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泊头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发布:2024/10/2 5:0:2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
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和体温的变化依次为( )
组卷:19引用:8难度:0.7 -
2.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肠腺发达、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4难度:0.7 -
3.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可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在研究尼可刹米作用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大鼠延髓的呼吸中枢所在区域,施加1微升尼可刹米溶液,能引起呼吸频率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4难度:0.6 -
4.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①表示进器官的血液,②表示出器官的血液,甲、乙为两种体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5.组织间隙液体过多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有一种水肿叫“旅游性水肿”,长途旅游时,由于长时间行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大。下列与“旅游性水肿“原理相似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7 -
6.长跑活动中、人体很多器官所处的状态以及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可以通过多种调节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7.如图为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5 -
8.分泌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RH)分泌频率不协调,导致促卵泡激素(FSH)分泌量减少、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量增加引起的。低FSH使卵泡不能发育成熟;高LH刺激卵巢泡膜细胞增生,分泌大量雄激素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4难度:0.5 -
9.氢化可的松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等。如图是氢化可的松的分泌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7引用:6难度:0.6 -
10.循环血量的改变能刺激位于左心房的容量感受器,从而反射性地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如血量过多时,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迷走神经传至中枢,抑制下丘脑垂体系统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利尿效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11.研究人员用某种饲料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等均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12.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它能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13.人看到恐怖画面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表现为心跳加快、脸色发白、大汗淋漓、全身不自主颤抖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三、非选择题(共35分)
-
38.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如图是海马区某侧支LTP产生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以上机制示意图,LTP的发生属于
(2)若阻断NMDA受体作用,再高频刺激突触前膜,未诱发LTP,但出现了突触后膜电现象。据图推断,该电现象与
(3)为了探讨L蛋白的自身磷酸化位点(图中α位和β位)对L蛋白自我激活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四种突变小鼠甲、乙、丙和丁,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
结果
项目正常小鼠 甲 乙 丙 丁 α位突变为缬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α位突变为天冬氨酸,阻断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与L蛋白结合 β位突变为丙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L蛋白编码基因缺失 L蛋白活性 + +++ ++++ + - 高频刺激 有LTP 有LTP ? 无LTP 无LTP
①小鼠乙在高频刺激后
②α位的自身磷酸化可能对L蛋白活性具有
③在甲、乙和丁实验组中,无L蛋白β位自身磷酸化的组是组卷:240引用:3难度:0.5 -
39.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
(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000mL清水与1000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
(3)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
①完善实验思路:
Ⅰ.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
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
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
Ⅳ.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
②预测实验结果:
设计用于记录Ⅲ、Ⅳ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预测的血压变化填入表中。
③分析与讨论:
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组卷:188引用:3难度:0.7