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9/19 12: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看来,《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希腊艺术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在理解这种史料无证的神秘现象时,他的内在经验起了重要作用。这种内在经验主要有二,即他自幼形成的对人生的忧思和对音乐的热爱,而在他的青年时代,这二者又分别因为他对叔本华哲学的接受和与瓦格纳的亲密友谊而得到了加强。从前者出发,他在酒神秘仪中人的纵欲自弃状态中看出了希腊人的悲观主义。但是,和叔本华不同,在他的内在经验中不但有悲观主义,更有对悲观主义的反抗,因而他又在希腊艺术尤其是希腊悲剧中发现了战胜悲观主义的力量。从后者出发,他相信音乐是世界意志的直接表达并具有唤起形象的能力,据此对悲剧起源于萨提尔歌队和酒神颂音乐的过程做出了解释。
          这本书显然存在着两个层次,表层是关于希腊艺术的美学讨论,深层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动机和谜底。因此,把这本书看作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也许是最恰当的。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著作,不是用概念推演出一个体系,而是用象征叙说自己的一种深层体验。其实,尼采自己对此是有自觉的认识的。他知道自己在创立一种诗性的哲学。后来他也始终认为,他在《悲剧的诞生》中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学说,据此自称是“哲学家狄俄尼索斯的最后一个弟子”和“第一个悲剧哲学家”。
          作为一个哲学家,尼采当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对生命意义的解释,二是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在《悲剧的诞生》中,这两个问题贯串全书,前者体现为由酒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进而提出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这一条线索,后者体现为对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的批判这一条线索。当然,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尼采的结论是,由酒神现象和希腊艺术所启示的那种悲剧世界观为我们树立了这一创造的楷模,而希腊悲剧灭亡于苏格拉底主义则表明理性主义世界观是与这一创造背道而驰的。
          纵观尼采后来的全部思想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所关注的这两个主要问题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演化出了他的所有最重要的哲学观点。一方面,从热情肯定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中发展出了权力意志理论和超人学说。另一方面,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扩展和深化成了对两千年来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的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以及对一切价值的重估。我们确实应该把他的这第一部著作看作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的本源,从中来发现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解读他的后期哲学的密码。
    (摘编自周国平《<悲剧的诞生>译者导言:艺术拯救人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基本依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的古希腊酒神现象,被正宗古典学术忽略,却受到尼采重视,当作理解希腊艺术的门径。
    B.本文作者认为,《悲剧的诞生》具有两个层次,表层关于希腊艺术的美学讨论推动了深层关于生命意义的形而上学的思考。
    C.尼采在希腊艺术中发现了战胜悲观主义的力量,因为他接受了叔本华哲学却和叔本华不同,他的内在经验中更有对悲观主义的反抗。
    D.尼采在创作《悲剧的诞生》认识到,该书是用象征叙说自己的一种深层体验,而不是用概念推演出一个体系,自己已成功创立了一种诗性的哲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地指出,在理解高雅希腊艺术上,《悲剧的诞生》一书与正宗古典学术态度不同,并对此进行了阐释。
    B.本文多处使用对比论证,表现了尼采的悲观主义的独特和价值,让原本深邃的哲学思想变得容易理解。
    C.本文先写到《悲剧的诞生》一书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然后提到了“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这一条线索”与尼采关注对生命意义的阐释有关。
    D.本文末段列举尼采早期所关注两个问题在尼采哲学思想中的作用,实际上是肯定《悲剧的诞生》一书的哲学思想是解读尼采哲学的密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音乐的热爱让尼采相信,音乐能直接表达世界意志,具有唤起形象的能力,以此为依据,尼采对悲剧起源的过程做出了解释。
    B.现代文化的批判是贯串《悲剧的诞生》全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本书中体现为尼采对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的批判。
    C.权力意志理论和超人学说,形成了尼采对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以及对一切价值的重估。
    D.《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一生最主要的哲学观点的本源,它能够为我们正确解读他的后期哲学提供信息。

    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颗种子可以造福苍生。袁隆平先生在海南岛发现了一种叫野稗的野生稻子资源,然后通过反复的选种育种,终于得到了杂交水稻,带来了我们农业上的一场革命。获得种子对我们的未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粮食。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吗?有,那就是医药。我们现在了解到的青蒿素,它也是来自一种叫青蒿的植物。只要有了青蒿的种子,我们就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进行栽培,从中获取青蒿素这样有用的药物。
          长期野外科考让我发现,西藏独有的植物资源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为国家打造生态屏障,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这不仅是应对当下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这一代生物学家留给未来的一份礼物。
          于是我在西藏工作最主要的事就变成了收集种子。在16年里,我和学生走遍藏北高原和藏南谷地,多次深入阿里无人区和雅鲁藏布江流域,收集了一千余个物种,四千多个标本,四千多万颗种子,占到西藏物种总数的五分之一。假设一百多年以后还有癌症,假设那时候大家发现一种植物有抗癌作用,然而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这种植物已经灭绝了,幸好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采过它的种子,还用罐子保存了5000粒。拿出来一种,哪怕只有500粒能活,最后只有50颗能结种子,那种植物不就复活了吗?
    (摘编自钟扬《世界屋脊上的种子收集者》)材料二:
          绝大多数种子在经过清理、干燥等常规处理流程后,就可以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但是不少种子比较“娇贵”,一失水就会失活,被称为顽拗型种子,传统上要保存这类种质资源,科研人员往往要先“剥栗子”,将胚从种子里挑出来,经过处理后,放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进行超低温保存。
          如何破解这类植物种子资源保存难题?科研人员将目光瞄准了植物胚性细胞诱导体系的构建。与传统的组培相比,胚性细胞诱导技术所需的材料不一定是成熟的种子,植物细胞或组织分化旺盛的部分,以及茎尖、顶芽等部位都可以。通过诱导出来的胚性细胞系可以在试管等离体条件下培养出许多胚,从而快速繁育更多植株,并且苗木不带有病原体,未来在农艺、园艺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摘编自杨文明、李茂颖《用科技解决野生植物种子收集、保存难题》)材料三:
          基于植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目前面临的多样性危机,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就把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到重要日程上,并相继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
          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以积极的态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植物园等,对动植物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展现对世界、对未来的担当精神。但就地保护的物种很可能由于天灾和人祸而毁于一旦,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原来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可能会变得不再适合其继续生长。因此,世界各地开始兴建各种“种子方舟”——种子(质)库。种子(质)库为现今植物物种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为未来可能灭绝的植物存下了生命的火种,也为人类未来开发和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杜燕《保护植物多样性——人类在行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稗的发现
    反复
    选种育种反复实验
    获得
    杂交水稻
    B.发现灭绝植物有抗癌性
    拿出
    已保护好的改植物种子
    培育
    植物复活治疗癌
    C.顽拗性种子
    挑选
    处理
    超低温冷库保存
    D.植物物种
    灾祸
    收集进种子库
    培育
    存下火种打下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青蒿的种子就可以栽培青蒿,从中获取青蒿素;有了野稗的种子,也可以栽培出杂交水稻。
    B.保存5000粒种子,未来只有500粒能活,50颗能结种子,这说明种子的萌发率和结种率为10%。
    C.与传统的组培方法相比,胚性细胞诱导技术所需的材料包含植物细胞以及茎尖、顶芽等部位,放弃了对成熟种子的使用。
    D.濒临灭绝的植物未来如果正常存活了,它被保存的种子就无需发挥作用,说明人类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行动取得了成效。
    (3)钟扬在西藏所从事的收集种子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组卷:0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停战令后(节选)
    魏巍
          板门店,于昨天上午度过了它最繁华的日子之后而冷落下来。昨天上午十时,这个仅有三座茅屋的小小的村庄,在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之前,演出了最后也是最热闹的一场,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也来到这里,同美军上将克拉克一起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这是三年半来第一个安静的夜,没有枪声、炮声、飞机声和炸弹声的夜。彭总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经响起了锣鼓声。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想睡也睡不成了。从中南海的紧急会议到北京饭店的不眠之夜,从与毛主席的单独谈话到再跨征鞍,当时他觉得肩负的任务是何等沉重!可是经过三年来的惊涛骇浪,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这使他感到欣慰。这次他到这里来,本来计划在签字之后要到第一线看望看望战士们,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了……
          彭总一行,在先头师略事休息,随后就由师长洪川乘吉普车在前引路,继续向白岩山进发。中午过后,彭总望见前面一带山岭,就像白玉屏风一般,就知道白岩山已经到了。
          彭总下车一看,前面十字路口大杨树下站着两个军人,似已等候多时,就立刻不高兴地说:“不是叫你不要打电话吗?”
          “我怕他们准备不及……”洪川红着脸说。
          “有什么可准备的?”彭总瞪了他一眼,“都是自家人,搞这一套旧东西干什么?”
          “彭总,”洪川笑着辩解说,“这也不是对您,别的首长来了也是这样。”
          “那也不对!”彭总严厉地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要搞这一套!”
          洪川做了介绍。然后大家一起上车,向村里驶去,在一座茅舍前停了下来。
          彭总的脾气和风格是全军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饭的问题使人为难。如果准备得好了,那是肯定要挨骂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样,又使人过意不去。这次倒好,这里刚刚打过仗,许多老百姓还没有回来,东西很难买,只好打开几个从祖国运来的罐头,炒了一些鸡蛋粉,弄了一个炒辣椒下饭。这个小“宴会”就设在茅屋里,大家盘膝而坐。吃饭时,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总却特别满意,吃得满头大汗。自始至终,笑容满面,问这问那,没完没了。
          “有个战斗英雄郭祥,不是这个部队的吗?”
          “是,是我们的一营营长。”团政委周仆连忙答道,“最后这一仗他打得很好,负伤以后坐在担架上还指挥呢。”
          “伤重不重?”
          “一条腿断了。”
          彭总停住筷子,关切地问:“还能治好吗?还能不能回到部队?”
          “已经送后方了,还没有回信。”
          彭总叹了口气,把碗放在小炕桌上:“你们应当去看看他!”
          “是的。”周仆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干部。二次战役起了很大作用。敌人南北两面夹击,又是飞机,又是坦克,他的队伍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硬是一动不动,真有点英雄气概!”
          彭总若有所感地说:“选干部就要选这样的人!对革命忠诚、老实、勇敢、大公无私。在关键时刻,这种人一个可以顶一百个、一千个。”
          饭后,大家劝彭总休息一下,彭总认为时间紧张,还是抓紧时间去看看战士。于是,去看了几个连队,最后来到三连时,已经快要夕阳衔山了。
          当彭总一行来到山下,三连连长和指导员赶快下山来接。附近的十几个战士也围拢过来。彭总看见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心里着实高兴,就同他们道了辛苦,一个一个都亲切握手。
          人群中有一个年纪最小的战士,眨巴着一双猫眼,望着彭总笑眯眯的,圆乎乎的脸上还露出两个酒窝。彭总同他的眼光相遇,就笑着问道:“你这个小鬼,叫什么名字?”
          小鬼红了红脸,没有马上答出来。三连长代他答道:“他叫杨春。”
          彭总又问:“小鬼,这次停战你觉得怎么样?高兴吗?”
          “高兴。”杨春答道,“就是有点不够解气。”
          “我们消灭了那么多敌人,怎么能说不解气呢?”
          “没有把敌人赶到大海里嘛!”
          大伙笑起来。
          杨春开始还有点胆怯,经过一阵谈话,好像已经同彭总很熟的样子,两个猫眼眨巴眨巴地望着彭总,认真地问道:“司令员,我提一个问题行吗?”
          彭总笑着说:“好好,你提。”
          杨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现在已经停战了,我们呼啦一走行吗?”
          “你说呢?”
          “我说不行。”
          “为什么?”
          杨春指了指四处荒芜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说:“你看,帝国主义糟蹋成这个样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们总得帮助他们搞搞建设再走。”
          彭总不觉心中一热,没有想到这个看去还是个孩子的战士,竟同自己想的一样。
          望了望面前的小山岗,彭总正要举步上山,三连长上前拦住说:“司令员,上面正在掩埋烈士呢,还是不要去了。”
          “怎么,人死了就不要去了?”彭总瞪了他一眼,径自向山上走去。彭总一面走,一面察看着墓前的木牌。那些木牌上都分别写着烈士的姓名、年龄、职务和家乡住处。当他发现有几座坟前没有插木牌时,就停住脚步,对三连长说:“这里怎么没有插木牌呀?”
          “有一些还没有查清楚。”三连长面有难色地说。
          “不要怕麻烦!”彭总说,“可以找他们连队的人来亲自辨认。不是这些牺牲的同志,我们怎么来的胜利?”
          彭总默默地脱下军帽肃立着,站了很久很久……热泪,从他露出白鬓发的面颊涔涔而下。
          那边,像白玉屏风般的白岩山,已被夕阳染成金红,显得更加壮丽了。
    (有删改)【注】本文节选自《东方》第六部《凯歌》。《东方》是魏巍的小说代表作品,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文本二:
    在彭德怀司令员身边的六小时
    王一鸣
          1952年7月14日上午9时许,朝鲜战场,距前沿阵地30多公里,设在坑道中的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司令部作战室,大家正迎接突然到来的彭德怀司令员一行4人。发现司令员就站在我身边注视着挂在壁上的作战地图,我赶紧扔掉手中的铅笔给司令员行军礼。好一会儿,只听彭司令员和蔼地说道:“你这个小同志敬礼的姿势不太标准呀,把手放下吧,以后再练习。”一下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严肃紧张的气氛一下就缓和了,我的脸也更红了。这时,叶师长、郑参谋长等师首长也都来了。我和值班参谋们很自然地都退到外间值班室去了。彭司令员听汇报和作指示总共只用了40多分钟。首长们走出值班室时,只听师首长们用乞求的口吻说:“司令员同志,请您别再往前走了,敌机频繁轰炸,太危险了,我们无法保卫首长的安全……”
          彭司令员立即严肃地大声说:“你们前方的指战员们都没有感到危险、不安全,为什么轮到我就感到危险,不安全了呢?放心吧,能炸着我彭德怀的弹还没造出来呢。走,走,到前沿阵地去看看,去看看我们的英雄们。”师首长都知道彭司令员的脾气,只好服从命令。就这样,我便荣幸地成了彭司令员视察前沿阵地的向导。
          四二三团指挥部也已经前移到主阵地后面的山脚下。我们在团部作短暂停留之后,就徒步爬山寻近道直插月牙山。一路上,彭司令员的兴致很高,不停地赞美朝鲜的自然景色,不时地催我快点爬。我当时刚满18岁,虽年轻力壮,仍累得大口喘气,可彭大将军健步攀登,如履平地。途中不时响起敌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但彭司令员好像根本没听见,谈笑风生。这位常胜大将军的英勇、从容的英雄气概给了我们每个同行人很大的感染。一路上,我频频回头,怀着崇敬的心情望着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将军,这就是《保卫延安》一书中的将军呀!
          午餐是下午一点多钟在月牙山阵地上同前方指战员一起在坑道中吃的。炊事班长老李送来了热腾腾的小米稀饭和东北大饼,还有油炸花生米和一盆板栗,彭司令员大口大口地吃着,不时夸奖老李的手艺高。我们都被彭司令员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这顿饭,人人都吃得又香又饱。
          餐后的前沿阵地座谈会上,彭司令员与排长、班长、老兵、新兵亲切交谈,征求他们打好阵地阻击战的建议,同时还询问战士们现在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还问他们打完仗后回祖国想去干什么……会上战士们发言热烈、笑声不断。我心中默默地想着:同志们都传说彭司令员是位非常威严的将军,但我亲眼见到的大将军竟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多像一位慈父啊!
    (节选自2021年1月16日《株洲日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一段用“最繁华”“最热闹”等词语交代签字仪式给小村庄增添了光彩和生机,也暗示板门店将被载入史册。
    B.文本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战斗英雄郭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刻画,突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C.文本二中“放心吧,能炸着我彭德怀的弹还没造出来呢。走,走,到前沿阵地去看看,去看看我们的英雄们”,既展现了在恶劣环境下彭总对士兵的关心,也展现了彭总作为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D.两个文本通过写彭总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都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让读者明白了胜利的来之不易。
    (2)上世纪80年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在回顾自己对于革命文学的创作时,特别提到在作品中创作的“看见如英雄般伟大的小人小事”,希望借此表达“自己肚里火似的东西”,“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请结合文本一,探究本文作者魏巍是如何通过塑造“小人物”来实现如上的创作意图的。
    (3)两个文本都写了彭总在朝鲜战场吃饭的场景,但文本文体不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语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如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几乎是如影随形。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①      
    “手机病”的门诊病例中,问诊最多的是骨科。手机拿久了,手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臂韧带、肌腱等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在问诊中是最多的。相对于骨科,②       ,且是“重灾区”。手机屏幕发出的是蓝光,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发生眼底黄斑病,严重的会使患者造成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眼底黄斑病又称“眼睛癌症”,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手机病”中,心理层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用手机上网,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把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久而久之,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并最终成瘾。而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让一部分人深陷“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如今,“放不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
          ③       ,简单来说,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对于我们来说,学会了上网,也要学会“”网,不能做“低头族”,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最后一段加波浪线的“下”字为什么要加引号?请简要分析。

    组卷:11引用:8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晚清名臣张之洞平生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气。
          材料二:毕加索,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9岁时画出了第一幅油画,未满14岁就开了个人画展,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他在60岁时还学习版画,70岁学习陶工……在事业和艺术上,他从未放弃“争”。
          材料三:“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后来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