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等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5 8:0:7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单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它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即在世界东西各建筑派系中,相较起来,也是个极特殊的直贯系统。
外表上一座中国式建筑物,可明显地分作三大部:屋顶部分,柱梁部分,台基部分。屋顶本是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殚烦难地,使之尽善尽美,使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屋顶最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题,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椽,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
“飞檐”的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地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韵。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不过注意那过当和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与复杂。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所取,但一般人常以为愈巧愈繁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证例。外观上虽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最真纯条件。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这斜度之由表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架法’。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其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使檐沿作仰翻曲度的方法,在增加第二层檐椽,这层檐甚短,只驮在头檐椽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
既讲到屋顶,还应注意到屋瓦上的种种装饰物。既然雕饰必是设施于结构部分才有价值,那么我们屋瓦上的脊瓦吻兽又是如何?脊瓦可以说是两坡相联处的脊缝上一种镶边的办法,当然也有过当复杂的,但是诚实地来装饰一个结构部分,而不肯勉强地来掩饰一个结构枢纽或关节,是中国建筑最长之处。瓦上的脊吻和走兽,无疑地,本来也是结构上的部分。现时的龙头形“正吻”古称“鸱尾”,最初必是总管“扶脊木”和脊桁等部分的一块木质关键,这木质关键突出脊上,略作鸟形,后来略加点缀竟然刻成鸱鸟之尾,也是很自然的变化。其所以为鸱尾者还带有一点象征意义,因有传说鸱鸟能吐水,拿它放在瓦脊上可制火灾
南方屋瓦上多加增极复杂的花样,完全脱离结构上任务纯粹的显示技巧,甚属无聊,不足称扬。外国人因为中国人屋顶之特殊形式,迥异于欧西各派,早多注意及之。论说纷纷,妙想天开。有说中国屋顶乃根据游牧时代帐幕者,有说象形蔽天之松枝者,有目中国飞檐为怪诞者,有谓中国建筑类儿戏者、有的全由走兽龙头方,无谓的探讨意义,几乎不值得在此费时反证。总之,这种曲线屋顶已经从结构上分析了,又从雕饰设施原则上审察了,其美观实用方面又显着明晰,不容否认。我们结论实可以简单地承认它艺术上的大成功。
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并且与屋顶有密切关系的,便是“斗拱”部分。最初檐承于椽,椽承于檐桁,桁则架于梁墙。此梁端既是由梁架延长,伸出柱的外边。但高大的建筑物出檐既深,单指梁端支持,势必不胜,结果必产生重叠木“翘”支于梁端之下。但单借木翘不够担全檐沿的重量,尤其是建筑物愈大,两柱间之距离也愈远,所以又生左右岔出的横“拱”来接受“檐桁”这前后的木翘,左右的横拱,结合而成的“斗拱”全部(在拱或翘昂的两端和相交处,介于上下两层拱或翘之间的斗形木块称“料”)。“昂”最初为又一种之翘,后部斜伸出斗拱后用以支“金桁”。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分。伸支出的房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直到柱的上面。斗拱的演化,每是技巧上的进步,但是后代斗拱(约略从宋元以后),便变化到非常复杂,在结构上已有过当的部分,部位上也有改变。本来斗拱只限于柱的上面(今称柱头斗),后来为外观关系,又增加一攒所谓“平身科”者,在柱与柱之间。明清建筑上平身科加增到六七攒,排成一列,完全成为装饰品,失去本来功用。“昂”之后部功用变废除,只馀前部形式而已。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的原始缘故,中国建筑又发生了色彩的特征。彩绘的设施在中国建筑上,非常之慎重,部位多限于檐下结构部分,在阴影掩映之中。主要彩色亦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有时略加金点。其他檐以下的大部分颜色则纯为赤红,与檐下彩绘正成反照。中国人的操纵色彩可谓轻重得当。设使滥用彩色于建筑全部,使上下耀目辉煌,必成野蛮现象,失掉所有庄严和调谐,别系建筑颇有犯此忌者,更可见中国人有超等美术见解。至彩色琉璃瓦产生之后,连黯淡无光的青瓦,都成为片片堂皇的黄金碧玉,这又是中国建筑的大光荣,不过滥用杂色瓦,也是一种危险,幸免这种引诱,也是我们可骄傲之处。
(摘编自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檐”的“飞”是指屋檐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四角翘起的形态。
B.“举架法”是指依着梁架叠层加高,让屋顶坡的斜度依次叠加的做法。
C.“脊瓦”作为雕饰,除了具有装饰功能,还有设施于结构部分的价值。
D.“鸱尾”是指总管“扶脊木”等部分、形如鸱鸟之尾的一块木质关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没有因外来影响而产生复杂变化,屋顶即是其演进程序单纯的代表。
B.最初的屋顶因檐深则低,阻碍了光线照进,导致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等一系列问题。
C.中国建筑屋顶设计与西方大相径庭,也有显示技巧的做法,但总的来说兼具实用与美观。
D.中国建筑的彩绘以青蓝等冷色为主,位置相对固定,这体现了中国建筑彩绘使用的慎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发展演进历代继承,成为极特殊的直贯系统,当下的很多建筑依然在某些方面承继了它的传统。
B.南方过甚的飞檐符合愈巧愈繁必是愈美的大众审美倾向,所以外观浪漫的姿态彰显出一种真纯的美术风格。
C.中国建筑中的曲线屋顶在结构、雕饰原则、实用等方面自成独立的系统,说明我国的建筑达到最高成熟点。
D.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分,然而一旦过于强调其装饰价值,导致结构上有过当之处,就失去了本来功用。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编自《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却在毁灭性消失。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我国有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很多是被各类建设行为毁掉的。“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这些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倒是山寨型的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欧陆风情大行其道,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品位低下。”目前城市居民小区已成为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城市特色难以寻觅。“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难觅心灵的归宿。”
(摘编自《“千城一面”与山寨建筑遍地,谁来塑造有灵魂的城市》,“人民网”2013年8月19日) 材料三:中国建筑要面向未来,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它还背靠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应认真梳理和汲取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本原,既研究传统建筑的“形”,更传承传统建筑的“神”,妥善处理城市建筑形与神、点与面,取与舍的关系,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弄清楚西方建筑文化的来龙去脉,把东西方建筑文化融会贯通,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过程中吸收西方优秀建筑理念,在与西方建筑技艺交融对话中不断发展中国建筑文化,努力建造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治理城市建筑乱象,应从扭转非理性的规划设计入手。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牢固树立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对城市核心区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划出红线,注重延续城市文脉。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审视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找到符合国情和地域文化的规划方法,在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上下足功夫。
有人说,奇怪建筑产生的责任归属应当三七开,决策者七、建筑师三。事实的确如此。应下决心改变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出现的行业生态堪忧、专业素养不足的窘境,大力加强建筑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提高建筑设计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信,消除迷茫和误解,立足民族优秀传统,珍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让建筑设计师学习环保、节能、智能等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深入了解西方过程中反思自己,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中提升自己,进而将建筑文化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认识,并用通感,体悟等东方思维模式对其进行升华,完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重构。
(摘编自《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1)下列不属于建筑“可译性”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用华丽的琉璃建造出的显示皇家尊严的琉璃牌楼圆券门与古罗马时代纪念统一罗马帝国而修建的古罗马凯旋门石拱门。
B.一座欧洲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是可以一览无遗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C.天主教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采用石材,有直插蓝天的尖塔,伊斯兰教著名圣寺麦加清真寺用大理石堆砌,也有高耸入云的尖塔。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国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华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是中国建筑技艺与西方建筑技艺交融对话的前提,既观照自我,又互相学习。
B.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中国城市建筑师既要面对未来,又不能失去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建筑要延续城市文脉。
C.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才能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形与神。
D.一味模仿西方建筑,我国就难以建造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筑。
(3)面对我国城市“千城一面”和某些城市山寨外国建筑的现状,请结合材料分析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应如何保留我们本民族的特色。组卷:11引用:10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腰楚王
陈敏 楚国的军队旌旗招展,在滚动的尘烟中徐徐推进。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王族的囚车列着长龙一般的队伍隆隆地向楚国的国都驶来。
楚灵王坐在雄伟的章花台上,丝竹之音不绝于耳,轻歌曼舞萦绕左右。他斜倚白玉砌成的栏杆,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抬头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不负我也!灵王走到“银波”大镜跟前,挺胸收腹,端详自己灵活的身躯,对身边的一个细腰王妃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
“美极了,我王一向气宇非凡,今天更是玉树临风啊!”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
“本王今天将大会诸侯,举行得胜之师的凯旋仪式,本王高兴啊。来,起鼓,且让本王和你们共舞一曲《天上人间》吧!”
乐声响起,如行云流水,灵王在舞女环绕的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
一曲舞毕,忽报各国诸侯已齐聚台下,等候召见。
细腰王妃轻轻地拭去灵王额头上渗出的一层细汗。灵王缓步登上镶金的宝座。
“哈哈哈!”灵王跷起长长的下巴,转身环顾各国诸侯,说道:“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果真是能征善战之士吧!我大楚将士多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身手灵活,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肥硕粗鄙,行动不便。看!我的楚国将军伍奢、启疆、弃疾,个个都是狼腰猿臂的壮士,人人可敌万军。哈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们先干一杯。”灵王一边干杯,一边示意伴舞。一时铜鼓、铃铛之音乍起,一列列细腰粉黛袅袅而出,婀娜多姿地摇动身肢。灵王和诸侯们在楚国艳舞的香风吹拂下,开怀畅饮了起来。醉意朦胧中宫人来报:越王常寿过姗姗来迟。肥胖的越国国君终于攀上章华台,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灵王道歉。
灵王轻蔑地瞥了一眼常寿过肥硕的大肚子,半晌才说:“你肥胖如猪,一定是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会也快要结束了,要是不想和陈侯、蔡侯同列的话你还是先行而去吧!猪嘛,就得爬着出!”灵王的话引起诸侯们迎合的肆意大笑,喘着粗气的常寿过血涌如潮,眼睛里滴出了两滴殷红的血。他只得伏下肥硕的身躯,爬出章华大殿。
灵王导演的这出戏,着实让各国诸侯和众位文武大臣惊出一头冷汗,个个不由自主地摸起了自己的脸、头和肚子,那些肚子稍微凸出的人下意识地做起了深呼吸,企图让肚子看起来稍小一些。
自章华台会盟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仲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
一日,宫里闲来无事,灵王下令做了一面大镜安置在宫殿外,他颁布了一条“举凡今后,用仕以腰肥者罢黜”的新旨意。于是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罢肥运动,肥胖的官员一律罢免。稍微有点发胖迹象的大臣开始千方百计地实施减肥,拼命地使自己的腰身变细。人们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强迫自己一天只吃一顿饭或者只喝水不吃饭,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有的人在小便时掉进厕所活活淹死,有的需要扶住墙壁才能站起身来;还有的大臣更摸出了一套减肥绝招……尽管他们挖空心思地实施减肥以投灵王所好,可楚国王宫里十之八九的大臣还是被罢免了。一番番的折腾之后,楚国上下所有机构里都是清一色的窈窕男女,只是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一天忽有快马来报:20万楚军主力在吴国东南遭到十面伏击,已经全军覆没。沉浸在歌舞声中的灵王一时惊诧不已。他匆忙组装了一支10万人的蜂腰部队赶赴前线。可是,越王常寿过伙同那些因为肥胖而被罢免的王族们闯进皇宫,占领了楚国的都城。
灵王的饿殍之师很快就被兵强马壮的吴军彻底击溃。灵王落荒而逃。
衣衫褴褛的灵王逃到故臣申亥的故乡鄢都。
是夜,刚刚出浴的灵王换上申亥呈上来的衣服,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依窗而立。
窗外,月明星稀,灵王看见江流沙滩和荒山莽岭之间,满是晃动的火把。火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楚灵王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江河。
灵王正要问及,门外忽然卷进一股冷风,但见越王常寿过手持宝剑冲了过来,身后站着两排袒胸露腹的肥硕壮士。
灵王轻蔑地扫视了一眼满堂的彪形大汉,习惯性地紧了紧腰带问:“申亥,再看看,本王腰身尚灵活否?”“我王身似蛟龙,动若疾风矣。”申亥声泪俱下地说。“申亥,意欲观王舞乎?”申亥已泣不成声。
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
江风吹过,火苗歪斜,常寿过仔细查看剑刃,竟无一滴血迹沾在上面。
(原文有删改) [注]“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1)关于文中楚灵王与诸侯会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盟中楚灵王提议“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们先干一杯”,体现了他胜利后的高傲自满。
B.先详写了楚灵王会盟的盛况,再略写其遇害的过程,先扬后抑,繁简对比,详略得当。
C.楚灵王羞辱越王引起诸侯肆意大笑,又使他们惊出冷汗,意在表现文中看客群体丑态。
D.文中对越王常寿过的描写形象生动,细致入微,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细腰”是写作着力点,围绕这一着力点楚灵王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本文体现了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组卷:2引用:2难度:0.5
七.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组卷:83引用:65难度:0.3
八.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自古至今,我们山西都是一方人才辈出之地。誓扫匈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充分发扬民主,办好农民实事”的改革先锋申纪兰;出色完成神舟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特级飞行员景海鹏……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被民族和时代铭记。
当然,更多的是负重前行、风雨兼程的无名英雄。他们或鞠躬尽瘁做着行业里的“螺丝钉”,或拼尽全力托起自己的小家庭……他们没有声震天下,却也用自己微弱的点点星光为璀璨星空增添光彩。
一位“躺平青年”来信表达自己的人生困惑:“反正自己做不了大英雄,何不佛系度过此生?”
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结合材料阐述你对“英雄”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