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30 12:0:3

一、积累与运用。

  •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水承载着古人的情思,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诗佳句。“①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高水远,时光蹉跎,令诗人内心心酸感慨;刘长卿在贾谊宅前溯古思今,思起百年前湘水边上的屈原,不禁感慨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②
     
    ,③
     
    。”(《长沙过贾谊宅》)在岳阳楼上,多少文人,震撼于洞庭湖水势浩大、宽阔无边,范仲淹写下“④
     
    ,⑤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被贬滁州,“⑥
     
    ,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山水中寄托超脱情趣。
          酿泉为酒,酒成为迁客骚人的精神寄托。苏轼把酒问天,用“⑦
     
    ,⑧
     
    。”(苏轼《水调歌头》)表面怨恨月,实际上抒发因亲人无法团聚的惆怅。好酒的李白面对好友设下的盛大的饯行宴饮,没有一饮三百杯,而⑨
     
    ,⑩
     
    ”连续的几个动作掩藏不住内心的苦闷抑郁。(李白《行路难》)

    组卷:13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青年在疫情防控的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péng①勃力量;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倾情投入、甲_______,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拼搏驰②,展示了青春的亮丽风采……广大无数青年用行动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的青年。
          时代乙_______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丙_______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A.篷         B.蓬)
     
    (A.chěng       B.chéng)
    (2)在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A.全力以赴       B.全神贯注)
    乙(A.呼唤      B.召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②中国青年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
    ③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④而且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组卷:25引用:4难度:0.5
  • 3.填写名著阅读记录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意象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 ①《艾青诗选》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
     
    ”。
    关注情节 《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②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
     
    的精神。
    关注评价 金圣叹把《水浒传》中的人物按照自己的喜好定了级别,他把鲁智深定为“上上人物”,因为他是梁山好汉中不多的侠客。 对此评价,“我”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李强同学进行辩论:
    ③李强:鲁智深过于凶狠,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算不上侠客。
    我:
     

    组卷:40引用:3难度:0.5

二、阅读。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了助力“国际茶日•福茶行天下”,九年(8)班将开展“闽茶之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借助所给材料,帮助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材料一: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茶。但是在先秦以前,茶叶被当成野菜,煮成菜羹下饭。汉代开始饮茶,但仍保留了做菜羹的一些痕迹,《广雅》说到荆巴地区作饼茶,捣末烹煮,“用葱、姜、橘子笔之”,调味品丰富,俨然我们今天餐桌上的一道菜汤。
          饮茶方式的第一次革命发生在唐代。茶圣陆羽写了本《茶经》,主张喝茶叶的本味,鄙视煮茶时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类的做法。那时候还是制作饼茶,喝的时候捣成粉末,在开水中煮,加盐。仍属于煮茶。
          宋代饮茶方法发生了第二次革命,称为点茶。新鲜茶叶采来,还是蒸熟、捣烂,做成饼茶。饮茶时,把饼茶碾成末,不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少量开水搅拌,再注入开水,用竹笼击打,产生泡沫——因为程序足够复杂讲究,所以产生了斗茶。
          我们要知道,宋人品茗时,把陆羽留的一点调味品尾巴——也去除了。宋代最好的饼茶出产于福建的北苑(今建瓯)。后来,点茶在中国本土失传,但是被日本人学去,发展为抹茶道。
          明代饮茶方法发生了第三次革命,称为泡茶,一直延续到今天。明人不作饼茶了,流行将散茶炒青,做成不发酵的绿茶。喝的时候,抓一小把茶叶放到杯子里,加开水冲泡。饮茶变得非常简单,普及社会各阶层。
          也可能是因为制作和冲泡绿茶太简单了,显不出工艺和文化,清初首先在武夷山地区出现了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而品茗乌龙茶,则需要特殊的茶具和繁琐的程序,人们把这种茶艺称为功夫茶。我觉得,功夫茶是对明以后茶艺粗俗化的一种反动。
          清中叶以后,同在武夷山,因为出口英俄等国的需要,首先出现了全发酵的红茶。红茶可以看成乌龙茶的简化。英国人喝红茶,加入牛奶、糖等调味,又像对中国唐以前品茗方式的某种回归。以上是关于中国茶史的一个简单回顾。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和清代,是闽茶的两个高峰时期,而闽北,则是福建古代茶文化的中心。
    (节选自《闽茶千年变迁》)      材料二:

          材料三: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而福建在中国茶界可是妥妥的C位2021年,全省茶园面积348.1万亩,毛茶产量48.8万吨,茶叶全产业链产值1400多亿元,居全国首列。2021年出口额5.1亿美元,全国第一。福建的茶不仅“花样繁多”,还非常“豪横”。清甜醇柔的福鼎白茶,花香清雅的茉莉花茶,香似桂圆、滋味醇爽的正山小种,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花香似兰如桂的漳平水仙,清鲜甜润的坦洋工夫,花香馥郁的安溪铁观音,兰香幽长的白芽奇兰,还有还有……五颜六香、果香蜜韵的大田美人茶这么多种茶,到底喝哪泡2021年全省现有茶叶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12家,约占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的20%。“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全省有34个茶叶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名茶还多次在“茶叙外交”中用于接待外国元首,频短亮相于外交部、中宣部福建主题推介活动,福建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茶产业带动了贸易营销、产品包装、物流运输、餐饮旅游等二、三产业发展,形成“茶兴人兴百业兴”的良好局面。
    (节选自《国际茶日,福建茶为何又出圈》)【项目一韵在迷离】
    (1)据调查,班上的同学们对闽茶最为普遍的认识有以下四个,结合上面材料,你认为哪一个认识才是正确的
     

    A、自古以来饮茶都是很简单的事情,每家每户都可以喝茶。
    B、“斗茶”实际上斗的就是泡茶的程序要足够复杂与讲究。
    C、六大类茶叶除了泡出来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其余都一样。
    D、借助于“茶叙外交”的活动,闽茶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
    【项目二韵在出圈】
    (2)材料三说“福建在中国茶界可是妥妥的C位!”请你简要分析原因。
    【项目三韵在待客】
    (3)天气炎热,小张的爸爸请了师傅到家清洗空调,准备启用。不一会儿,师傅便满头大汗,爸爸赶紧让小张泡一大杯茶给王师傅喝,家里有绿茶、乌龙茶和黑茶,选哪一类茶更合适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能力。

  • 9.写作。
          总有些同学以自己的“短处”为借口,回避或者放弃尝试挑战,还扬言说“扬长避短”才是智慧的选择。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把你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写成一篇文章,让这些同学受到启迪。可以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讲述别人的故事,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材料一: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说:“无论是比赛、训练,还是学习、工作,我都要定下自己的目标,我习惯写训练日志,针对自己的不足去提高。不要给自己设限,努力去追寻心中的目标。”
          材料二;在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隋文静和韩聪惊艳世界,取得金牌。此前,这对组合并不被人看好。韩聪记得,曾有无数的教练判定他不可能成材。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就从一个个小目标做起。隋文静说;“我们要学会如何把不利变成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身体里的能量。”
          要求:
    ①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忌无病呻吟,忌空洞说教;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组卷:15引用:2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