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1难度:0.7
  • 2.从蜗牛消化液中提取酶,将酶与菠菜叶肉组织混合,1~2小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原生质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7
  • 3.驱动蛋白能催化ATP水解,还能与细胞骨架特异性结合,并沿着骨架定向行走,将所携带的细胞器或大分子物质送到指定位置。驱动蛋白每行走一步需要消耗一个ATP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49引用:1难度:0.7
  • 4.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1难度:0.7
  • 5.下列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不在膜上进行的是(  )

    组卷:36引用:1难度:0.7
  • 6.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列因素中影响最不显著的是(  )

    组卷:33引用:2难度:0.7
  • 7.生物学实验中常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物质和结构进行观察检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5引用:1难度:0.7
  • 8.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图象时,图象中的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不易区分,还需借助其他结构特点。如植物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包在胼胝体(由葡聚糖形成的透明包层)内,直到分裂结束,子细胞才分散。如图是处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水仙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7引用: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60分)

  • 25.科研人员发现在人类肿瘤细胞中LMNA基因表达异常,LMNA基因编码人体A型和C型核纤层蛋白,核纤层蛋白与维持细胞核正常形态有关。科研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体外培养的HepG2(人源肺癌细胞)细胞株进行基因编辑,获得了LMNA基因敲除的稳定细胞系。实验过程如下。
    (1)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与sgRNA构成的复合体能与DNA分子特定碱基序列结合,如图1.作用原理是sgRNA与DNA单链进行
     
    ,并在PAM序列(几乎存在于所有基因中),上游切断DNA双链。Cas9来自细菌,HepG2细胞中没有编码Cas9的基因,需将Cas9基因及双链sgRNA拼接后形成
     
    与质粒结合,导入HepG2细胞。

    (2)用图2质粒以及含Cas9-sgRNA拼接基因的DNA片段(其上有三个酶切位点)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
     
    进行酶切。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与感受态细菌置于适宜反应体系中培养。然后将培养的细菌涂布于含
     
    的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24h后挑取菌落,提取质粒作为模板,选择图3中引物组合
     
    ,通过PCR和电泳技术鉴定是否重组成功。

    (3)用鉴定成功的工程菌对HepG2细胞进行转染,培养三天后收集HepG2细胞,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检测导入是否成功。
    ①提取HepG2细胞的基因组,对DNA分子的
     
    进行检测。
    ②请写出细胞水平的两项检测指标
     

    (4)经多种检测,科研人员发现成功敲除了HepG2细胞的LMNA基因,并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细胞系。请围绕该细胞系的科研价值和治疗癌症的价值等方面提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
     

    组卷:40引用:1难度:0.6
  • 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小题。
    多样的T细胞       每种细胞内都会产生被分解的蛋白质短肽。细胞内MHC可结合被分解的短肽,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呈递到细胞膜表面(如图)。每个T细胞表面存在一种特定受体,当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MHC特定识别后,
    T细胞可诱导其凋亡。肿瘤细胞由于基因突变等多种原因,细胞膜上的抗原-MHC表现异常,一旦被某种特定T细胞识别,马上被攻击凋亡。T细胞不会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原因是在胚胎时期胸腺中有一种树突状细胞会对未成熟T细胞进行筛查,凡能识别自身正常细胞的T细胞会被清除掉。因此体内只有能识别像肿瘤细胞这样异常细胞的T细胞。
           T细胞如何识别多种多样的肿瘤细胞呢?澳大利亚免疫学家伯内特提出T细胞多样性的克隆选择学说:机体在胚胎时期形成的未成熟的原始T细胞(未被抗原激活的细胞)的种类非常多,每个T细胞表面具有一种特定的受体。当机体接触到外源性抗原或自身抗原时,该抗原-MHC能与众多T细胞中的某种T细胞受体识别结合,那么该T细胞被激活,开始大量增殖分化,迅速产生针对该抗原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途径,从而机体能够应付千变万化的抗原。为验证上述假说,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含有AB两种不同鞭毛抗原的沙门氏菌注射大鼠的足掌,从大鼠体内分离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分别培养在含血清的缓冲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把缓冲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加入A沙门氏菌,另一份加入B沙门氏菌。结果每一个浆细胞缓冲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
           实验二:给大鼠只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A.一段时间后,再给大鼠注射无同位素标记的抗原A和抗原B.结果大鼠对无同位素标记的抗原A不再发生免疫反应,对抗原B的免疫反应正常。进一步检测发现,能够识别抗原A的淋巴细胞全部被射线杀死。
           随着科技进步,编码T细胞受体蛋白的基因会在胚胎时期发生DNA重排,这种重排是随机的,使得受体可达109-1012种,足以识别各种抗原。
    (1)T细胞依靠细胞膜上
     
    识别肿瘤细胞异常抗原-MHC,进而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
     
    免疫。
    (2)在胚胎时期被清除的T细胞识别的蛋白质是
     

    A.胰岛B细胞表面蛋白
    B.异型血的红细胞表面蛋白
    (3)文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是否支持伯内特的克隆选择学说?请说明理由
     

    (4)综合文中信息,分析有些肿瘤细胞可以逃脱免疫识别的原因
     

    组卷:29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