同红色朝阳般纯粹而热烈的赤子之爱。
          中国人讲究为人处事要谦逊内敛,不可张扬,许多人从小就有穿衣不可过于跳脱鲜艳的观念。而曹雪芹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十分大胆的色彩搭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传统观念里为人所诟病的红配绿,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二者之问极具反差,人们多不接受这样强烈的色彩刺激。民间即有“红配绿,赛狗屁”的俗语。但在书中,红与绿却显示了无比和谐的统一。例如王熙凤身穿红袄绿袍,“身上穿着缕金百叠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在这里却显着彩绣辉煌,绿色与红色呼应后,倒是怡红快绿,自有一番风味。可见色彩的搭配不应拘泥,应有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书中提及了许多例如“茄色”“玉色”等闻所未闻的色彩,但读者却不难想到色彩大概的模样,原因便在于其大部分色彩都在自然中有迹可循。在书中,曾雪芹借贾母之口介绍了一种十分轻薄的罗布,唤作“软烟罗”,书中写软烟罗的四种颜色,分别是“雨过天青”“秋香色”“松绿色”“银红色”,这一段写下来,即使没见过这软烟罗,也要觉得美了。为何呢,且看那“雨过天青”的命名,丝润的江南水乡,天上刚刚下完雨,天还阴着,却又升起了朦胧的霞光,于是雨烟与碧色的云交织,清灵透亮。这样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馈赠,所以显得格外脱俗。
          《红楼梦》的色彩美学对当今服饰设计的借鉴是全方位的。首先是关于书中服饰色彩的开发和应用。据统计,书中共出现了三百多种颜色,以绿色为例,便有松花绿、柳绿、石绿、油绿、葱绿、碧色等等数不胜数的种类,这些色彩无不透露着中国人独特的配色智慧。应当对书中的色彩进行记录共探寻其来源;再进行分类归纳,制作色卡、整理成册。通过挖掘,提取出带有中国符号的独特色彩,继而巧妙地运用到服饰设计中去,对于扩宽服饰色彩范围、丰富服饰内涵、引领流行色彩国潮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增长,文化复兴之路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服饰领域亦然,许多具有长远目光的服饰设计师转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国潮”“新中式”等在服饰市场中异军突起,《红楼梦》作为中国史诗级著作,它的启示不容忽略。首先是其基于自然的色彩提取理念,这与国潮设计的传统用色理念不谋而合。其次也可以参考红楼中的各色搭配,将其运用到国潮服饰的配色中,设计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古为今用,让更多人领略到红楼服饰色彩的魅力,领略到属于中国色彩的无限魅力。
    (摘编自王艺颖、鲍伟《基干<红楼梦>服饰的色彩美学研究与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巧妙运用色彩本身所富含的情感表达、暗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
    B.贾宝玉偏爱红色,因为红色代表着喜庆含义,也象征自己在贾府中的正统地位。
    C.《红楼梦》的色彩文化包含了自然界独有的美,同时自然色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D.研究《红楼梦》对服饰色彩的开发与应用才能发挥其对服饰设计的积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红楼梦》服饰颜色与人物、色彩搭配理念、对当今设计启示方面进行了分析。
    B.文章将民间对红绿搭配的看法与曹雪芹对比、说明《红楼梦》服饰色彩搭配的创新独到。
    C.文章通过贾母介绍了“软烟罗”,举例说明《红楼梦》大部分色彩都在自然中有迹可循。
    D.文章最后一段重点论证了《红楼梦》基于自然的色彩提取理念与国潮设计用色理念相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王熙凤的服饰色彩都有红色,证明红色比其他颜色更具有深刻意蕴。
    B.阅读《红楼梦》,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首先要关注人物服饰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C.受到《红楼梦》服饰色彩文化的影响,“国潮”“新中式”等在服饰市场异军突起。
    D.红楼服饰色彩展示了中国色彩的无限魅力,也是文化复兴之路得到拓展的体现。

    组卷:13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于1950年成立,旨在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利遗产保护,拥有110个成员国。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标准很高,第一条是申遗工程的历史需达到或超过100年;第二条是申遗工程需要属于堰坝、储水工程、渠道及附属工程、原始的提水或排水工具其中一种;最后,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必须具有如下价值: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木兰陂位于木兰溪下游,距出海口26公里,是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在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65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历经931年的风雨,木兰陂至今仍然发挥着拦洪、挡潮、排涝、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木兰陂水利志》中记载,受海潮顶托影响,古时木兰溪溪水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灾难。公元1064年,最初由长乐人氏钱四娘捐家资万缗筑陂兴利,由于陂址选在上游出山口,刚建成即被洪水冲毁,钱四娘愤而投水。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农田水利法》给木兰陂建设带来历史机遇。公元1075年,李宏奉召主持重建,在僧人冯智日的帮助下,经过详细踏勘,采用筏型基础,用巨石砌筑成219米长的拦河坝闸,即延续至今的木兰陂。公元1083年,木兰陂终于建成,使溪海分流,引溪水灌溉农田,莆田南北洋平原成为沃野良田,渐渐变成了鱼米之乡。从建成起,木兰陂经明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多次维修,其历史文化内涵才得以传承至今。2009年,地方政府决定对木兰陂及周边环境按水利风景区的标准进行保护性建设。木兰陂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造产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瞻仰。
    (摘编自林晓玲《探千年古堰  文脉传承》)      材料三:
          “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仍有数百处具有历史价值的水利工程仍在发挥灌溉效益,相信会有越来地多的优秀古代灌溉工程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中国水利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使者。”专家表示,历史灌溉水系是许多古城、古村镇的重要环境保障和文化基因,科学保护灌溉工程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专家组成员谭徐明说,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工程类型最为丰富,拒咸蓄淡、桔槔水井灌、溇港系统等,类型涵盖最为广泛;二是遗产代表性最强,代表了山区、平原、盆地、沿海地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灌溉水(土)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各遗产工程均为典型代表;三是科技价值十分突出、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摘编自刘诗平《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3大突出特点》)(1)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最有可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一项工程是
     

    A.大运河,拥有2500余年历史,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蜿蜒8200公里,流经8省市,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
    B.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我国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沟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著称,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
    C.苏州穹窿山堰,宋朝始建,共三堰二池五闸,在山下开池,筑堰蓄水,通过沟渠灌溉农田。清代林则徐曾主持疏浚,20世纪90年代被彻底废弃。
    D.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河南安阳市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灌溉面积64万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B.木兰陂的修建历经坎坷,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为木兰陂重建带来了历史机遇,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量最多、工程类型最为丰富、遗产代表性最强、科技价值突出,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出了贡献。
    D.面对历史悠久当下仍然发挥作用的水利遗产,首先要树立的就是保护意识,但并不意味着就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有什么意义。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管的仓库谢志强      团长叫老管当团部仓库的管理员,说:“你姓管,就当保管吧。你是老党员了,该怎么管,你知道的。”
          老管小时候是给地主放羊,一天,少了一只羊,他不敢回去,怕挨打,就投奔了抗日队伍。老管受过伤,一变天,他的身体就是气象预报——腰骨酸痛。他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但当时讲究个根正苗红,况且,他干事有板有眼,团长放心。老管说这是赶鸭子上架。
          团部的仓库,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领出东西,那么多品种,咋记账?
          老管在每一种物件的架子前放了个碗,来人领几件,他就往碗里丢几粒苞谷。这个方法,老管在解放区选村主任时见到过。麻袋装着苞谷,沿墙码起一摞,到屋顶了,记账用的苞谷不缺。
          仓库里的账目一清二楚。
          老管大半辈子没管过人,更没管过那么多东西。他本来有升官的机会,可是他拒绝了,他说:“我管不了别人,只能管住自己。”后来,他给团长当警卫员,管着一匹马。
          老管对自己用苞谷粒儿记账很得意,很为自己高兴了一阵子,还说给老伴儿听。
          转眼间,月底结账,也就是核算发出了多少物件。老管叫儿子帮忙,他数苞谷,儿子记数字。
          老管把仓库里的物品拾掇得整整齐齐,像营房的被子。他还自娱自乐,边拾掇边哼歌,哼的都是战争年代的老歌。词记不全,他哼调子。有时,别人说起团部的仓库,会说那就是老管的仓库。
          核算那天一大早,他率领儿子走进仓库,哼着《打靶归来》。那架势,像带了一营的兵(他把“营”念得跟“人”同音,家乡方言)。儿子手里拿着个小本子。
          哼着哼着,戛然而止。老管的脸色骤变,话就难听:“他妈的,谁跟我捣蛋?记账的苞谷咋少了?”
          老管到外边骂,说:“门卫,你吃干饭的呀!小偷进过仓库你没听见动静?”值班的门卫也是老资格,说:“就你掌握着钥匙。有人进去偷,也偷值钱的东西,咋会偷喂马的饲料?”
          仓库里东西都没缺,唯独碗里的苞谷少了。门卫眼尖,发现了碗里的老鼠屎。儿子也发现。其他碗里也有老鼠屎。
          老管说:“账簿给毁掉了。”
          盘点库存,进出平衡。老管的脑子好使,似乎仓库就装在他的脑袋里,一个月发出多少物件都记得。他恨死了老鼠,堵上了所有的鼠洞,还下了夹子和鼠药。
          苞谷记账的弊端十分明显。老管采取了灭鼠的措施,还是怕漏网的老鼠破坏他的账目。老管碰上犯难的事儿,脸上就会表现出来——整天苦着张脸,睡不定,吃不香。他原本是头一挨炕头呼噜就响起的人。老伴儿听不见他的呼噜,也跟着发愁,却愁不到点子上,无非是劝他多吃饭早睡觉。
          老管的火气也大了起来。一天晚上,他卷了一根莫合烟,抬头看见墙壁上画着人写着字,刷得白白的墙壁,让儿子画得乱七八糟。他的心情也跟着乱。他一把提溜起儿子,儿子的嘴里还嚼着馒头。他顺手就是一巴掌,儿子鼓鼓的嘴巴喷出碎碎的馒头。
          他说:“你把墙糟蹋得乱七八糟!”
          老伴儿起来劝,说:“你不是表扬过儿子这么画吗?现在突然又看不顺眼了?”
          老管的脸,顿时阴转晴,云开雾散。他笑了,说:“好,好,画得好!”
          儿子哭起来。
          老管连忙去哄,说:“别哭别哭,接着吃饭,男子汉哭了丢脸,我陪你吃饭。”老伴儿说:“一会儿下大雨,一会儿出太阳,就知道拿孩子出气。”
          第二天,老管就开始在墙上记账。货架都挨着墙,他把墙当账本。画了只有他认识的符号,如同象形字。例如,有人来借一把铁锹,他就画一道杠加一个椭圆;领走一把坎土曼,那个椭圆就跟那道杠垂直。领几把就是几个“象形字”。
          有一回,团长来仓库视察,说:“老管你有进步了,开始识字了。”
          老管说:“不是识字,是记账。”
          团长说:“这大老粗……逼得老管创造象形文字啦!”
          这么一说,老管感到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他开始拜儿子为师。可是,写出的字硬胳膊硬腿,写罢了字又读不出音,儿子嫌他笨。他一火,扇了儿子一巴掌,说:“老子生了你,你教了几个破字就不耐烦?老子小时候要有学习条件,还不比你强?你摆什么臭架子!”
          儿子哭了。
          老伴儿说:“你拜了老师,就要端正态度。学生咋能打老师?”
          老管说:“抬举他,他倒蹬鼻子上脸了!”
          有一回,团部开会,团长还是表扬了老管,说他是个“红保管”,心里装着公家的仓库。团广播站还播放了他管理仓库的先进事迹。
          晚上,老管站在没人的地方,听广播,他总觉得表扬的那个人是另一个人。那平平常常的事儿,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换个有文化的人,咋能像他这么费心费事?所以,那个人咋也算不得“先进”。踏着月光,他回家。影子在前边带路,他哼起了《我是一个兵》。
          过了一个礼拜,降了一场大雨。沙漠边缘的绿洲,这么大的雨还是头一回。一连下了两天一夜,到处发洪水,老管住在仓库里,到处接漏。雨停时,墙壁上的记号,已被沿墙渗漏的雨浸得模模糊糊了。仓库毕竟是土坯房,已老旧了,哪经得住空前的大雨?
          老管没日没夜地盘点库存。他在仓库里打了地铺。盘点的结果,他叫儿子记了下来。那以后,他谦虚起来,再没有碰儿子一指头。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你爹这个仓库旧了,得慢慢往里放字慢慢往架子上摆,你可别不耐烦!没放过字的脑袋对字陌生着呢!生字生字,多认认,它才能成熟字。”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管用苞谷记账,却被老鼠破坏账目,他责骂儿子画坏了墙壁,又笑着说画得好,说明老管面对难题,脾气变得暴躁,喜怒无常
    B.小说的叙述方式是顺叙,先交代团长叫老管管理员的原因,再讲述老管如何管理仓库以及遇到的困难,叙述条理清哳,脉络分明。
    C.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仓库管理员老管身上的故事,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刻画抗日老战士的形象,反映深广内容
    D.小说有很多语言描写,起到了塑造人物性格等作用,如结尾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的语言,表现了老管追求上进的人物形象。
    (2)小说只交代了主人公的姓,没有交代主人公的名。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会这样写。
    (3)不少文学作品都写到了先进人物的弱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疾病缠身的时候,产生了精神危机,在绝望动摇中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最终战胜了自身的软弱,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请结合这篇小说,分析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组卷:11引用:5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书无标点,①______,因而古代学校,入学伊始就十分重视断句的训练。《礼记•学记》说入学第一年就要考查“离经辨志”,所谓离经,郑玄注曰“断句绝也”,就是在两字之间隔开,即点断句子;“辨志”,则是正确领会经文的含义。若是断句错了,就不能正确理解经义,这是读懂古书的起点。②______,所以古谚说:“学识如何观点书。”古人读书一般是边读边点,点书常作些标记,如在字旁加一个小围,在字中间加一小点等,这些点书的记号,③______。
          古人作文“文不加点”,一直到近代仍是如此。1929年5月20日,胡适还曾写信劝陈寅恪写文章“不可不加标点符号”。文不加点,往往造成后人的误读,尤其是人名、地名、专用名。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文不加点”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请简要分析。

    组卷:13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看京剧不叫好,就显得有点外行。一般领衔主演出场时要给他一个叫好(碰头彩),拖长、拔高、复杂的唱腔将完未完时要叫好,一些有难度的表演和特定技巧,也要叫好。还有人奔着琴师叫好。更有人在大家都不叫好的地方叫好,好像他最懂戏。演出结束当然也要叫好。
          以上材料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