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5 8:0:9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①《诗经》中的生物是周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着周人丰富的感情和希望,结着那个时代的记忆,是周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观照对象,是我们今天认识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②《诗经》中的生物是周代文化的物质载体,_____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成为周人思想感情的引发者、传递者与承担者。《诗经》中的很多诗看似在_____生物,实则_____深情,这万千生灵是诗人情感_____的媒介。《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前后约五百年时间【B】那个时代初迎中华文明的光【C】周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保留着原始初民的思维特征【D】《周易》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特点。
          ③狩猎勇士、执酒君子、没落贵族……《诗经》中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得益于多种生物的运用。以生物作比起兴引发周人的情绪,为人物的情感抒发服务,也影响着《诗经》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周人“借物抒情”的思维方式使诗人绘声绘色地表达自我感情的同时,在客观上又汇集了各种生物,使《诗经》变成了一个琳满目的生物世界,这就是孔子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承(zài)
    B.(níng)结
    C.光(shǔ)
    D.琳(liáng)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抒发 内蕴 铺叙 寄托
    B.寄托 铺叙 内蕴 抒发
    C.寄托 内蕴 铺叙 抒发
    D.抒发 铺叙 内蕴 寄托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前后约五百年时间【B】那个时代初迎中华文明的曙光【C】周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保留着原始初民的思维特征【D】《周易》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特点。
    A.,
    B.,
    C.。
    D.,
    (4)将“《周易》的‘立象以尽意’是原始象征性思维的表现,那么这种思维笼罩下产生的《诗经》借用物象来表情达意也是历史的必然”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第②段开头
    B.第②段结尾
    C.第③段开头
    D.第③段结尾

    组卷:72引用:3难度:0.5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2难度:0.9
  • 3.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列对联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组(  )
    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绽芽迎新春。

    组卷:106引用:3难度:0.8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 9.阅读,回答问题。
    黄河三叠
    简   默
          我承认,在20岁之前,我没见过黄河。【A】
          黔南沙包堡镇,读小学时,每当听到《黄河大合唱》中开篇的发问:“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我总羞愧地低下了头。我的音乐老师姓敖,教英语是他的主业,音乐则是他的副业。敖老师一眼觑中了我,叫着我的名字,问道:“你到过黄河吗?”我像一截瘦骨伶仃的木棍杵在课桌后,害羞似的垂下头,嗫嚅道:“没到过。”在四下一片哄笑中,我机械地坐下了。敖老师肯定清楚黄河流向了北方,凭着他的经验和想象,他大概认为像我这样的山东人都到过黄河,甚至满怀期待着我向那些没到过黄河的南方同学描述下我见过的黄河,可我偏偏让他失望了。这一次深深地刺激了我。【B】
          五年级放暑假,我刚满12岁,父亲将两只浅蓝色的旅行包用布带系在一起,一前一后地搭到右肩膀上,它们像两只大拳击手套反复击打着他的前胸与后背,我和弟弟紧紧跟随在他身后,这是我们俩第一次坐火车。一列被漆成春天颜色的火车,载着我们仨,从都匀站出发,一路逶迤起伏,穿桥梁钻隧道,经高原历丘陵,进入了平原。伴随一声长鸣,火车冲上南京长江大桥。车厢里的乘客像一个个浪头,汹涌地奔向两边的窗户,就像要穿过玻璃,纵身跃入江中,化作一朵浪花。我的反应慢,待我意识到火车正在驶过长江头顶时,它长长的身躯已经舞动到了大桥中间,矮小的我挤不进人群中,我仿佛一只窜天猴,一次又一次地拔起自己,努力向上蹿,可就是看不见窗外。正当我焦急之际,火车的尾巴已经摆过长江大桥,人群猝然松动,闪开一条缝,我终于望见了正在后退的长江。火车轰隆隆碾过我的心,头也不回地开往陌生的北方,长江被甩在原地,不紧不慢地向前奔流,一如我们的生活……【C】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长江。这时,我已经读过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和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条大河和一条大江,挂起唐诗的云帆,自天上,自水天交接的远方,在前赴后继的入海途中,拐了一个弯,流到我的梦里。若干年后,我才恍然认识到,这两句诗是两行清泪,诗人一吟一泪流,吟出万古流淌的大江大河,是它们永不干涸的源头,磨洗不掉的胎记。
          一梦就到了20岁——一个不拒绝出门远行的年纪。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矿务局的一个仓库,它远离城区,四周麦田和村庄环绕。我们的工作是负责看管仓库里的设备,不停地对外出租和回收。上班一个月后,同事书生到济南瞧他的股骨头坏死,需要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单位派我去陪护他。一天晚上,一位济南病友说到了黄河,他说济南黄河大桥是当时亚洲跨径最大的桥梁。我听后心一动,真想不到心心念念了这么多年黄河,原来黄河就在眼前,我决定明天就去看黄河。第二天早晨,安顿好书生,我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一路打听着,穿街过巷,来到北郊,上了黄河大桥。粗如小孩胳臂的斜拉索向两边绷紧了自己,构成了好看的扇形,充满着力量和阳刚。桥下宽阔的河面上,黄河水自西向东,波澜不惊地缓缓流淌,奔向她最后的归宿。此时正是九点钟,太阳经过一夜养精蓄锐,浑身抖擞着光芒,升上了天空,洒下万千金光,映照得河面闪闪烁烁,灿灿烂烂,仿佛漂浮着万斛珍珠和黄金碎屑。
          我惊呆了,内心涌起激动的潮水,就要冲破胸腔,不惜粉身碎骨,也要跌入桥下黄河中,成为她微不足道的一滴水。可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声嘶力竭不出口,只是象征性地跟黄河打了个招呼:黄河!我来了!黄河肯定听见了,一阵大风刮过,河面上卷起无数漩涡,她干脆以这些漩涡拧成一个声音,穿过风声和浪花,回答我:孩子!我听见了!
          当晚,伴着书生的鼾声,敖老师叫着我的名字,问道:“你到过黄河吗?”我骄傲地答道:“到过。”同学们一齐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接着,他又问:“你渡过黄河吗?”我低下头,支吾道:“没渡过。”仅此一问,我猛然惊醒,窗外月光皎洁如水。我知道,我与黄河之约仍要约下去,我的黄河之梦仍要做下去。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5日,有删改)(1)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恰当的位置是
     

    我暗暗地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看看黄河。
    A.【A】处
    B.【B】处
    C.【C】处
    (2)文章题目是“黄河三叠”,为什么要写12岁时看长江的经历?
    (3)文章是如何描写第一次看到黄河时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的?
    (4)文章首尾呼应,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三、写作(50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
    “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
    其实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组卷:211引用:10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