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 8:0:9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9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的兴趣和思考,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白。这便是所谓的“不写之写”。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省略、情节省略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令人赞叹。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白本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曹雪芹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白。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大多数情况下忽视了“不写之写”美学修辞学上的意蕴。
C.曹雪芹通过语言、情节的省略,“不写之写”,利用“矛盾”等制造空白,使《红楼梦》具备了朦胧之境、空灵之美。
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二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B.作家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使人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质疑,进而推想缘由,探求真相。
D.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以虚写实、计白当黑,使有限的画面生出无限烟波,达到了“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的效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第八回,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没有撵走,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而茜雪“出去”的具体情节没有明示。
B.第三十五回,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不能当着宝钗的面向宝玉说她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永无直接答案了。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情态,没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九十八回,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五内俱焚,临死口吐鲜血,嘴中念到“宝玉,你好……”,话未说尽便香消玉殒了。
(4)文学作品中设置的空白在读者感受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分析。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山上山下顿时一片寂静。
②抗联官兵陷入了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讨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趁着难得的空隙,战士们趴在皑皑积雪上,慢慢爬到了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的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抗联战士都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或与鬼子同归于尽,或用于自爆,决不当俘虏。突然,一个一直看天的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一愣,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吧。”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战士们看看黑沉沉的天空,也不觉面露喜色。连长命令道:“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连长又命令说:“只要能走,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然后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判断山上的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离得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甩下去一颗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小鬼子拼了!”
⑥突然的爆炸声和呐喊声,吓得鬼子惊慌失措,急忙又趴在雪地上,拼命向山上开枪。山上仍然没有还击,鬼子很快又停止了射击,只是不敢轻易地往上冲了。又过了好一会儿,鬼子试探着爬起身,往山上摸。连长看看老程,老程指指天空,肯定地点点头。连长毅然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山下。
⑦爆炸的声音刚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了无数倍,狂风打着旋,笼罩了茫茫林海。大雪从天而降。因为狂风的作用,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狂风裹挟着雪粒子,呜呜怪叫着抽打着大地万物。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⑧趁着山下的鬼子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爬起身,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山顶拼命攀登。狂风暴雪中,人们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雪球打得人浑身生疼。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凭借脚下升高的地势辨别方向,做着最后一搏。柱子毕竟只是个14岁的孩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很快,老程凭借以往的经验,知道到了山顶。老程转回身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
⑨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裹在怀里,倒退着跳了下去。
⑩两人先是在狂风暴雪中急速落下去,接着重重地跌落在冻得坚硬如石的山坡上,然后快速向山下翻滚……
⑪柱子终于清醒了,他轻轻推推老程,又摸摸老程的脸,没有感到丝毫的暖意。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将帽子覆盖在老程的脸上,将冻僵的两手焐在老程的脸上,试图让老程在这一丝温暖里缓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慢慢醒了。
⑫柱子喜极而泣,流着泪问:“老程叔,你醒了?”老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你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又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可你,是抗联战士。”柱子说:“老程叔,别说了,你再睡会儿,再歇歇。”老程真就不说话了,他静静地走了。
⑬大烟炮止了,雪还在静静地下。
⑭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的身上轻轻摘下,又将老程的狗皮帽子扶正,然后跪在老程身前,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早就死多少次了,我向您老人家保证,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鬼子,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⑮柱子用洁白的雪将老程掩埋了,然后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
⑯终于下了山,柱子一下子跪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连吃了两口雪,然后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⑰天黑透了,柱子才找到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用刺刀挖一个深深的雪窝子,钻进去,搂着冰凉的枪睡一夜,醒来后仍是在茫茫林海里翻山越岭。松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
⑱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次爬起来。雪还没停,下得缓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着……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题目交代了人物身份、事件,主体部分用大量篇幅记述抗联官兵的遭遇,即小兵追赶队伍之前发生的事情。
B.小说通过血战、跳崖、雪中前行等情节,塑造了以老程、柱子为代表的抗联战士的形象,赞扬了他们的革命精神。
C.虽然小说没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
D.小说第⑮段写柱子“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说明柱子经历了成长,抗战意志变得坚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探寻原委。
B.小说几次写鬼子的胆怯,对比突出了战士们的智慧英勇;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了老程的无畏。
C.小说写“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裹在怀里”,并且“倒退着跳了下去”,为下文他的牺牲和柱子生存下来做铺垫。
D.小说人物对话通俗明了,多用短句,这是由紧张的战争氛围决定的,老程临终的话语则是因为他受伤严重而断续。
(3)小说《追赶队伍的小兵》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多次写到“雪”,请分别概括下面两处“雪”在原文中的作用。
雪还没停,下得缓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着……
——《追赶队伍的小兵》 (林冲)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你认为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
3.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组卷:2引用:1难度:0.8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论剑”青城山,泛舟都江堰,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前击剑,在杜甫草堂打一场排球赛,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遇上动漫人物哪吒,两个小伙伴在巴山蜀水间展开竞技比拼又共同成长……这些有趣的场景,来自日前发布的成都大运会3D动画宣传片《哪吒蓉宝奇遇记》。3分钟的短片,既展现了成都的自然风光,①_____,更是着力刻画了体育竞技运动之美。通过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必将取得共赢的效果,凝聚起共同的意志。
人们不禁感慨,讲好中国体育故事,②_____。回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宣传片,让孙悟空、黑猫警长等经典动画形象尽享冰雪运动的快乐,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效果。由此观之,好故事离不开好点子,为讲述添一点创意,才会在更多人心中激起涟漪。
我们相信,大运会“成都成就梦想”的精彩,已在赛前预热,必将在赛场绽放,③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工体,一位18岁球迷“乱入”,成功拥抱梅西,狂奔全场并与大马丁击掌。即便被四脚朝天抬出绿茵场,也难掩满脸兴奋;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更是声称会把自己与梅西的球场合影裱起来挂在房间里。
该事件不仅引发现场全体球迷欢呼,而且迅速引爆全网,绝大部分网友表示宽容甚至羡慕,觉得他在为热爱奔跑,活出了当代青年的独特个性。但也有部分批评声音,认为该少年破坏规则,扰乱秩序,不值效仿。据警方消息,事后该球迷受到行政拘留处分。
此上事件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语文课上将针对该事件展开讨论交流,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