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八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由此可见( )
组卷:38引用:15难度:0.6 -
2.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组卷:760引用:189难度:0.8 -
3.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组卷:102引用:49难度:0.7 -
4.下列对漫画《网络问政》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②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
③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④老百姓的民意只能通过互联网传达组卷:52引用:13难度:0.7 -
5.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都不同。为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 )
组卷:10引用:2难度:0.8 -
6.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高声喧哗,这说明( )
①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
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③社会秩序仅指公共场所的秩序
④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组卷:20引用:10难度:0.7 -
7.我国多地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新规定:如电动自行车上路必须上牌、限速,骑乘需要佩戴头盔等。这些规定让电动自行车上路增加了“束缚”,也是为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说明(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变化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保障了社会秩序的实现
④规则都是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8.某地交警部门在国庆期间开展“行人闯红灯”严管行动,绝大多数行人被拦住后都表示自己闯红灯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附近有交警,对此交通管理部门提醒广大行人:“我们应遵守的是交通规则,不是交警规则!”交通管理部门的提醒告诉我们( )
①应发自内心敬畏规则,遵守规则
②任何时候都要将规则作为行为的准绳
③外在约束对督促行人遵守交规没有意义
④遵守规则需要自我约束组卷:13引用:4难度:0.7 -
9.2022年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对此类歧视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3引用:2难度:0.5 -
10.《晏子春秋》中提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行有礼也。”这句话告诉我们( )
组卷:41引用:9难度:0.7
二、简答题(共34分)
-
29.【做守法公民】
某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剖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法不可违】2021年11月,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因犯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1)材料中五名被告人的行为属于
【预防犯罪】据相关报道,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在暴力事件产生的危害中,不及时有效制止或改正,往往容易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危害,甚至会走上犯罪之路。
(2)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影响恶劣,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据调查,在遭遇校园欺凌的学生中,54%的人选择向家长或者老师反映,14%的人选择向他人或警方求助,但仍有25%的人选择忍气吞声,甚至还有7%的人选择伺机报复。调查结果让警方意识到,不少未成年犯罪的隐患可能就源于此处。
(3)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权?组卷:10引用:1难度:0.3
三、分析说明题(共16分)
-
30.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劳动最美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来参与。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感悟劳动之美】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劳动的民族。在《诗经》里,我们可以重温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劳动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2)阅读上述材料,分享你对劳动的感悟。
【破解劳动之惑】如果让我一个人在家,饿了就叫外卖,因为我不会做饭,再说我爸妈也没教过我啊!
现在许多工作又苦又累,所以大学毕业两年了,我就不愿意找工作,每天在家玩游戏多舒服啊!
(3)甲和乙的观点分别反映出当前在劳动教育和就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请你就他(她)的观点,分别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他(她)走出认识的误区或破解困惑。
(4)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打算如何做?组卷:13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