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等六校联考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4难度:0.5 -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我们之所以认为它们是碱,是因为它们( )
组卷:1引用:4难度:0.5 -
4.下表是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血浆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7.35~7.45 6.6~7.1 0.9~1.5 7.1~7.3 7.5~8.0 组卷:6引用:2难度:0.5 -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6.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为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丁代表的金属是( )
组卷:63引用:2难度:0.5 -
7.在①金属锌②氧化铁③氯化钡溶液④氢氧化铜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组卷:64引用:3难度:0.5 -
8.《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9.下面是四种制取ZnSO4的化学反应,对这四个化学反应理解错误的是( )
①Zn+H2SO4=ZnSO4+H2↑
②ZnO+H2SO4=ZnSO4+H2O
③Zn(OH)2+H2SO4=ZnSO4+2H2O
④ZnCO3+H2SO4=ZnSO4+H2O+CO2↑组卷:7引用:1难度:0.5 -
10.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但教材上没有设计实验证明,小明同学想利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过程中向长颈漏斗中缓缓注入水,观察C装置两侧导管中无水硫酸铜颜色的变化。(装置气密性良好,无水硫酸铜两端塞入疏松的玻璃纤维,以免实验过程中粉末被气流吹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5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9分,第31题9分,第32题8分,共44分)
-
31.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实验次数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 1 次 40 m 第 2 次 40 14.8 第 3 次 40 12.2 第 4 次 40 11.2 第 5 次 40 11.2
(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
(2)分析表中数据,判断第4次实验中的稀硫酸是否已完全反应并写出理由: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组卷:6引用:1难度:0.5 -
32.2022年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活动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1)“双碳”中的“碳减排”,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人类的气候危机。“十一”假期中,无论是在家,还是出行聚餐游玩,不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请举出一例
(2)“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在冬奥会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冷却制冰。该技术是一种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接近于零。而传统的制冰技术是使用氟利昂,使用1kg氟利昂相当于燃烧1450kg的液化石油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若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由阔叶林吸收,平均1m2阔叶林每月能吸收3kg二氧化碳。试计算由1kg氟利昂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1m2阔叶林吸收多少天才能实现碳中和?(以丁烷代替液化石点燃油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1月按30天计。)点燃
(3)推广应用天然气,是一项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重要民生工程。瑞安市已经全面启动燃气置换工作,用天然气替换液化石油气。新湖春晓小区成为我市首个管道燃气小区。完全燃烧1kg液化石油气和1kg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质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表分析燃气置换工作的意义:组卷:8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