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5/11/2 8:0:16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计24分)

  • 1.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99引用:17难度:0.6
  • 2.小明在某商场想买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这时他应(  )

    组卷:56引用:1难度:0.5
  • 3.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组卷:1404引用:31难度:0.9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7引用:2难度:0.7
  • 5.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组卷:169引用:35难度:0.9
  • 6.如图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组卷:63引用:8难度:0.6
  • 7.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组卷:41引用:7难度:0.9
  • 8.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夜晚,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路灯O是光源,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A、B两人和点O'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他们的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行进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地面上A'和B'之间的距离将(  )

    组卷:164引用:1难度:0.6
  •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02引用:54难度:0.9
  • 10.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当入射角增大时(  )

    组卷:139引用:9难度:0.7
  • 11.2023年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闭幕,中国兑现了举办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亚运盛会的庄严承诺。如图所示,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

    组卷:293引用:6难度:0.7
  • 12.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组卷:19引用:2难度:0.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 13.如图所示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击鼓的力度变大,鼓声的
    越大,音调
    (改变/不变)。

    组卷:27引用:2难度:0.8
  • 14.小华利用学过的知识制作照相机模型:她先用太阳光测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再用硬纸板制作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如图1所示。
    (1)制作模型时,小华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则移动内筒使半透明薄膜距前端凸透镜的距离在
    cm到
    cm范围内,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2)小华用此照相机模型观察到物体的像如图2甲所示,想使半透明薄膜上的像变大些,如图2乙,应使镜头离被观察的物体
    (填“远一些”或“近一些”),同时调节内筒位置,使半透明薄膜上的像变得清晰。

    组卷:430引用:9难度:0.7
  • 15.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
     

    组卷:32引用:8难度:0.9
  • 16.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末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了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
    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
    形成的。

    组卷:442引用:18难度:0.7
  • 17.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组卷:34引用:1难度:0.8
  • 18.如图所示在我国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如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
    ,B是

    组卷:87引用:1难度:0.7
  • 19.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变小/不变/变大).℃=
    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3)、(4)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放大镜/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变小/不变/变大)。
    列文虎克当年也有类似发现,他制作玻璃球以观察青蛙卵。用高温火焰加热玻璃棒的一端使其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5)所示,由此可知玻璃是
    (晶体/非晶体);用镊子将液态玻璃球取下并使其自然冷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玻璃球;透过玻璃球观察直径为1.0mm的青蛙卵,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如图(7)所示,该青蛙卵像的直径为
    cm,此时该玻璃球的放大倍数为
    倍。

    组卷:494引用:44难度:0.5
  • 20.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
    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
    (填一种光学仪器)。

    组卷:317引用:8难度:0.5
  • 21.①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②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③池水映明月、④海市蜃楼、⑤中午树荫下的亮斑。属于光的反射是
    ,属于光的折射是
    ,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是
    。(填序号)

    组卷:157引用:3难度:0.5
  • 22.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组卷:770引用:80难度:0.7
  • 23.[提出问题]玲玲同学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听到暖水壶竟然“唱起歌”来,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很尖,结合声音的三特性,她认为,声音由低沉变尖说明“歌声”的音调越来越
    。她又想,一切声音都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这个发声体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暖水壶壁和里面的水振动发声;
    猜想二:可能是暖水壶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猜想三:可能是
    振动发声。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哪个猜想正确,玲玲和同学找来七个完全相同的空玻璃瓶和一个小木棍,先将七个空玻璃瓶排成一排,然后在每个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水量依次减少,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
    ①玲玲先用小木棍从左到右依次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七个玻璃瓶,同学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
    ②玲玲又用嘴对着瓶口从左到右依次用大小相同的力向七个玻璃瓶吹气,同学们听到的声音变得越来越低沉。
    [分析与论证]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玲玲倒水听到暖水壶发出的“歌声”的发声体是

    [评估与交流]
    (1)为什么吹和敲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化正好相反呢?对此问题,同学们展开了交流:第①次实验时,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这时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水量越少,它们越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变
    (选填“高”或“低”)而造成的。
    (2)第②次实验时,通过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的变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组卷:67引用:2难度:0.4
  • 24.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组卷:24引用:3难度:0.7

三、解答题。(共41分)

  • 25.如图,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光线b过光心。请在图中作出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组卷:625引用:9难度:0.5
  • 26.如图所示在用刻度尺研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时,需要改变
    ,保持
    不变。如图A、B是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
    是尺伸出桌面较长时产生的波形,图
    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

    组卷:10引用:1难度:0.6
  • 27.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这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如图1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的步骤B补充完整。

    A、量出甲、乙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s,并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在
    时立即开始记时;
    C、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就立即喊“停”,听到丙同学“停”的指令,乙同学立即按停秒表;
    D、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E、计算出声音的速度v,则v(速度)=
    (文字表达也可以)。
    (3)实验过后,三位同学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所测量的声音传播时间可能不是很准确度,原因是:

    (4)挫折使人进步,甲、乙两同学通过网上交流,认识到手机软件在实验中可以发挥神奇的功效,于是他们下载了一款名为Phyphox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继续进行实验。该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能自动开始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能自动停止计时,而且它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下面是他们俩第二次实验的过程(如图2):
    A、找一空旷的广场,分别站于间距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B、甲先在自己的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甲的击掌声后,也在自己手机边击掌一次。
    C、查看甲、乙两手机记录下的时间值,分别为t、t。问:
    ①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
    t(>/=/<)。
    ②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
    。(用t、t、s表示)

    组卷:855引用:4难度:0.6
  •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选图中的
    两个蜡烛进行实验;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
    放置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小强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面的像,不点燃另一支蜡烛,将该蜡烛放于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与玻璃板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组卷:31引用:2难度:0.6
  • 29.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
    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取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组卷:54引用:2难度:0.6
  • 3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实验过程中,纸板应该与镜面
    放置。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光线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
    (2)纸板的作用:a.检验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
    上;b.显示光路。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此时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光依然
    (选填“在”或“不在”)原位置。
    (4)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

    组卷:9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