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5G是中国走在出世界领先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5G时代对于海量数据的传输、储存、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某种三维存储器的半导体衬底材料是单晶硅,下列化学式可用于表示单晶硅的是(  )

    组卷:18引用:2难度:0.9
  • 2.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8NH3=6NH4Cl+N2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3
  •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6.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2(g)+6H2O(l)═C6H12O6(s)+6O2(g)△H1
    ②C6H12O6(s)═2C2H5OH(l)+2CO2(g)△H2
    ③C2H5OH(l)+3O2(g)═2CO2(g)+3H2O(l)△H3(  )

    组卷:27引用:1难度:0.5

三、解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 19.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 FeCO3 的最佳方案: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8 mol/L FeSO4 溶液
    (pH=4.5)
    1 mol/L Na2CO3 溶液(pH=11.9)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 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0.8 mol/L FeSO4 溶液
    (pH=4.5)
    1 mol/L NaHCO3 溶液(pH=8.6)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 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mol/L(NH42Fe(SO42 溶液(pH=4.0) 1 mol/L NaHCO3 溶液(pH=8.6) 实验Ⅲ: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1)实验Ⅰ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
     
    Fe2++
     
    +
     
    +
     
    H2O═
     
    Fe(OH)3↓+
     
    HCO
    -
    3

    (2)实验Ⅱ中产生 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了探究实验Ⅲ中 NH4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Ⅳ进行探究:
    操 作 现 象


    实验Ⅳ
    向 0.8 mol/L FeSO4 溶液中加入
     
    ,再加入一定量 Na2SO4 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 Na +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 2mL 1mol/L NaHCO3 溶液混合。


    与实验Ⅲ现象相同
    实验Ⅳ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Ⅱ、Ⅲ、Ⅳ,甲同学得出结论:
    NH
    +
    4
    水解产生 H+,降低溶液 pH,减少了副产物 Fe(OH)2的产生。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
     
    ,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 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Ⅲ中 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分别将实验Ⅰ、Ⅱ、Ⅲ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 A 处的广口瓶中。

    ①A中分液漏斗中的试剂为
     

    ②为测定 FeCO3 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Ⅲ中的 FeCO3 纯度高于实验Ⅰ和实验Ⅱ.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 FeCO3 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20.为治理环境,减少雾霾,应采取措施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还原法、氧化法、电化学吸收法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措施。
    (1)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

    ①N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联氨(N2H4)中N原子采取
     
    杂化;H、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过程Ⅱ属于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③该过程的总反应是
     

    ④NH2OH(羟胺)是一元弱碱,25℃时,其电离平衡常数Kb=9.1×10-9,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6×10-5,则1molNH2OH和NH3•H2O分别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的盐pH:前者
     
    后者。(填“大于”或“小于”)。
    (2)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原理为:4NH3(g)+4NO(g)+O2(g)⇌4N2(g)+6H2O(g)△H=-1625.5kJ/mol。
    ①该方法应控制反应温度在315~400℃之间,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②氨氮比[
    n
    N
    H
    3
    n
    NO
    ]会直接影响该方法的脱硝率。如图为350℃时,只改变氨气的投放量,NO的百分含量与氨氮比的关系图。当
    n
    N
    H
    3
    n
    NO
    >1.0时烟气中NO含量反而增大,主要原因是
     


    (3)直接电解吸收也是脱硝的一种方法。用6%的稀硝酸吸收NOx生成亚硝酸,再将吸收液导入电解槽使之转化为硝酸,该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组卷:5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