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11 1:0:1
一、单选题
-
1.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167引用:87难度:0.9 -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组卷:71引用:2难度:0.6 -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6 -
4.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38引用:2难度:0.8 -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
组卷:34引用:4难度:0.8 -
6.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组卷:3引用:3难度:0.8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32引用:1难度:0.8 -
8.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组卷:19引用:4难度:0.8 -
9.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组卷:37引用:7难度:0.7 -
10.如图所示是成都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内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2引用:2难度:0.6
三、解答题
-
29.氯气可用于制取漂白剂和自来水消毒。
(1)将氯气通入水中制得氯水,氯水可用于漂白,其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2)“84”消毒液也可用于漂白,其工业制法是控制在常温条件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同学们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5mL市售“84”消毒液稀释100倍,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12;
步骤2:将稀释后溶液各20mL分别加入3个洁净的小烧杯中;
步骤3:用H2SO4溶液将3个烧杯内溶液的pH分别调至10、7 和4.(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步骤4:在3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下:烧杯 溶液的pH 现象 a 10 10min后,红纸基本不褪色;4h后红纸褪色 b 7 10min后,红纸颜色变浅;4h后红纸褪色 c 4 10min后,红纸颜色变得更浅;4h后红纸褪色
①由实验现象可获得以下结论:溶液的pH在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
②结合图象进行分析,b、c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4)由于氯气会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们尝试研究并使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ClO2气体就是一种新型高效含氯消毒剂。
①一种制备 ClO2的方法是用SO2通入硫酸酸化的NaCl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另一种制备 ClO2的方法是用NaClO3与盐酸反应,同时有Cl2生成,产物中Cl2体积 约占,每生成0.5mol ClO2,转移13组卷:349引用:4难度:0.1 -
30.某实验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到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mLNa2CO3溶液中滴加1mL0.5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 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O2-3操作2:向2mLNaHCO3溶液中滴加1mL0.5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 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CO2-3组卷:56引用:1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