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粤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2018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1/2 1:0:6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1.文言文部分: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组卷:459引用:59难度:0.7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组卷:674引用:37难度:0.5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组卷:195引用:9难度:0.9

二、语言运用(24分)

  • 8.如图是北京市控烟协会遴选的两个劝阻吸烟的手势,分别是“我介意”和“不可以”。请写一段话分析这两个手势的劝阻效果。要求语意完整,前后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

    组卷:72引用:14难度:0.5

三、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生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就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审题时,注意抓住材料的主要事件,弄清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这个“为什么”就是做的中心。通过阅读材料,运用以上的审题技巧可以找到如下角度:①深山里的一棵大树,被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受到人们的赏识。为什么?因为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②也可以谈离开原来的环境,付出了代价;不离开自己的家乡,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坚守我心等。

    组卷:5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