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汇文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8 8:30:2

一、基础知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今天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对光荣传统的不懈奋斗和追求。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______、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_____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_____的精神动力,永远_____ 地迈向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再接再厉 推陈出新 自力更生 朝气蓬勃
    B.不屈不挠 推陈出新 自强不息 生机勃勃
    C.再接再厉 与时俱进 自强不息 朝气蓬勃
    D.不屈不挠 与时俱进 自力更生 生机勃勃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兴国之魄。
    B.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C.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D.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兴国之魄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对光荣传统的不懈奋斗和追求,也深深体现了中国人今天的理想。
    B.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对光荣传统的不懈奋斗和追求,也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
    C.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今天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D.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组卷:11引用:1难度:0.6

二、选择题

  • 2.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官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①浆:水;②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组卷:87引用:13难度:0.6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二、选择题

  •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9
  •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举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