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9/30 4:0:1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80引用:2难度:0.6
  •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  )

    组卷:157引用:2难度:0.9

三、综合读写

  • 7.综合性学习
          班级正在开展“热爱祖国,捍卫和平”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大家阅读了班长给大家收集的一则素材: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阅读结束后,“新时代如何热爱祖国”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陆游说:“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右图和我国汉代一位使者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10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百花争艳江山秀
    下联:
     

    ②上联:伟大祖国春似锦
    下联:
     

    组卷:43引用:2难度:0.7

四、现代文阅读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声
    ㅤㅤ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ㅤㅤ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ㅤㅤ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ㅤㅤ④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ㅤㅤ⑤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表现力。
    B.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陋嘴脸。
    C.第④弗雷德是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间接引用他的话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D.新闻报道传播事实,新闻评论发表意见;新闻报道以议论为主,新闻评论以叙述为主。
    (2)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3)这篇文章是一篇通讯还是新闻评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