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7 9: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太空计划再次迈出重要一步。下列与这次载人飞行任务有关化学知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17引用:2难度:0.7
  • 2.反应速率的加快可以缩短工业生产中的时间成本。改变下列条件,不能提高反应O2(g)+2SO2(g)⇌2SO3(g)的反应速率的是(  )

    组卷:25引用:1难度:0.7
  • 3.下列物质所含化学键与其晶体结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化学键 晶体结构
    A NaCl 离子键 离子晶体
    B H2O(s,冰) 共价键 共价晶体
    C SiO2 共价键 共价晶体
    D Na 金属键 金属晶体

    组卷:4引用:2难度:0.7
  • 4.化学语言是化学必备知识之一。下列溶液中存在盐类水解且水解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1难度:0.8
  • 5.下列金属防护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组卷:43引用:2难度:0.8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7分。

  • 16.维生素C(C6H8O6)又称L-抗坏血酸,其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氧化速度更快,具有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更快愈合等生理功能。实验室检验测定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配制溶液:准确称量碾碎后的药品0.4000g,溶解于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中,加入适量醋酸,后配制成250mL溶液。
    Ⅱ.滴定实验:取配制好的溶液50.00mL于锥形瓶,并加入0.5%淀粉指示剂2mL,立即用0.01mol⋅L-1的I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已知:C6H8O6+I2═C6H6O6+2HI。
    (1)配制溶液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2)溶解药片时加入适量醋酸的目的是
     

    (3)将I2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的具体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再夹在滴定管夹上备用。
    a.装入I2:标准溶液至0刻度以上;
    b.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
    c.排尽尖嘴部分气泡;
    d.用I2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e.用蒸馏水清洗2~3次;
    f.将液面调节至“0”或“0”刻度以下。
    (4)滴定至终点时的实验现象为
     

    (5)该药片中维生素C的百分含量为
     
    %。
    (6)若配制过程中采用了来煮沸过的蒸馏水,可能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读取I2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可能导致测定结果
     

    组卷:14引用:1难度:0.5
  • 17.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承诺,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是实现碳达峰的手段之一。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ΔH1
    已知:i.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C-H C=O H-H C≡O
    键能/(kJ⋅mol-1 413 745 436 1011
    ⅱ.副反应Ⅰ:CO2(g)+H2(g)⇌CO(g)+H2O(g)ΔH2=+41.5kJ⋅mol-1
    副反应Ⅱ:CH4(g)+H2O(g)⇌CO(g)+3H2(g)ΔH3
    (1)①ΔH1=
     
    kJ⋅mol-1,ΔH3=
     
    kJ⋅mol-1
    ②副反应Ⅱ属于
     
    (选填“熵增”或“熵减”)反应。
    (2)已知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kpa(CH4)⋅pb(CO2),k为速率常数。900℃时,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只改变p(CO2)或p(CH4)时,正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若CH4和CO2的分压均为p1时,a=
     
    ,b=
     

    ②若CH4和CO2的分压相等,分别为p2和p3两种情况下的正反应速率之比为
     

    (3)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同时发生上述三个反应。反应过程中的CH4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α(CH4)值随压强升高而减小的原因为
     
    ;图2中的温度由大到小为
     
    ,其判断理由为
     

    组卷:41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