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章 电路初探》2021年单元测试卷(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

发布:2024/11/28 21:0:3

一、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 1.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张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不变,R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因实验器材的限制,利用该电路无法直接测出热敏电阻的阻值,聪明的小张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根据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足够大;
    ②控制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10℃,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某数值,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26Ω;
    ③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电阻箱R/Ω 26 47 64 76 85 92 98 100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部分的操作是

    (2)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

    (3)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张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未接入),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将电压表依次并在各接线柱之间发现ab间无示数,接ac、bc间有示数,此时电路中的故障是
    。小华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后,若想要电压表的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乙中
    两端接入电压表。
    A.a、b
    B.b、c
    C.a、c

    组卷:51引用:2难度:0.5
  • 2.“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在使用电压表之前,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向没有刻度的那一边偏转,则应对电压表进行

    (2)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灯泡;
    (3)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的操作是:

    (4)测出L1两端电压后,小明同学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装在B、C之间,小聪同学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办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答:
    ;理由:

    (5)测出AB、BC、AC之间的电压,记录在图表格中。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结论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UAB/V UBC/V UAC/V
    3.1 1.4 4.5

    组卷:100引用:4难度:0.7
  • 3.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时:
    (1)如果有3个电阻R1、R2、R3对阻值的要求是:

    A三个电阻的阻值都相等
    B.三个电阻的阻值可以有两个相等
    C.三个电阻的阻值都不相等
    (2)小明的实验记录如表格,请把第二次和第三次所用电阻填入表中:
    次数 所用电阻 支路电流I1/A 支路电流I2/A 干路电流I/A
    1 R1、R2
    2
    3
    (3)如果某次实验第一条支路电流大约0.5A,第二条支路电流大约0.4A,那么他在实验中所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应该是

    A.始终用小量程测支路和干路电流
    B.始终用大量程测支路和干路电流
    C.用小量程测支路,用大量程测干路
    (4)如果在第3次时所用电流表发生故障,换了一块表,则

    A.前两次的也不要了,全部重新测量
    B.只把第3次数据重新测量

    组卷:17引用:1难度:0.6
  • 4.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是串联的,小明的方法是
    的(“正确”或“错误”)。
    (2)如图乙是某同学连接的并联电路的局部图,某次实验中,测量完干路电流之后,某同学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
    点,测量过程中,电流表出现了图丙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3)该同学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10 0.12 0.22
    第二次测量 0.20 0.24 0.44
    第三次测量 0.25 0.30 0.55
    (4)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
    (选填“一”或“二”)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5)根据上述结论,应用到如图丁中,图中已标明了电流的方向,若b、c、d中的电流大小分别为0.3A、0.6A、0.2A,则a中的电流大小为
    A。

    组卷:101引用:1难度:0.6
  • 5.(探究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流过A、B、C各处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将如图中元件按要求连接;(L1、L2并联,S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量L1的电流)
    (2)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测量次数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1 0.22 0.12 0.10
    2 0.48 0.22 0.26
    3 0.55 0.30 0.25
    (3)为了使得“由实验数据所归纳的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在不改变电源及电路连接的基础上,还应当换用不同规格的电灯重做上述实验;
    (4)整理器材。(分析与论证)
    ①在接、拆电路时,开关必须

    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③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组卷:85引用:2难度:0.6

一、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 14.如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
    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
    联(选填“串”或“并”),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有一个位置的电流测量明显有误,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2 0.32 1.6
    (3)甲、乙两位同学在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则甲的问题是:
    ;乙的问题是:

    (4)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该灯泡的电流小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灯泡被短路
    D.小灯泡靠近负极
    (5)实验结束小明又借来一只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他先将电压表正确接在A、B两点间测出了L1的电压,接着将电压表接A的导线改接到C点测L2的电压,你认为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组卷:67引用:1难度:0.5
  • 15.在做“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有多个灯泡可供选择,小明把两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如图1所示:

    (1)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亮,当分别把电压表并联接在图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时,测得的数据是:UAB=0,UBC=4.5V,UAC=4.5V,则故障可能是

    (2)排除故障后实验正常进行,分别反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观察电压表示数,并记录数据。通过测量得到了三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AB间电压U1/V BC间电压U2/V AC间电压U3/V
    1 2.0 2.5 4.5
    2 2.4 2.1 4.5
    3 1.9 2.6 4.5
    分析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的表达式是

    (3)实验完成后,同组的小杨同学认为,每次操作都需要将电压表拆接至AB、BC、AC两端,太过繁琐,她认为只需进行两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了,如图2所示:
    ①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只需将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②测总电压时,只需将电压表所接的A接点不动,只断开B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聪明的小亮同学马上对她的方法给予了否定:
    他认为在进行操作①时,会出现的问题是

    而在进行操作②时,会出现的问题是

    (4)学习滑动变阻器后,小明想利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进行多次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设计要求电压表测灯泡L2两端电压且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灯变亮,请在图中完成电路连接实物图(导线不得交叉)。

    组卷:37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