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11/4 4:0:1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地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
          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赏断的强烈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
    (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材料二: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意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
          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力工入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
    B.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
    C.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
    D.《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
    B.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
    C.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
    D.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
    B.《水浒》里的林冲,是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也是嫉恶如仇、极富正义的人。
    C.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既憎恶权势却又趋炎附势。
    D.在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多疑,两人忠奸分明。
    (4)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宝钗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
    (5)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句话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丁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5引用:8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硪工号子
    安晓斯
          晨光熹微,春风骀荡。黄河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地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黄河。老人仿佛听到了古老黄河的咆哮声,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抢险的场面,仿佛听到了抛石打桩的吭唷声。老人的耳边,陡然响起那昂扬厚重的“硪工号子”。
          往事,记忆犹新。
          ……
          险情突发。决堤口汪洋恣肆。
          抢险。堵口。黄波涛和河工们挺身跃入浑浊的黄水中,手挽手构建人墙,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阻挡洪水。
          刺眼的阳光扑打着澎湃汹涌的黄河水。堤外,有万千百姓,有万顷良田。
          抢筑埽坝。身为黄河工程队队长的黄波涛,迅速带领河工们打桩、拉绳。桩为两米长的柳木、榆木,下部削成三棱形桩尖,绳为苘麻做成的核桃绳、六丈绳、八丈绳。他们在堤坝处打桩,依托薪柴土石,用桩绳紧密联结,筑牢埽坝。赤裸着上身的黄波涛,紧握重约9公斤的槐木手柄铁油锤,举锤高过头顶,猛打桩顶,随着落锤时短促有力的“欸”声,一根根木桩被砸入堤坝。手硪队8名河工挺起重约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伴随着铿锵顿挫的“硪工号子”,精准砸桩。
          谁都知道洪水无情。生死,就在一瞬间。
          黄水滚滚,湍急凶猛。河工们捆枕、推枕、推笼、搂厢。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黄波涛一声令下,石硪组迅速分区集结。每组17名河工一起弯腰,绷紧用苎麻或苘麻编制的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险工地段传出“咚、咚”的声响,“硪工号子”在黄河回荡。
          日落昆仑黑了天,鸟投树林虎登山。
          行路客人住了店,千家万户把门关。
          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
          ……
          黄河岸边长大的黄波涛,14岁就报名参加黄河抢险队。他的家乡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腰”。从武陟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望向南岸,便是郑州桃花峪——黄河近八百里悬河的起点。黄河从此摆脱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开始在广袤的平原地带“奔腾不息”。黄河自古多洪泛,周期性的泛滥,裹泥带沙,冲刷出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也带来一次次洪患劫难。
          痴爱黄河,就得摸透黄河的脾气。经历了黄河保合寨抢险、大张庄抢险、花堤坡抢险、花园口抢险的河工黄波涛,在肆虐的洪水中积累了丰富的险工抢险和黄河堵口经验。
          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面对脱缰野马般的黄河水,冥思苦索良久的黄波涛豁然开朗。这个关键节点,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等著名抢险“绝活儿”,刷新了传统埽工技术。“抛厢!”“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抛石!”“抛柳!”黄波涛的声音嘶哑了,浑浊的河泥裹着汗水,把他塑成黄河上一尊活动雕像。人,岿然不动!水,才顺河东流!紧急时刻,黄波涛和河工们在水中构建的人墙、修筑的埽坝和“柳石混合滚厢”一起,给湍急横流、飞扬跋扈的黄河决口处箍上了一道致命的“金箍咒”。
          抢筑埽坝!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河工们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打硪河工们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波涛喊唱的“硪工号子”伴随着施工地点的不同而快速变换。“慢号”“紧急风”“沾地起”“打丁号”“缺把号”“大定刚号”……这些不同的硪号,号词不同,速度不同。声音的变化,决定着石硪的高低与快慢,指导着硪工掌握起落的“火候”,确保拉得高、落得平、打得狠。
          大堤筑得高又宽,砸紧土石平又坚。
          修建闸门提灌站,治好沙荒压盐碱。
          曲折连绵八百里,大海入口到邙山。
          黄河两岸变良田,面貌改变全靠咱。
          ……
          花园口,重大抢险!黄波涛和河工们奋勇创下口门进占三天100米的纪录,一举成为黄河上技艺高超、战功赫赫的优秀河工。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技术被誉为“风搅雪”,广泛使用于黄河重大抢险中。
          时光荏苒,往日记忆如电影般频闪。此时,黄波涛已是90多岁的老人。欣慰的是,祖孙四代都已成为黄河河工。孙子黄志远早已是黄河工程队的队长,延续着他悠长的治黄梦。
          今天,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黄波涛老人应邀出席,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再喊一回久违的“硪工号子”。
          抢筑埽坝!“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随着黄波涛老人一声令下,500名黄河河工投入紧张的抢险之中。打桩、拉绳、捆枕、推枕。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
          大坝上,10盘石硪系着红飘带。“起硪!”黄波涛老人喊出了雄浑高亢、激昂慷慨的“硪工号子”。170名硪工精神抖擞,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再度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河黄,黄河长,黄河凶猛最难防。
          水来挡,险来抢,固守大堤不受伤。
          险工林立赛战场,石料堆积如山岗。
          任凭惊涛与骇浪,把守黄河享安康。
          ……
          镜头回放。黄波涛老人的记忆依然清晰,他参与的无数次抢险、堵口工程历历在目:1933年,长垣冯楼堵口。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原阳黑石堵口、武陟大樊堵口、郑州花园口堵口。
    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紧紧拉着孙子黄志远的手,禁不住潸然泪下……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0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晨光熹微,春风骀荡”开头,以“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收尾,通过记叙黄波涛老人一天之内的回忆,涵盖了几十年无数黄河河工舍身抢险的壮阔图景。
    B.“硪工号子”能够体现黄河河工的精神风貌,如“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号词淡化抢险的艰难困苦,“战犹酣”尤其突出了河工与自然战斗,其乐无穷的积极乐观。
    C.电视台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邀请黄波涛老人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当今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方式的黄河抢险了,但是黄河抢险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
    D.小说结尾处坐在轮椅上的黄波涛禁不住潸然泪下,这百感交集的泪水融入了他一生投身治黄抢险、立下赫赫战功的感慨,也有如今黄河安宁、人民安定生活来之不易的欣慰。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朴素却不乏感染力,开篇连用三个“仿佛句”作排比,为下文主人公陷入回忆蓄积情感。“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突出了抢险的惊心动魄和河工的勇敢无畏。
    B.小说采用倒叙,借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情节,情节设计颇具匠心,尤其是在大张庄抢险和花园口抢险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多处“摇摆”,让读者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感受黄波涛和河工们的生动形象。
    C.小说一反现代文学提倡的“语言模糊美”,运用了大量的数量词,如“8名河工”“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100米的纪录”“10盘石硪”,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给人以一种新闻报道般的纪实感。
    D.小说运用了时空闪现的手法,“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这处略写既是对前文大张庄和花园口抢险的补充,又丰满了主人公的回忆,为下文其潸然泪下做了情感酝酿。
    (3)多个段落连续使用如“捆枕、推枕、推笼、搂厢”“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等这类词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4)有评论者说“硪工号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硪工号子”简要分析。

    组卷:9引用:3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①______。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②______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盐摄入包含显性盐和隐性盐,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体内多余的盐分也要想办法排出,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③______,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依据上文,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宣传语,要求列举科学减盐的三条措施,句式整齐,每条不超过9个字。

    组卷:28引用:30难度:0.6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药临床学有“守方”“变方”的说法。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所谓“变方”,指对原方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无论“守方”“变方”,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如何选择,因人而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1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