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君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君子文化,孔子的意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和特殊性的。
转折性,是从孔子对于君子内涵的改变角度来说的。君子这个概念并非孔子发明的,而大体上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意义上使用,指的是那些具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形象。将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是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转折性意义所在。在孔子这里,作为身份意识的君子还是存在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君子具有了道德的意义。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
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对于君子形象最为根本性的改造。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是君子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在孔子之前,君子就是有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既然有社会地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其实,儒家的伦理原则也非常强调对等,儒家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道德的,既然是关系,那自然是双向的、对等的。
当孔子把道德的责任置于君子之上时,就清楚地表达出了儒家道德理想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层面:
在道德实现方式上,孔子或者说儒家并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地要求所有人都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是强调君子必须承担道义。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样一来,君子的主导、教化意义就非常明显了。“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小人是需要被教化的,而君子是这种教化得以实现的关键。由此,在儒家这里,对于道德的实现,形成了一个框架设计: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
从道德境界上来说,儒家追求的是圣人,那是最高的理想。但是,孔子为什么要更多地强调君子?因为君子虽然不是最高的道德形象,却是一个以道德为己任的现实中人。这种现实中人对于儒家道德的实现具有关键的、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道德的理想不是不可以实现,相反它是现实可行的,就在君子这个现实的个体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在儒家这里,圣人是完满的道德形象,而君子是现实的道德形象。当道德的理想在君子身上实现的时候,孔子想告诉世人儒家思想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有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对于君子的道德内涵的确立,具有极为明显的现实指向意义。
所以,君子形象经由孔子的重新塑造,获得了转折性的、根本性的、特殊性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孔子以非常现实的方式将道德理想实现放置于君子身上。由此,这个形象得以支撑中国传统,并且内化成国人的精神价值,影响至今。
(摘编自何善蒙《孔子是怎么改造君子形象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君子这个概念不是孔子发明的,但是君子内涵的转折性变化是由孔子实现的。
B.在孔子看来,君子身份意味着既要拥有高贵的社会地位,又能自觉承担道义。
C.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是对君子形象根本性的改造。
D.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体现了孔子君子思想的特殊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孔子对我国君子文化的影响,阐明了孔子在君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B.文章主体部分具体分析了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意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C.结尾段重申全文的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并指出君子文化对中国传统影响深远。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士大夫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是承担社会责任最多的。
B.儒家只要求君子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其他人则没有要求。
C.在孔子看来,圣人虽然是最高道德境界的代表,但却是容易实现的理想。
D.如果没有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改造,就能没有今日体现国人精神的君子文化。组卷:7引用:3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0多年前,平遥居民范东山曾经“逃离”古城。他家位于西湖景街24号,小院里的古建筑一度“破得不能看”。2012年,平遥县对古城内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出台了保护修缮补助办法,即财政补助工程费用总额的三分之二,产权人承担三分之一。
2012年这一政策刚公布,范东山就报了名,成为第一批享受到该政策补贴的居民。修缮花了约26万元,其中政府补贴17万元。2018年,这处清代民居挂上了“历史建筑”的标识牌。
在平遥古城,密密麻麻分布着约3800处传统民居。项目实施以来,已修缮1000余间民居,补助资金1200余万元,900余居民受益。2015年,该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项目奖”。
红窗、红门、红灯笼,修缮后的四合院亮丽喜庆。如今,55岁的范东山喜欢坐在院里喝茶,而他90多岁的老母亲常坐在门口和邻居们聊天晒太阳。
(摘编自《活态传承,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材料二:
云计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起着保护贡献的作用,在我国非遗的保护方面,采用了传统的信息采集、记录和保存方式,但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只有让传统保护向现代化转化,才能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起到更大的保护力。
数字化方式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云计算可以赋能传统快速向数字化过渡,实现高效扩容,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高速计算的问题,改变传统“信息孤岛”问题。
此外,各地域对本地非遗建立了数据库保护,但地域之间数据库信息不互通,造成数据库不能最大化地发挥传播作用。作为T产业革命性的技术的云计算,除推进向数字化过渡,为非遗文化带来保护作用,还改变了过去分散式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了资源共享的作用,让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联动。
(摘编自《云计算对非遗文化的传承起什么作用?》)
材料三:
保护,只是我们对文化遗产应尽的第一义务。这些遗产源自历史,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成长历程,是人类集体记忆的保存品,无法再生,不保护就意味着消失。这是个连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那些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更是证明了它具有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文化价值。对文化遗产更重要的义务,实际上是研究,要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遗产背后的价值与灵魂,研究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它对民族与世界的意义。这种研究不是简单的经验判断或事实描述,而是要对它背后的文化特性与文化价值有深入的研究。对这些文化遗产研究得越深,传播得越广,民众对自己的民族特性就会认知得越深,从中汲取新的创造力量,成为一个时代思想与文化的历史根基。
(摘编自《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保护之外更需重视文化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遥县城的居民范东山曾经“逃离”古城,政府出台保护修缮补助办法后他又搬了回来。
B.传统的文化遗产数据库保护,让相关信息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不能发挥传播作用。
C.文化遗产是民族成长历程的记录,它不可能再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护好它。
D.深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要研究它背后的价值与灵魂,以及它对民族和世界的意义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遥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补助项目,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项目奖”。
B.范东山一家在老民居中既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也享受到了融洽的邻里之乐。
C.在非遗数据库保护方面,现代的云计算保护方式较之于传统的方式更为有效。
D.对民族特性认识深刻,才能更深层次进行文化遗产研究,进而为一个时代奠定历史根基。
(3)三则材料都是围绕着文化遗产来写的,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组卷:3引用:1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及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的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注】①槁项,亦作“稿项”,羸瘦貌。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和《五石之瓠》中“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都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B.“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是说庄子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因而生活困顿、隔绝人世,只好与月亮为伴。
C.“无端崖之辞”出自《庄子•天下》,意思是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言辞,它与“谬悠之说”“荒唐之言”都指《庄子》中违背常情的怪诞之语。
D.文中使用第三人称写作,但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客观冷静,而是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达出的对庄子崇高的敬意。
(2)鲍鹏山谈到庄子时说“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中“满纸荒唐言”和“一把辛酸泪”的理解。
(3)生于乱世,庄周们选择“曳尾于涂中”,孔子们选择“仁以为己任”,你更赞同谁的选择?请结合作品和所学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1引用:2难度:0.2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5月6日下午发布消息称,亚奥理事会执委会在与有关各方协商后,今日研究决定,原定于今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延期举办,赛事名称和标识保持不变。新的举办日期将由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杭州亚组委协商一致后对外公布。上述消息指出,自取得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以来,在亚奥理事会和中国奥委会的指导帮助下,浙江各方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推动亚运会各项筹办工作顺利开展。杭州亚组委将在亚奥理事会和中国奥委会的支持指导下,各方共同努力,继续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相信延期后的杭州亚运会终将获得圆满成功。组卷:5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离娄章句下》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敬爱别人的人,也永远受到别人的敬爱。《论语•季氏》中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品行高尚之人,敬畏圣人的教诲。常怀“敬”“畏”之心,能引导个人端正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与行为,能引导社会文明与法制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等奖项,致敬那些为国家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劳动者,又创立“全民道德公约”“重大灾难公祭纪念”等活动,进一步倡导全民族存畏守正的纯正风气。
请结合材料,以“‘敬’与‘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7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