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中考题单元试卷: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8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组卷:20引用:37难度:0.9 -
2.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归纳或推断错误的一项( )
组卷:242引用:56难度:0.9 -
3.下表中关于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的归纳,正确的是( )
编号 疾病 分类 预防措施 措施的作用 A 脊髓灰质炎 呼吸道传染病 室内通风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血液传染病 注射疫苗 控制传染源 C 细菌性痢疾 消化道传染病 保证饮食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 D 脚气病 体表传染病 服用维生素 保护易感人群 组卷:117引用:25难度:0.9 -
4.下列是人类某些常见传染病,其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
组卷:30引用:14难度:0.9 -
5.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如下方案(碎屑模拟口腔中的牙齿咀嚼作用,搅拌模拟舌的搅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馒头处理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 加入物质 唾液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碘液后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组卷:270引用:49难度:0.9 -
6.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 )
组卷:279引用:56难度:0.9 -
7.为探究唾液酶的消化作用,小林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对照实验?( )试管编号 甲 乙 丙 丁 加入物质 浆糊唾液 浆糊唾液盐酸 浆糊唾液 浆糊唾液 温度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组卷:27引用:25难度:0.5 -
8.如图是探究“口腔中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的对照实验,小明想分开探究“牙的咀嚼是否影响馒头的消化”和“舌的搅拌是否影响馒头的消化”,他将②号试管改成两根试管,分别与①号试管进行对照,最合理的是( )
组卷:33引用:32难度:0.9 -
9.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
组卷:63引用:50难度:0.9 -
10.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CA16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研究人员将CA16病毒接种到新生小鼠腹腔内,一段时间内各部位的病毒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
组卷:114引用:23难度:0.7
三、解答题(共9小题)
-
29.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方案如下,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1)为了形成对照,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试管 加入的物质 加入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馒头碎屑适量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2滴碘液 2 馒头碎屑适量 ?
(2)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组卷:51引用:25难度:0.5 -
30.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1)向①号、②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主要成分是淀粉);(2)再向①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②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3)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4)待冷却后,向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是:①号试管
(2)②号试管在滴加碘液后所出现的现象是因为:组卷:79引用:25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