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昭通一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什么是美学?我个人的回答:审美就是人与世界的一种关系,没有实体性的美。审美是人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肯定性的情感体验。
中国到底有没有美学?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完善”,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按照这样的标准,中国没有美学,因为中国古代没有这样明确的表述。但是我们中国肯定有自己的艺术的生存方式,有人和对象的审美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有自己的美学。那么我们怎么概括?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概括叫“生生美学”。提出“生生美学”的动因就是试图在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与英美哲学环境美学之外提出一种中国自己的生态美学。
梁漱溟将孔子学术之要旨概括为“生”,指出:“这一个‘生’字是最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知道所有孔家的话。”牟宗仁认为,“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儒道两家是中国所固有的,后来加上佛教,亦还是如此。”这就是儒家之爱生--仁者爱人,道家之养生,佛家之护生。《周易》中原有“生生之谓德也”一说。最高的道德是什么?是“生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给予人类的最大的恩赐是什么?是“生”。中国美学将“生生之德”转化为“生生之美”,将“生”字重言,使其具有了“生命的创生”之意,中国的美学是生命创生的美学,是创造生命的美学,这样就使“生生”具有了本体论的内涵。而生命直抵艺术之深处,所有感动人的艺术都是具有蓬勃生命的艺术,具有美的内涵和美的含义。具有生命的艺术才是美的艺术。
“生生美学”的文化特点到底是什么?第一个文化特点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本源性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立场,此成为生生美学生成的主要文化背景,决定其明德敬天、以德配天的文化传统。第二个文化特点是“阴阳相生”的生命美学。“一阴一阳之谓道”之阴阳相互生成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艺术与审美的根本规律。中国艺术通过笔墨、虚实、留白等形成阴阳对比,诞育生命,也诞育无穷的艺术意蕴。西方近代以来也有著名的康德的审美的“二律背反”理论,“感性”和“理性”的二律背反,“感性”和“理性”同时都有价值,但又相悖,这就形成一种审美。“这种美具有无比强大的张力与魅力。”第三个文化特点是“太极图示”的艺术思维模式。“太极图示”是东方形态的古典现象学,所谓“无极乃太极,太极动而生阳,一动一静,互为本根”,是一种东方式的富有无穷生命力量的圆形美学。第四个文化特点是总体透视的艺术特征。毕加索以前的西方古典艺术,比如俄罗斯的油画等,它们都是焦点透视,用一个人的视点看物体。中国是总体透视,就是用一个总的意境、总的理想、总的精神、总的神采把整个画统摄住。第五个文化特点是“意在言外”的意境审美模式。这里面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美学和艺术有没有自己的逻辑性和艺术理性?学术界,包括西方理论界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美学与艺术理论没有理性逻辑,但我们认为,“生生美学”虽没有西方传统的工具理性逻辑,却具有“意在言外”的意境式审美逻辑,是一种对于看不见的意蕴的追寻,是更高更深的艺术逻辑。
(选自曾繁仁先生于2019年7月8日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是一种经验性的情感体验,它抛开了审美对象实体性的美,体现的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B.“生生美学”是区别于鲍姆加登的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和黑格尔的英美哲学环境美学的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C.“生生美学”中“生生”的概念来自于儒家哲学观,并且运用了重言,凸显了中国美学生命的本体论。
D.中国艺术往往通过笔墨、虚实、留白等手法遵循阴阳相互生成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给人一种审美感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的是层层递进的结构,先从“生生美学”的提出原因出发,再论及“生生”的概念,再论及文化特点。
B.文章第三段用大量引用论证,既论证了“生生美学”的内涵,又显得典雅厚重,有说服力。
C.文章第四段中举俄罗斯油画的例子,意欲对比焦点透视与总体透视的艺术特征,从而凸显出总体透视的优势。
D.文章第四段引用康德的“二律背反”的例子,用类比论证巧证“阴阳相生”既是相背的,也是有审美价值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式的审美逻辑是高于工具逻辑的艺术逻辑,因此可以印证中国的“生生美学”的逻辑性强于现象学生态美学和哲学环境美学。
B.《清明上河图》以“繁荣祥和”的意境统摄整个画面,“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不依某一人的视点来绘图,符合“总体透视”的艺术特征。
C.中国之生生美学的起源、文化特点都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它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特色,增强了文化自信。
D.“生生美学”是通过概括中国自己的艺术生存方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出的中国生态美学概念。组卷:11引用:7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疾病与演化进程
[英国]理查德•道金斯
动物的躯体是一个精巧而且往往有效的自然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叫免疫系统。当身体感觉到危险的寄生虫时,它会被激发起来,生成特殊的细胞,像战士那样乘着血液奔向战场,攻击那群特别的寄生虫。通常是免疫系统获胜,身体恢复健康。然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为那场特殊战斗生成的特殊分子武器,于是,以后受到任何相同寄生虫的感染,寄生虫都会立刻被消灭在无形之中。因此,只要你得过麻疹、腮腺炎或水痘,就不大可能得第二回了。免疫系统认得死病菌或病原的感染,能提前武装起来,一旦疾病真的到来,它就能投入战斗。
摆在免疫系统前的一道难题是决定哪些是应该驱除的“外来者”,哪些是可以为身体所接受的“外来者”。在妇女怀孕时,这可能是特别费心的。肚子里的宝宝是“外来者”,因为从遗传学看,宝宝与母亲是不同的,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免疫系统是不能攻击宝宝的,在哺乳动物的演化中,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它解决了--毕竟,那么多宝宝在子宫里活下来而且出生了。但也有很多流产了,这说明演化遇到了困难,且解决得不是很彻底。
免疫系统出错的另一种情形是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太狠了。过敏就是这么回事儿:免疫系统不必要地、过分地、破坏性地伤害了无害的东西。例如,空气里的花粉通常是无害的,但有些人的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过激反应,这就是“花粉症”:打喷嚏、流眼泪,浑身不舒服。
有时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竟然会对本人过敏!这会引起所谓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秃头症(头发成片脱落,是因为你的身体会攻击毛囊)和牛皮癣(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在皮肤上引起鳞片状斑块)。
免疫系统会不时地产生过激反应。因为有时该进攻而没能进攻,有时不该进攻却进攻了,免疫系统摇摆在两者之间,就像走钢丝一样。羚羊看见草动时,是不是该逃跑呢?它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那是潜伏的美洲豹还是清风在吹着牧草沙沙作响?相应的,是危险的细菌还是无害的花粉颗粒?这类“平衡”问题简直太普通了。免疫系统可能对“风险规避”太机警,看到一点风吹草动就觉得危险,对无害的花粉甚至本人的组织都释放出浑身的免疫反应。它也可能太“齐心”,而对真危险毫无反应,或者在真正危险的寄生虫出现时不能产生免疫反应。在钢丝上行走是困难的,不论偏向哪边,都会遭到惩罚。
癌是坏事的极端情形,一个很奇异的例子,但很重要。癌是我们体内的一群细胞,从它们本来要做的事情中脱离出来,接着这群细胞扩增,然后变成了寄生者。癌细胞通常聚集在“肿瘤”里,肿瘤无限制地长大,吞噬部分身体。接着,最坏的癌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叫癌细胞转移),最终毁坏整个身体。如此扩展的肿瘤叫恶性肿瘤。
癌如此危险的原因是,它们的细胞是直接从我们身体的细胞里衍生出来的。它们是我们自己的细胞,只是略有改变。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很难将它们判别为外来者,还意味着很难找到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因为你能想到的任何方法,如毒药等,都可能杀死你的健康细胞。杀死细菌很容易,因为细菌的细胞与我们自己的不同,能杀死细菌的细胞而不伤害自己细胞的毒药叫抗生素。化学疗法能毒死癌细胞,但也能毒死我们自己的其他细胞,因为他们太相似了。如果过量运用毒药,也许能杀死癌细胞,不过在那之前可能已经把可怜的患者杀死了。
我们又回到了和前面一样的平衡问题:怎样才能攻击真正的敌人(癌细胞)而不误伤朋友(我们自己的健康细胞)?
自体免疫性疾病是否可能是无数代祖先们为了抵抗癌细胞而展开的演化战所传下来的副产品?免疫系统在与癌变之前的细胞的战斗中赢得了多场胜利,使它们来不及变成恶性的。我的想法是,因为免疫系统对癌变前的细胞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也许偶尔会误伤无害的组织,攻击自己的细胞--我们称之为自体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存在也许证明了生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生成对抗癌变的有效武器,会是这样的吗?
(选自《自然的魔法--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真的》,李泳译,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动物的躯体是一个有效的自然防御系统,也就是免疫系统,这个系统能被激发起来,生成特殊的细胞以维护身体健康。
B.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能“记住”杀死寄生虫的特殊分子武器,所以得过麻疹、腮腺炎、水痘的人就不会再次被感染。
C.免疫系统不仅能针对病毒感染,也能对人类的生育遗传产生重大的影响,哺乳动物在这方面的演化并不是十分成功。
D.癌危险的原因仍和免疫系统有关联,癌细胞是从我们身体里衍生出来的、略有改变的细胞,免疫系统难以辨别它们。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不是所有的“外来者”都应该受到攻击,应该驱除哪些“外来者”是免疫系统面对的一个难题,盲目的攻击会造成很多问题。
B.免疫系统会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过狠,如面对无害的花粉而产生的过激反应,这是免疫系统对本人过敏反应的极端体现。
C.免疫系统常常会在“进攻”和“不进攻”之间处于摇摆状态,自然界也存在类似现象,这种摇摆出现任何差错都会遭到惩罚。
D.癌细胞实际是从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它们聚集在肿瘤之中,然后这些肿瘤就变成恶性肿瘤,最终会危害整个身体的健康。
E.免疫系统能轻松辨别并杀死外来者,然而借助化学疗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对患者产生整体上的伤害。
(3)有人评价《自然的魔法》这本书“将带你去未来,给你更广阔的世界观”,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简要阐述。组卷:32引用:3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晨色清冷,带着一丝寂寥,隐然暗示夏日将尽。为数二十人的队伍于破晓时分启程,布兰策马置身其间,满心焦虑又兴奋难耐。这次他年纪总算够大,可与父兄同往刑场,一观国王律法的执行。
布兰七岁。
死囚已被领至小丘上的庄园,罗柏[注]认为他是个誓死效忠“塞外之王”的野人。布兰想起老奶妈在火炉边说过的故事,不禁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她说野人生性凶残蛮横,个个都是贩卖奴隶、杀人放火的偷盗之徒。他们与巨人族、食尸鬼狼狈为奸,趁黑夜诱拐童女,还以磨亮的兽角啜饮鲜血。
然而眼前这个老人削瘦枯槁,比罗柏高不了多少,手脚紧缚身后,静待国王的旨意发落。他在酷寒中因冻疮失去了双耳和一根手指。而他全身漆黑的衣服,与北境守夜人弟兄们的制服没有两样,只不过衣衫褴褛,脓疮四溢。
人马的气息在清晨的冷空气里交织成蒸腾的雪白雾,父亲艾德•史塔克下令将墙边的人犯松绑,拖到队伍前面。罗柏和琼恩直挺背脊,昂然跨坐鞍背;布兰则骑着小马停在两人中间,努力想表现出七岁孩童所没有的成熟气度,仿佛眼前一切早已司空见惯。微风吹过栅门,众人头顶飘扬着临冬城史塔克家族的旗帜。
父亲神情肃穆地骑在马上,满头棕色长发在风中飞扬。他修剪整齐的胡子里冒出几缕白丝,看起来比三十五岁的实际年龄要老些。这天他的灰色眼瞳严厉无情,怎么看也不像是那个会在风雪夜里端坐炉前,娓娓细述远古英雄纪元和森林之子故事的人。他已经摘下慈父的容颜,戴上临冬城主史塔克公爵的面具,布兰心想。
父亲脱下手套,交给侍卫队长乔里•凯索,然后双手擎剑,朗声说道:“以国王之名,我,临冬城公爵与北境守护,史塔克家族的艾德,在此宣判你死刑。”语毕,他将巨剑高举过头。
布兰的异母哥哥琼恩•雪诺凑过来。“握紧缰绳,别让马儿乱动。还有,千万别扭头,不然父亲会知道。”
于是布兰紧握缰绳,没让小马乱动,也没有把头转开。
父亲巨剑一挥,利落地砍下死囚首级。鲜血溅洒在雪地上,殷红一如葡萄美酿夏日红。队伍中一匹马嘶声跃起,差点就要发狂乱跑。布兰目不转睛地直视血迹,只见树干旁的白雪饥渴地啜饮鲜血,在他的注视下迅速染成暗红。
人头翻过树根,琼恩伸手搭住布兰的肩膀,布兰也转头看着哥哥。“你做得很好。”琼恩神情庄重地告诉他。琼恩今年十四岁,观看死刑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冷风已停,暖阳高照,但返回临冬城的漫漫长路却似乎愈加寒冷。布兰与兄长并骑,远远走在队伍前方,他胯下的小马气喘吁吁方能跟上兄长坐骑的迅捷步伐。
“这逃兵死得挺勇敢。”罗柏说,“不管怎么说,好歹他有点勇气。”“不对,”琼恩静静地说,“那不算勇气。这家伙正是因为恐惧而死的,你可以从他的眼神里看出来。”琼恩的灰色眼瞳深得近乎墨黑,但世间少有事物能逃过他的观察。他与罗柏同年,两人容貌却大相径庭:罗柏肌肉发达,皮肤白皙,强壮而动作迅速;琼恩则是体格精瘦,肤色沉黑,举止优雅而敏捷。
罗柏不以为然。“叫异鬼把他的眼睛给挖了罢,”他咒道,“他总算是死得壮烈。怎么样,比赛谁先到桥边?”
“一言为定。”琼恩语毕两脚一夹马肚,纵骑前奔。罗柏咒骂几句后也追了上去,两人沿着路径向前急驰。罗柏又叫又笑,琼恩则凝神专注。马蹄在两人身后溅起一片翻飞雪雨。
布兰没有跟上去,他的小马没这般能耐。他方才见到了死囚的眼睛,现在则陷入沉思。没过多久,罗柏的笑声渐远,林间归于寂静。
太过专注的他,丝毫没注意到跟进的队伍已赶上自己,直到父亲骑马赶到身边,语带关切地问:“布兰,你还好吧?”
“父亲大人,我很好。”布兰应答,他抬头仰望父亲,父亲穿着毛皮大衣和皮革护甲,骑在雄骏战马上如巨人般笼罩住他。“罗柏说刚才那个人死得很勇敢,琼恩却说他死的时候很害怕。”
“你自己怎么想呢?”他的父亲问。
布兰寻思片刻后反问:“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惟有恐惧的时候方能勇敢。”父亲告诉他,“你知道为什么我要杀他?”
“因为他是野人,”布兰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绑架女人,然后把她们卖给异鬼。”
父亲微笑道:“老奶妈又跟你说故事了。那人其实是个逃兵,背弃了守夜人的誓言。世间最危险的人莫过于此,因为他们自知一旦被捕,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恶向胆边生,再伤天害理的勾当也干得出来。不过你会错了意,我不是问你他为什么要死,而是我为何要亲自行刑。”
布兰想不出答案。父亲说:“史塔克家族的人相信判决死刑的人必须亲自动手。如果你要取人性命,至少应该注视他的双眼,聆听他的临终遗言。倘若做不到这点,那么或许他罪不至死。”
“布兰,有朝一日你会成为罗柏的封臣,为你哥哥和国王治理属于自己的领地,届时你也必须执掌律法。当那天来临时,你决不可以杀戮为乐,亦不能逃避责任。统治者若是躲在幕后,付钱给刽子手执行,很快就会忘记死亡为何物。”
(摘编自《冰与火之歌》,有删改)
[注]罗柏,临冬城公艾德•史塔克的长子,临冬城的继承人,布兰的哥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处死死因这一事件,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呈现了史塔克家族的人对“恐惧”“勇敢”“责任”不尽相同的认识。
B.在处死死囚的整个过程中,第一次亲历行刑的布兰内心经历了“焦虑却兴奋--紧张而镇定--疑惑沉思”的变化过程。
C.文中画线句子描写行刑过程,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手法对血腥的场面进行了艺术处理,使其具有文学意义上的美感。
D.“眼睛”“眼神”“目光”等作为本文的情节线索,贯串文章始终,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形象和心理。
(2)《冰与火之歌》是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奇幻小说,说说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奇幻色彩,并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
(3)作者马丁擅长“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即选定一个人物,让读者随着他的想法和行动去感受正在发生的故事,而不会让读者看到这个人物视野之外的事,本文的视点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情节,简要分析理由。组卷:16引用:4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夏曰:“贤贤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材料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注释]①易:改变;色:态度、形色。②致:奉献、尽力。
(1)“贤贤”两个“贤”字分别解释为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信”的认识。组卷:7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命名,源自中医的《汤头歌》,小汤可理解为“药”,取“药到病除”之意。
材料二: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命名,源自中国古典神话传说,火神祝融和雷神雷震子都是正义之神,而瘟疫是邪恶的瘟神所为,取火神和雷神之名,正是“以正制邪”之意。
材料三: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后面都有一个“山”字,象征“阻挡、屏障”,取“阻断传染”之意。
材料四:中国的载人飞船叫“神舟”,探月工程叫“嫦娥”,首辆月球车叫“玉兔”,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叫“鹊桥”,载人空间站叫“天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叫“墨子”,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叫“悟空”……
这些名字的背后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信,更看到中国精神的希望和力量!对此,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组卷:6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