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生命实践的美好愿景,而且还体现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追求。家文化是理解中国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基因密码,是见证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示,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逻辑进路。
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家族宗法制度,并通过嫡子之制、分封之制等延伸至国家政治制度之中,最终形成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高度共通性,这种“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忠孝同义,使家庭道德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我国商朝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制,周代王室则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后,尽管中国社会时常遭遇周期性动荡,但因深受“三纲五常”思想的熏陶,由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庭文化自始至终非常稳固。到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时代,豪门大族层出不穷,家谱族谱的编写蔚然成风。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将宗子立法视作尊族重本和收拾人心的重要手段,民间建造宗祠之风兴起。元明清三代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下,以家庭道德为核心的礼仪教化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直到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后,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氤氲化润华夏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展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其间,“仁”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德性,它为历代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所普遍认可。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人的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生发出中国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是这种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宗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一以贯之,建立起中华民族悠远丰厚、恢宏庞大的家庭美德传统。
与欧美国家的家庭道德相比,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具有三种典型特质。一是义务至上主义。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被反复阐明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其根本要旨是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这同西方家庭道德中追求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契约主义倾向存在本质区别。二是道德理想主义。中国传统家庭道德高度重视家庭成员的修身养性,家庭生活的实质在于如何克己修身。判断家庭中任何事情的对错,先要反求诸己;在个体欲望与家庭秩序、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宁可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减损个人的正当利益,也要维护家族与社会的公共利益。三是伦理中心主义。在中国的家庭人伦设计中,人只有在以血缘为本位的各种关系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如果抽掉了个人的人伦身份角色,个体人格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古人云:“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揭示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渊源、理论逻辑及其本质特征,就是要通过抵达历史深处、倾听历史回响,来明晰新时代中国家庭美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其间,我们必须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家庭道德,在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基础上,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靳凤林《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它对于中国的文明历史、社会变迁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B.中国古代的家庭道德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源于家族宗法制度延伸至了国家政治制度中。
C.中国的家庭道德与西方家庭道德的本质区别在于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在义务之下。
D.为维护家庭秩序、满足社会要求,个体有时需要牺牲自我利益,这便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理想主义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列举了我国从商周到元明清列朝列代的做法,表明了家庭文化在政治伦理、礼仪教化等方面的作用。
B.第三段引用《尚书》《孟子》等古籍的相关内容,诠释了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文明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理论架构。
C.文章将中国家庭道德在历史传统和新时代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关联性阐释,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既有历史性文化性,也有现实性社会性。
D.文章整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历史渊源、理论架构及典型特质等方面诠释了中国极具特色的家文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渊源,因为受到外来的冲击,在鸦片战争后才走向蜕变。
B.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下,经过前代不断的强化,元明清时期的家庭礼仪教化活动达到了巅峰。
C.孝悌之德生发出五伦,因此父子相亲既是五伦的基础,也是建立起家庭美德传统的前提。
D.中华传统家庭道德也有不合理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组卷:22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向社会发布;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加快中药新药审批等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举措。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0%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老龄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增长。医疗保健支出属于居民必备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拉动对药品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享誉盛名的三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文化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同时,中医药相较于其他医学拥有独特的优势特色,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用“简、便、验、廉”四字作出总结。
(摘编自《2021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材料二:
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团队,在创新中药制剂研发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进了企业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
维康药业长期以来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积极寻求各方优势资源与支持,持续完善药品研发创新体系。“经典名方”新药的研发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经典名方”研发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维康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摘编自《维康药业加强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
材料三:
“卢氏连翘甲天下”,河南卢氏县以盛产优质连翘而名扬四海,连翘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卢氏连翘的优势在于,有效生物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其它产地不同基源的连翘品种,其连翘酯苷A含量为1.22%,是药典规定标准的5倍。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卢氏连翘资源,葫芦娃药业集团与卢氏县瓦窑沟乡高河村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葫芦娃药业正式成为伏牛山原始森林野生连翘定点供应单位,并为村民们提供关于连翘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时令、储藏运输等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
葫芦娃药业明星产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源自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和银翘散,其中一味重要成分就是连翘。葫芦娃药业集团野生连翘保护基地的建立,对集团保证产品品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毛俊《葫芦娃药业携手河南卢氏县共建野生连翘保护基地》)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等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目标。
B.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多,医药需求的扩大,有老人的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会越来越高,这将促使中医药企业扩大生产。
C.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理论基础完善,临床经验丰富,那些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就是其瑰宝,需要我们认真传承。
D.中医药有着四大独特优势:简、便、验、廉;中医药文化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理念被人们广泛认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向社会公布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还是优化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都是具体举措,能够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B.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健康保健,这是药品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
C.鉴于维康药业在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的成功,国家把“经典名方”的研发纳入了战略规划。
D.河南卢氏县连翘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所占比例极大,葫芦娃药业以之为连翘供应地,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
(3)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到某中医药企业应聘,事前读到了上述材料,请据此为企业提几条建议。组卷:31引用:3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上扁舟
【美】斯蒂芬•克莱恩① 船上的四个人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眼睛平望出去,紧盯着汹涌而来的波涛。波涛是蓝灰色的,看上去像巉岩一般尖削地向上搏击,只有浪脊上喷溅着白色的泡沫。
负责从船里往外舀水的厨子蹲在船底,双眼瞅着那六英寸厚的船舷,当他猫腰从船里往外舀水时,他与这汪洋大海就一舷之隔。
加油工用两把桨中的一把划着船,有时猛然抬起身子,闪开由船尾漩进的海水。
记者划着另一把桨,他注视着波浪,奇怪自己为何待在这里。
受伤的船长躺在船头,虽说还很镇定,但声音却带着深沉的哀伤。
“比利,把船再向南转一转。”他说。
“是。”加油工在船尾回答。
坐在船上,简直就像坐在一匹狂蹦乱跳的野马上,何况,野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每逢浪头打来,小船颠起时好似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那船如何能攀越过一道道水墙,实在不可思议。海鸥飞来飞去,真叫小船上的人艳羡。
船长在小船被一个巨浪颠起之后,在船头谨慎地抬起身子,说他看到了海湾的灯塔。厨子马上说他也看到了。它恰似一个针尖,要找到一个如此微小的灯塔,那得有急切的目光才行。
灯塔在慢慢变大。现在几乎显出颜色了,看上去犹如天边的一个小小的灰影。最后,小船上的几个人终于看见陆地,疑虑和恐惧从他们心里消逝了。大家还在全神贯注地驾驭着小船,但却无法压抑心头默默的喜悦之情:一个钟头之后,他们也许就抵岸了。
南边,纤细的灯塔将它小小的灰色塔身升高了。潮水、风和海浪却冲着小船向北旋转。“奇怪,岸上怎么没有人?”远远望去的那几个人说,先前轻松的心情完全消失了。
“假使我们不能都上岸,”船长说,“我想你们应该知道把我完蛋的消息送到什么地方去吧?”
随即,他们匆匆交换了住址和叮嘱。
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这是件累人的差事。每当一个人由划船的位子换到船底时,就感到浑身委顿不堪。寒冷的海水在船里荡来荡去,人躺在水中,头枕在座板上,几乎碰着一个旋转着的浪峰;有时一个巨浪打进来,又把全身浇个透湿。然而,这些事不会使人烦恼。几乎可以肯定,即使小船翻个个儿,歇着的那位也会舒舒服服地滚到大洋上。
夜里,记者划桨的时候,喝了点船长给他的掺水威士忌,镇住了冷战。
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阵短暂的交谈。“比利!……比利,你换换我好吗?”“当然好。”加油工说。
终于,海和天都露出了鱼肚白。后来,海水涂上了金黄,黎明终于来临,阳光在浪尖上燃烧着。
海岸近了,但汹涌的向岸巨浪把小船高高抛起。“大家记住,”船长说,“跳水的时候,要跳得离船远些。”
阵浪向前涌来,完全把小船吞噬了,船上的人都跳进了海里。水是冰冷的,记者当即发觉,这佛罗里达沿海的水比他原来预料的还要冷。他浮出水面的时候,见到了海里的同伴。加油工一马当先,他游得很有劲,速度很快。在记者左边,厨子那白色的软木背鼓鼓囊囊地凸在水上。后边,船长用那只没有受伤的手攀在仰面朝天的船脊上。
海岸很诱人,记者却游进了漩涡,在那儿停滞不前了。海岸就在眼前,犹如舞台上的一小块布景。一个大浪卷来,轻巧神奇地把他整个儿抛了过去,抛到海水仅仅齐腰的地方,可是他站不住片刻。每个浪头都把他打成一团,回头浪又阻拦着他。
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人,他奔跑、脱衣,一跃跳入水中,将厨子拖上岸,然后向船长蹚去,船长却把他挥开,要他到记者那儿去。那人抓住记者的手,用力拉,拽了很远,然后潇洒地一放。记者很懂得客套,说声:“谢谢,老兄。”
可是蓦然间,那人叫道:“那是什么?”他迅疾地指向不远处。记者说:“快去。”浅水处,加油工面孔朝下趴着,额头抵着沙滩,每逢浪头的间隙,便从海水中显露出来。
海滩上似乎立刻挤满了人,男人们带着毛毯、衣物和水瓶,女人们带着咖啡壶以及她们视为神圣的种种药品。陆地对海上来客的欢迎是热烈而慷慨的,但是,一个静默的、水淋淋的形体被慢慢地抬上海滩,陆地对他的欢迎只能是另外一种友好接待,给他提供一个阴森森的坟墓。
夜幕降临时,白浪在月光中荡来荡去,风把大海的声音传给岸上的人,他们觉得现在能够解释这大海的声音了。
(删节自同名小说)【注】①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美国作家,《海上扁舟》创作源于1897年一次真实海难。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并没有交代船只失事的原因,而是开门见山,直接描写四人在海浪中的场景,从视听角度使小说开篇即以一种高度的紧张感先声夺人。
B.小说先写灯塔“恰似一个针尖”,又写“小小的灰影”,后写“塔身升高……前面就是陆地”,景物的变化不断推动情节发展。
C.“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阵浪向前涌来”等对大海景象的渲染描写,既丰富了小说内容,也烘托了人物形象。
D.小说多从人物的视角展开客观冷静的叙述,通过正面和侧面多角度的刻画,塑造了四位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2)这篇小说的人物和《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有评论认为,小说中加油工临近获救却死去这一情节,削弱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11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
① ,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② 。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③ ,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组卷:23引用:29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读书之于人生的意义,历代不乏盛赞。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赵恒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有不以为然者: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贺说“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清代黄景仁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结合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