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2021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2/13 21:30:2

一、积累与运用

  • 1.加粗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组卷:81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315引用:2难度:0.8

一、积累与运用

  •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掇:拾取,采摘。②刻露:鲜明地显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佳木而繁阴
     

    ②树林阴
     

    ③因为其山川
     

    ④遂书以其亭焉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请用“/”为语段(二)中画框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4)语段(一)(二)都写了滁州四时之景,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组卷:62引用:1难度:0.6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邀余入山
     

    出郭,日已夕
     

    足于惠因涧
     

    辨才于朝音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4)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酒的饮法值得体味。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各用一个最为恰当的动词,描述图片中人物的饮酒方式,并简要说说选用这个动词的好处。

    组卷:29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